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热”该退烧了

2016-05-04 22:22赵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结状元禁令

赵伟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状元”们再次成为追捧的对象、商家的宠儿——

高考成绩公布了,除了考生和家长,还忙坏了很多人。谁忙,忙什么?中学忙,忙着拉横幅、贴标语;名校忙,忙着将“状元”收入本校;理论家们忙,忙着总结经验,提炼规律;媒体也忙,忙着挖掘“状元”背后的故事……“状元”炙手可热,“状元热”高烧不退,有些人忙晕了头,以至闹出笑话:四川一位考生“被状元”,一群人闹哄哄来又一哄而散,留下考生和家长郁闷不已。

略谈一谈“状元”本没问题,但谈得多了、滥了,便成了问题。比如,很多“状元”今天被这个媒体采访、明天被那个媒体访谈,不胜其烦;更有很多学生被“催逼”学习这个“状元”的经验、模仿那个“状元”的方法,无所适从。从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不切实际地夸大,可能误导很多人;所谓“状元”只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优异而已,不能与成功画等号,否则必将与素质教育大异其趣。正因为如此,公众强烈呼吁“少找状元谈高考”,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状元”,有地方还禁止宣传升学率等。但实际效果却不乐观。

其实,给“状元热”退烧说容易也容易。高考的相关信息掌握在教育部门手里,如果能管好嘴巴、把住关口,无论是媒体、学校还是公众都很难知道“状元”姓甚名谁,也就很难热起来。怕就怕有人拿禁令当儿戏,忍不住,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或者迫不及待向媒体透露“内部消息”,搞得路人皆知。这也再次说明,不管发布多少条禁令,出台多少项举措,少了过硬的执行力,都不免沦为空谈。

禁令得到不折不扣执行,就一定能根除“状元热”?也难。其一,如果不炒“状元”,中学没有了展示教学成果的“生动典型”,浪费了自我宣传的“大好时机”;名校再不能说自己招的是“一流人才”,办的是“一流大学”;媒体也失去了“大新闻”,就不能“抓眼球”;岂不遗憾?其二,教育行政部门的禁令,对教育系统有约束力,但对系统之外就鞭长莫及。更难的是,公众的“状元”情结一时难解。这种情结,本质上源于应试教育下的“以分数论英雄”。试想,如果不是完全的应试教育,怎么会出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类的喟叹?如果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又怎么会有“状元”就是“一流人才”的荒谬,又有多少人会复制“状元”们的成功?

王阳明曾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祛除“状元热”何尝不是如此!只有破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化解人们心中的“状元”情结,“状元热”才不会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热浪袭人。

猜你喜欢
情结状元禁令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解码郑州“加床禁令”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