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研究与实践

2016-05-05 01:26李绍岩张玉一范东旭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则绿道驿站

李绍岩,张玉一,范东旭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研究与实践

李绍岩,张玉一,范东旭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对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目的进行阐述,同时对导则编制背景和编制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导则编制的指导思想,在绿道慢行道、节点及附属设施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三级绿道体系、三级绿道标识体系、三级驿站体系,并把绿道融入城市通勤交通系统,强化多模式换乘,满足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的相应需求,规范指导沈阳绿道建设,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附属设施;交通接驳

0 引言

城市绿道是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绿道建设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尊重地域山水自然基底,体现地域景观特色与文化传统,引导市民采用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践行低碳健康的出行理念,满足当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1]。为规范沈阳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便于建设单位在开展绿道建设时准确把握相应理念、原则与方法,明确基本建设要求,规范建设行为,合理选用规划方案和建设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需要编制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1 研究背景及难点

1.1 满足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的需求

国家《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相关交通规划确定绿道设施规划指标,在无相关规划指导的情况下,绿道该建在哪里,与周边生态、景观、建筑、交通等元素的相关关系如何处理,是困扰绿道建设决策者的主要问题。沈阳现有绿道267 km,因建设主体不同,建设风格、形式、材料等各不相同,下一步大规模进行绿道建设,采用何种标准是绿道建设者面临的困惑。另外,绿道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何种道路应纳入到绿道体系,绿道应配套哪些服务设施,这些都是绿道管理者需思索的问题。因此,急需制定技术导则,满足绿道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的需求。

1.2 导则编制难点分析

一是系统的相关研究薄弱。绿道系统涉及慢行道、节点、驿站、标识标线、接驳换乘设施及其他相关服务设施等,同时需要协调生态、景观、建筑、交通等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目前没有针对绿道系统的标准文件进行参考。二是如何体现沈阳城市特色。导则编制应充分体现沈阳特色,将城市绿道体系与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开敞空间、乡村特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等相融合,形成城市名片。

2 慢行道及节点规划建设技术要点

2.1 绿道慢行道

2.1.1 选线原则

(1)绿道依托河流、湖泊、湿地、溪流、运河等水体岸线进行选线时,宜顺应水系走向,应顺应地形、地貌,尽量避免占用农田,当遇地形等因素无法实现贯通时,可考虑局部架设栈道。

(2)绿道经过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历史街区时,可利用山林土路、林荫道、游览道等已有的步行道;绿道串联特色村落时,可借用交通量不大的乡道、村道。

(3)绿道进入大型居住社区时,宜在组团间公共绿地进行选线,并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相结合;绿道与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系统联系,宜与其廊道共线或平行选线。

(4)绿道连接线严格限制借用国道与城市快速路;绿道连接线借用城市道路时,宜借用有独立非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并设置清晰的绿道连接线标识;绿道连接线借用省道或无独立非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单段长度不宜超过2 km,借用路段的累计长度不宜超过绿道总长度的20%。

2.1.2 宽度和坡度控制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绿道的宽度和坡度建设标准宜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都市型绿道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各类城市绿道的横、纵断面设计应根据所经过景观资源特点设置。

表2 绿道慢行道坡度设计范围

2.1.3 路面材料要求

绿道慢行道路面所选材料应与绿道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能代表当地特色或文化特色。鼓励采用环保生态自然材料,多采用软性铺装,满足使用强度。根据场地特性可选用沥青、混凝土、透水砖、砂石、木材等路面材料。新建或改建的自行车道宜采用暗红色路面,统一用白线标识,步行道颜色可因地制宜,但须容易辨认,美观大方。常用的铺装材料及其特点与适用性见表3。

表3 铺装材料应用一览表

2.2 绿道交通节点

2.2.1 道路交叉口

绿道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绿道与高等级公路、轨道交通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的形式。在与低等级道路相交时,应根据交通规划、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采用平面或立体交叉。绿道与城市支路、次干路平交时,应合理组织机动车流和绿道中的非机动车流与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考虑自行车在道路交叉口行驶的连续性,可以设置路缘坡道。在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路口,还可以增设自行车专用的信号灯,通过交通信号管制的措施,方便自行车的通过。绿道与道路采取平面交叉时,宜设置绿道专用“斑马线”,颜色建议红白相间,见图1、图2。

图1 平面交叉口处绿道过街设计示意图

图2 路段绿道平面过街设计示意图

2.2.2 绿道入口

绿道入口处,以驿站为主要载体,提供相关服务基础设施,如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停放点与租赁点等,同时需设置完备的标识系统,包括标识柱、信息墙、信息条,内容涵盖指示指引、解释解说、宣传教育、警示警告等多项信息。

2.2.3 交通接驳

在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方面,都市型绿道在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站点(包括轨道交通与公交站点)应设置绿道指示信息等标志。绿道沿线宜与城市公共自行车体系结合,形成城市中心区范围内“通借通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发挥游憩与通勤功能,方便市民使用。在公共交通站点处,有绿道驿站设置空间的,可提供自行车租赁点、停放点、维修点等相关服务设施;无绿道服务驿站设置空间的,则按照间距要求提供3~5个自行车停车位或停放点,并与公共交通站点结合设置。

在停车接驳方面,绿道原则上禁止机动车进入,应合理地选择绿道出入口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立在绿道边缘,远离生态敏感地区。结合绿道节点系统设置自行车停车场,鼓励开展自行车租赁业务。

在出租车接驳方面,出租车停靠点应结合绿道出入口、驿站设置。出租车停靠点应划线标明停靠时限及停靠车数量;在繁华地段应设置出租车即停即走标志;出租车停靠点与绿道衔接时应设置缓冲区,并在衔接出入口增设醒目标志。

在水上交通接驳方面,在特色水上交通项目、渡口及游船码头处,结合绿道服务驿站的设置,提供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停放点等相关服务设施,设置绿道指示信息等标志。

3 附属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技术要点

3.1 驿站等级分类及设施配置

驿站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承担综合服务功能;二级驿站承担常规服务功能;三级驿站承担最基本服务功能。依据驿站的等级确定配置的服务设施,并确定相应的规模。相关服务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医疗点、餐饮设施、小卖部、休息设施、淋浴室、休闲游憩设施、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租借点、公交站、公厕、垃圾箱、市政基础设施等。

3.2 绿道景点系统基础设施配置

沈阳市绿道景点系统由自然、人文旅游点,其他兴趣点等构成,主要包括滨水休闲型、名胜古迹型、文化体育型、街头绿地型、山林公园型、主题游乐型、农业观光型等各种类型,主要为绿道的使用者提供各种活动场地,并应按要求配置休息区域、补给设施、自行车停靠点、标识体系、指引体系等。

3.3 绿道标识系统配置

根据绿道的功能布局,绿道标识系统遵循三级体系原则,分别为一级引导标识,二级引导标识,三级引导标识。一级引导标识载体为标识柱和总体绿道引导信息墙;二级引导标识载体为区域绿道引导信息墙和指示信息墙;三级引导标识载体为信息条和信息块。技术导则具体规定了三级标识系统的功能、位置、尺寸、色彩、材料和样式、整合设计等要求。

3.4 绿道LOGO设计方案

绿道LOGO是绿道的重要标志性符号,通过集思广益,多渠道、创意化、发散式征集沈阳市绿道LOGO方案。最终确定的方案融合了沈阳城市名称、城市内河、市树、亲子运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城市特色。

4 结语

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已于2015年正式印发,并通过媒体公布,方便市民了解沈阳市绿道建设,并有效指导了北运河绿道建设。以该导则为依据,“一纵两环”都市绿道、“两湖八河”生态绿道标准化建设已列入城建计划。下一步,还将以本导则为依据,开展《沈阳市绿道使用指南》、《沈阳市绿道地图册》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绿道体系标准化工作。

[1]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Z].沈阳: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

[2]刘滨谊.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J].建设科技,2010(19):26-27.

[3]张一成.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创新实践——新型城镇化探索之路[J].建设科技,2013(16):36-41.

[4]张天洁,李泽.高密度城市的多目标绿道网络——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J].城市规划,2013(5):67-73.

[5]马向明,程红宁.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城市规划,2013(2):38-44.

[6]何志明,倪琪.杭州主城区绿道网络构建初探[J].华中建设,2013(3):58-63.

U418.7

B

1009-7716(2016)05-0011-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5.004

2016-01-20

李绍岩(1979-),男,辽宁沈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交通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导则绿道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