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德”从哪里来

2016-05-05 19:50曾智夫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德家风领导

曾智夫

做人要有品,为官当有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必须坚持德字打底、德字当头。党员领导干部的“好品德”,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自由生长,更不会从天而降,而是一个多方面共同修为的结果。

在不断学习中形成发展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品德的培养提高,离不开长期的知识积累、准确的规律把握和崇高的价值引领。

读书所以知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读书是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读书使人明理。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作为党的干部,不仅要读史、读诗、读文,还要涉猎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书读得多、理解得深,必定通情达理、胸怀广阔、扬善弃恶。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党拥有近百年的历史,一路走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制胜法宝——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战斗力。”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见贤而思齐。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优秀的人物典型是真善美的践行者,是道德的脊梁,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范仲淹、于谦、于成龙等历史人物,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的伟人,焦裕禄、杨善洲、林北川等优秀干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学习他们殚精竭虑、为民服务的本色,学习他们心底无私、坦荡为官的底气,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中,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干劲,在各自领域、各自岗位担当起推动改革发展的重任,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在法纪规矩中规范行为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柏坡时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道德是内在的,道德行为是具体的。坚持依照法律纪律、规矩程序办事,才能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反之则必然信马由缰、胡乱作为。

提高法治和规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然而现实中不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法治素养低下、规矩程序观念不强,有的甚至因此而违法犯罪。党员领导干部应牢记党章党纪,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权责对等的观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规矩意识来为官理政。

带头遵章守纪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理念是基础,干部是关键。作为群众的“火车头”和“领头雁”,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风气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树立起了一条道德高线,厘清了一份行为负面清单。党员领导干部在谋划工作、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要更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施策依法办事,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治尊严,坚决不碰“红线”、不越“底线”、不跨“边线”、不触“高压线”。

主动接受监督。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必须依靠监督来约束。许多干部对监督感到不舒服、不适应,殊不知监督既是对权力行为最好的规范,也是对干部本人最好的保护。一些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抵制监督、脱离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是一种胸襟气度,更是一种政治修养。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监督对道德和权力的规范作用,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工作实践中完善提升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脱离群众的道德是空泛的道德。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才干本领和品德境界最好的课堂和训练场。

德莫高于爱民。郑板桥有首《竹石》,习近平总书记改换了几个字,“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要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把群众当亲人,站在群众立场上修身、处世、从政,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我们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有办法。常到群众中走走,多感受群众的生活,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积累群众的先进生产技术知识,工作中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群众中有标准。俗话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工作方法对不对、效率高不高、效果佳不佳,都要交由群众来评判打分。群众拥有最终的发言权,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中有真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把群众放在心上,为群众办了实事,群众自会拥护爱戴,自会口口相传。要虚心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群众那里换得真情、取得真经。

品德建设永远在路上。当了官并不等于品德好,一时的品德过关并不代表永久达标。时代在发展,实践无止境,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品德建设没有休止符。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深入群众防止脱离群众,更加注重从严务实防止脱离实际,更加注重担当有为防止精神懈怠,更加注重遵规守纪防止权力任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品德建设作为一项终身课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优良家风中濡染传承

家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道德风貌,既能从小陶冶一个人,又能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传统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许多高尚可贵的优良品德。

珍惜和继承传统家风。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等家规家训,孔氏家族“学诗学礼承旧业”、曾国藩“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和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等家教家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家风的代表。五常八德、修齐治平,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价值为重、财富为末,这些最朴素却又最高尚的道德精华千百年来更在百姓家庭中世代流淌。要始终铭记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做人道理和做事品格,自觉做中华优良家风的继承者、担当者和践行者,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断传承发扬下去。

用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看重家庭和亲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经营得好,事业顺利、生活幸福;反之,家风不正,则作风上、工作中难免出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许多贪腐案件来看,相当一部分正是从家庭和家人处打开了缺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正家风、重家教、立家规,管好家里人、把好家人关、建好小家庭。

让好家风蔚然成风。中华优良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承载。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成国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传承好家风,大力弘扬现代家国情怀,在全社会形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好氛围,凝聚起全民族向上向善、同心同德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品德家风领导
勤劳节俭传家风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家风伴我成长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