大华长跑队,当老人爱上马拉松

2016-05-04 01:01韩哲
金秋 2016年22期
关键词:半程大华马拉松

◎文/韩哲

大华长跑队,当老人爱上马拉松

◎文/韩哲

上海大华长跑队1994年成立,起初只是几个老人家为了健身,聚在一起跑步,凑个热闹。现在,长跑队壮大到300多人。每天清晨,队员在大华公园簇拥前行,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北京、大连、上海、厦门、杭州、郑州、香港、澳门,首尔以及西藏地区……这群可爱的上海老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至今,蒋守刚书桌的玻璃板下还压着一张来自喜马拉雅山的明信片,央视著名主持人韩乔生寄语这位大华长跑队队长:您带着63岁的身躯来到世界屋脊,带着一颗36岁的心脏回到上海。祝您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

2009年8月,蒋守刚带领21位平均年龄近60岁的上海老人,站在了拉萨布达拉宫前。发令枪响,他们一跃冲出拉萨国际马拉松挑战赛的起跑线。可喜的是,这些老人不仅都完成了比赛,参加半程马拉松(21公里)的19人,还全部跑进了前100名。

结伴天路行

2009年8月25日,西藏要举行第4届国际马拉松挑战赛。蒋守刚在网上看到这一消息,兴奋极了,他马上召集队员,筹划天路之行。

让他没想到的是,车票竟成了挡在老人面前的第一道坎。“我们21个人,集体买票要证明。跑了相关单位,他们怕老人去高原出现意外,都不肯帮忙。”没办法,老蒋几次三番去找有关部门,真诚感动了对方,才拿到一纸文书。

可到了火车站,老蒋傻眼了。8月份是西藏雪顿节,这是西藏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车票连硬座都卖光了。无奈之下,他又多次找到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我们是为上海老人争光去的”,诚意又感动了工作人员,车站不仅给老人们解决了硬座票,还硬挤出来几张卧铺。8月14日,队伍踏上了开往拉萨的列车。

一路上,21位老人互帮互助,卧铺轮流睡。经历了4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走出车厢时拉萨天空湛蓝,浮云朵朵,雪域高原美不胜收,老人们兴奋不已。

一个星期后,老人们基本适应了高原环境,正摩拳擦掌准备上阵。可赛前坏消息传来,多名队员体检不合格,禁止参赛。“我游了30年冬泳,在北京、上海参加过好几次马拉松,绝对没问题。”61岁的丁培生不服。“一路来到拉萨,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最后关头不能跑了。”老蒋也不甘心。商量后,他带头签了“生死状”,这才站上了马拉松的起点。

56岁的邵树芳和老伴魏宝成随长跑队结伴来到拉萨。那一次,她参加5公里健身跑,在所有外地选手中排名第二。到了终点,西藏电视台采访她,得知邵树芳的爱人正在跑半程马拉松,工作人员赶紧用车将她送到终点。当老伴的身影若隐若现在视野里时,邵树芳激动地捧起了鲜花,冲上去献给先生。央视著名主持韩乔生见状,忙跑过去问情况,“你们真是‘原配’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韩乔生翘起了拇指,“真了不起,希望明年还能在这里见到你们!”

长跑老寿星

79岁的刘志德,是大华长跑队的老寿星。见到刘老先生时,他精神矍铄,一身蓝色中山装。本应60岁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可他又发挥了10年余热。70岁才闲下来的他,成天觉得没事做,浑身不舒服。72岁时,刘志德开始一个人跑步,每天四五公里,风雨无阻,算是生活里的一件大事。

蒋守刚了解到刘志德的情况,登门拜访,将刘志德吸纳到长跑队。年近八旬的刘志德,也成了大华长跑队的“队宝”。

2008年,刘志德与长跑队一起到杭州参加半程马拉松赛,老先生用2小时25分跑完了全程,到了终点,围观的群众都为这位上海老人齐声叫好,掌声雷动。在扬州比赛,跑到终点时,几个老外将他团团围住,一定要和这位古稀老人合影,作为纪念带回国。去年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蒋守刚还带着刘志德平生第一次坐了飞机。在外人眼里,蒋守刚就像刘志德的亲儿子。

长跑队是刘志德晚年生活的寄托,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80岁了,我在跑步。90岁的时候,我希望还能和他们一起锻炼。”面对未来,老人信心十足。

吸引小年轻

大华长跑队组建的这些年,在大华地区小有名气,不少人慕名加入队伍,其中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31岁的顾克明是个白领,2007年9月加入长跑队。次年1月,他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就跑了全程,居然还跑出了3小时40分的成绩。平时休息,顾克明会上网学习马拉松训练和运动医学的知识,队里有的老人脚伤了,腿不舒服了,遇到问题,总会找他问个究竟。现在,小顾既是长跑队的“飞毛腿”,又是“土专家”。

三十多岁的黄晓俭是姜三桃的徒弟。没来长跑队前,她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没什么运动。得知姜三桃的故事后,小黄专门来公园看了师傅3天的训练,下决心开始跑步。“跑21公里?过去我从没敢想过。”可现在黄晓俭跑半程马拉松,只需要2小时15分。“我以前认为跑步会影响工作。但参加了这项运动后就知道,其实每天跑跑步,不仅不影响白天上班,精力反而更充沛,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目前,大华长跑队已经吸收了好几名30岁左右的年轻人。每天早上5点半,公园里有老有少,结伴同行,其乐融融。

不愿回美国

过去的30年,顾关华一直在美国生活,开饭店,做股票。如今两个儿子也长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业,一家人和和美美。只是人到老年,顾关华总觉得在美国太孤独,时常回国探亲。

2007年回上海后,顾关华无意间看到大华长跑队训练。接触下来,深深地被这群老人的精神吸引住了,便再也没回过美国。“后来,我加入了长跑队,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人不孤单了,跑步还缓解了我的压力,这在美国真是不敢想象。”老人提到跑步的乐趣,便打开了话匣子。

多年来的支气管炎,给顾关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自从参加了长跑队,每天和老朋友一起锻炼身体,谈天说地,心情放松了,免疫力提高了,支气管炎也不见了。

“刚来长跑队时,老顾不太愿意说话,有点内向。”因为长跑运动,顾关华逐渐融入了团队。

现在,老顾在上海一边跑步,一边兼作中美两国的股票,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他也离不开这支可爱的长跑队。“我打算在上海长期定居,不回美国了。”老顾对记者说。

残疾大明星

不敢相信,大华长跑队里,最大牌的明星不是“飞毛腿”,而是残疾人。

前些天,记者见到队员姜三桃时,他虽然已经丢掉了拐杖,但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他能跑马拉松?”见记者疑惑,姜三桃赶紧拿出一打成绩单,有上海的,也有杭州的……“2008年11月,姜三桃以2小时16分,跑完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半程)。”

2006年6月28日,这是改变姜三桃命运的一天。他因为忘带家门钥匙,在外墙攀爬而从4楼跌落,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送到医院抢救,输了2400cc血,3天后才醒过来。“老天爷不收我。”姜三桃掏出伤残鉴定,哈哈大笑。

姜三桃承认,躺在床上时自己曾想过自杀。后来的一天,他突然想起,以前路过公园时,曾看到不少老人聚在一起跑步,那时他就动过念头,等退休了,要和这些老人一起锻炼。“我不仅要站起来,还要跑起来!”一种近乎痴人说梦的念头涌上心头。出院后,姜三桃拒绝购买轮椅,不管多难多痛,他坚持要用拐杖站起来。

大华公园绕一圈800米,姜三桃从能下楼走动的那天起,就拄着拐杖,“四条腿”跑步,当时腿里还留着一块50厘米的钢板。别人跑一圈5分钟,他得用上1个小时。毅力出奇迹,现在姜三桃每天要跑12公里。2009年,他共参加了6次比赛。“我有个心愿,今年要和大家一起去西藏跑马拉松。”

大华公园里,姜三桃是最大的明星,不少人了解他的经历后感动不已。十几个徒弟慕名而来,天天跟他跑步。现在,姜三桃把个人半程马拉松的最好成绩,提高到2小时以内,绝大部分健全人都望尘莫及,大家都说这是个生命奇迹。

猜你喜欢
半程大华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买车
幸福开走了
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蕲春烟坡寨
构建生态格局 静待大华荣耀绽放
王大华书画作品
一起来跑马拉松
边台-H25分支井眼尾管一趟钻半程固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