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保险新模式探索

2016-05-04 10:55张伟星
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保险业三农

张伟星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5次提到保险。作为提供社会风险保障的关键性行业,保险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据保监会消息,在此前办理完毕的154件政协委员议案中,涉及农业保险主办的建议提案数量同比增长35%。一方面是“三农”对保险业需求加快,一方面是农村保险业体制、产品、销售模式与农村的需求矛盾突出,农村保险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将给农村互联网保险市场创造活力,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

农村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金融、保险作为贯通整个“三农”工作的血脉,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及“三农”69次,提及“保险”19次,提及“互联网”9次。当“三农”、“保险”、“互联网”3个焦点互相碰撞时,会点燃什么样的火花?

互联网保险,其销售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柜面与电话销售,不受时间、地域的制约。是指保险通过互联网实现保险业务销售。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险迅猛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较2011年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9%,成为拉动整个保险业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扩容至85家,经营模式逐步确立,专业化布局基本形成。农村互联网保险也有了长足发展,据来自蚂蚁金服的报告,2015年,仅蚂蚁金服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农村互联网保险的覆盖用户数就达5800万户,同比增长42%。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三农+保险”的发展前景,监管部门早有预见。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要把握时代机遇,众筹共享,合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

农村互联网保险供给侧矛盾突显

与日前竞争白热化的城市保险业相比,“三农”保险依然是裹足不前,加上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资金、技术、专业人员紧缺,导致技术与运营模式持续创新不足,发展、推广农村“互联网+保险”的模式相对滞后,农村互联网保险更面临众多瓶颈、发展滞缓的尴尬局面。

模式陈旧,产品单一。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现实下,农村互联网保险自然更加滞后。一些涉足农村互联网的保险公司,只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网上,没有结合农村和互联网特点对原有产品加以改造或重新开发新产品,相应业务流程调整开展极其缓慢。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互联网保险的主力险种为车险和短期意外险等标准化产品,同质化较严重,而且产品场景化的开发深度不足,由互联网经济活动场景衍生的保险需求仍有待挖掘。不仅如此,互联网保险产品呈现碎片化特征,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更有甚者,个别网销产品仅以保障为噱头,严重偏离了保险实质。产品的附加服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服务体系薄弱,服务能力不足。众所周知,销售只是保险经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对广大消费者而言,理赔服务才是保险产品价值的真正体现。无论传统产品网络化,还是互联网创新产品,消费者都需要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目前,在运营服务体系方面,大多数保险公司只将互联网保险服务网络化、电子化,而没有从客户需求出发和便利角度出发,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同时,由于部分第三方平台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弱化保险产品性质、片面夸大收益率、缺少风险提示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监管与技术短板明显。由于农业本身是高风险产业,受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制约严重,因此,在风险评估上难度很大,这给农村互联网保险带来更大技术难题。由于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较快,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建设并没有完全跟上发展的步伐。在相关监管制度和行业标准、规范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监管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基本沿用传统业务管理模式,现有的监管组织形式和现场检查手段已无法满足新的监管要求,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

以供给侧改革提升农村互联网保险

作为中国弱势产业的农业,对于保险需求在不断加大。但当下中国,相比城市保险业白热化竞争,农村保险业相对落后;相对于线下保险业竞争异常激烈,线上保险业竞争相对迟后。而更关键的是农村对于保险的需求在增加,但是保险业的发展却与农村需求不适应,供给侧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为农村保险发展提供最好服务、最优质的保险产品。

创新适应“三农”需求的互联网保险模式。许多调查表明,农村对于保险业,不是缺少需求,而是我们目前保险体制、产品、经营模式,与农村现状不适应、不匹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突出,因此,要发展农村互联网保险,必须重构农村保险业。要借鉴国际经验做法,推动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向“需求导向”转变,建立农户、保险公司利益平衡机制,强化和拓展防灾减灾、生产调节、担保增信等作用,逐步形成农业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保险政策“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互联网保险支持政策体系。

“三农”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农村互联网保险模式,不能照搬城市互联网保险模式来开展,必须以“三农”对保险业供给侧改革的实际,来发展农村互联网保险。要让“互联网+”真正融合到“三农”大发展中去,政府必须对农村互联网建设的软硬件加强投入。面对于高风险的“三农”保险的评估,更需要利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以提高准确性、时效性。在美国、法国、以色列这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遥感预测、无人机航拍技术和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已经很成熟,并得以广泛地应用。实现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赢”的局面。

加快村级互联网保险网点布局。面对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以村为单元,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水平相对低,网络发展缓慢等原因,发展农村互联网保险,必须把农村互联网保险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关键。首先依托政府“信息进村入户”、“新农村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推进,布局农村互联网保险的网络,以村为基层点,建成互联网保险基层架构。其次是第三方机构负责平台搭建,实现嵌入式线上保险营销模式。以农业部的“益农信息社”项目为例,农业部联合中国电信、京东、中华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综合性的农村服务站点,该站点可以售卖当地农副产品、提供京东网上商城的产品销售,同时也提供保险产品的销售与后续服务。同时,要根据“三农”实际,精准设计一整套适合在农村推广、农民接受的保费少、有保障、普及广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例如在浙江农村,相关保险公司结合省政府开展的“电商村”建设,聘请村里的经营户和熟悉互联网的人员为互联网保险协保人员,并定期给农村保险服务站点的协保人员提供技术培训,让协保员在农村互联网保险地区进行产品的宣传和促销,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网上办理保险业务。

延伸农村互联网保险产业链。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且多为偏僻、闭塞地区,农民对保险知识,尤其是最新的保险政策信息获取周期长。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保险”的优势,在形式上创新,将PC端与移动客户端APP结合起来,建立微信公众号并实时推送和营销,引导客户进行在线购买,让客户形成在线自主选择和购买产品的消费习惯,降低保险公司人力成本。

同时,结合农村互联网保险的网店建设和发展,开展物流、电商、医疗、养老等产业服务,把保险与其他行业发展融合,实现保险业的多元化经营。尤其是结合村级互助组织,开展众筹保险和保险众筹业务,搞活农村互联网保险市场,降低保险企业风险。针对目前农村种养殖业小额贷款难,保险公司应加强与银行部门合作,由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证保险兜底,银行贷款给农户。一旦农户在种养殖过程中发生影响还款的风险事件造成违约,保险公司可承担风险保障责任,既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难的问题,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给金融部门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保险业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