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本质的“酶”的教学设计

2016-05-06 10:40曹冬林
中学生物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本质科学

曹冬林

1 高中生物教学与科学本质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蕴涵着基本要求,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体现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是指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实验证据、分析和解读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把结果和结论告诉他人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真正理解生命科学的历史和本质,并将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科学探究的经历内化为生物科学素养。

1.1 体现知识的发展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特点,因此更加强调知识的发展性。随着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已经成为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基础。学习生物知识,不单是为了记住这些知识,而是为了开启学生的心智,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2 注重“科学性”与“主动性”

在生物学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 “科学”的探究,例如观察探究方案的科学严谨、观察记录的客观准确等;② 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应在“做”中学。

1.3 注重科学方法

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与体验,既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了解科学知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但同时又不能让学生误认为这就是生物学研究的惟一程式。因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既要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同时又不能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僵化为惟一模式。

1.4 重视对结果和数据的分析

目前,一些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时比较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却往往轻视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对体现科学的本质是非常关键的。对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离开了对结果和数据的分析,这样的“探究者”不过是事实的搜集者、是半途而废者。

1.5 体现生物学思想

作为科学教育一部分的高中生物学教育,既应该反映科学的共同本质,也应该反映生物学独特的思想、方法。例如,适度渗透观察-比较法、假说-演绎法等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体现对某一生命现象可从近期原因和终极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探讨;等等。

2 基于科学本质的生物教学设计的分析——以“酶”的教学为例

著名的美国教学设计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3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根据考纲和学生学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评价。

“酶”是浙科版生物教科书《选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教学难点是酶的化学本质。由于酶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为了突破难点,对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教学,并进行基于科学本质的教学设计,从“酶是什么物质、酶有什么作用、酶在哪里”三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其中学习“酶是什么物质”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酶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方法;学习“酶在哪里”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思考分析,体验科学思想的价值,最后运用科学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进行迁移学习,形成新的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

3 “酶”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酶本质的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索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敢于质疑、交流合作等学习品质,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3.2 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3.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和设备订购单,收集好相关信息资料和视频,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与酶有关的资料,并预习相关内容。

3.4 教学过程

本实验教学的过程采用探究问题→实验探究→探究评价的流程,如图1所示。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会变色?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以此顺利引入关于“酶是什么物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引导归纳:

探究1:酶是什么物质?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酶的科学发现史部分材料,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下列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料1:美国科学家萨母纳尔获得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因此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资料2:科学家又相继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的结晶,并且这些酶都是蛋白质。

资料3:美国科学家奥特曼通过实验提出少数RNA也可以是酶的论断。这一发现使他和切赫共同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教师展示问题:现有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等多种酶,请设计实验检验它们的化学本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出假设,讨论出实验方案,然后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数据或结果,对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并推导结论。教师指导设计、筛选方案,在教室内进行巡回辅导,使学生的探究顺利进行。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酶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探究2:酶有什么作用?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如下信息材料:

材料1:H2O2在体外可被无机催化剂Fe3+分解为H2O和O2;在体内可被H2O2酶分解为H2O和O2。

材料2:H2O2酶可从新鲜动物的肝脏或新鲜的马铃薯中获得。

材料3:每滴FeCl3溶液中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H2O2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H2O2溶液、动物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蒸馏水、卫生香、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等),并设置一系列实验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知识的形成。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有什么不同现象?能通过加热使细胞内的反应提高反应速度吗?3号和4号未经加热,也有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比较3号和4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号试管的气体产生量会大于1、2、3号试管吗?若增加4号试管中肝脏研磨液的量,或增加H2O2溶液的量,产生的气泡会增多吗?催化结束后酶本身是否改变?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

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了酶在化学反应中大显身手,“酶”力无限。那么它究竟存在哪里呢?以此引出探究3。

探究3:酶在哪里?

教师提示: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RNA是在细胞核中由DNA指导合成。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蛋白质类酶在核糖体上合成,RNA类酶在细胞核中合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交流评价、形成知识: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反思升华、拓展实验:教师提出问题:所有的酶都来自活细胞吗?酶一定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吗?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毕希纳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有的酶可以人工合成,比如加酶洗衣粉;酶作用的场所可以在细胞外。这样从而引导学生对酶的概念进行有效的补充,理解概念的发展是动态的。

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现有淀粉、葡萄糖、唾液淀粉酶、稀释的鸡蛋清4瓶溶液,但没有标签记录,并提供碘液、本尼边特试剂、双缩脲试剂。如何把唾液淀粉酶溶液鉴定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校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研究结束后,各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展示、交流评价,达到学以致用。

设计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任务为驱动,通过设计的一系列的实验,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在实验设计中将推理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结合,对酶的知识进行由浅入深、从宏观到微观的学生,让学生经历感知知识、生成知识、应用知识等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深度理解,提高其生物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研究”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做中学”。

参考文献:

[1] 吴相钰,刘恩山.分子与细胞[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0-70.

[2] 韦仕发.实验探究教育法在“新陈代谢与酶”一节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631(6):33-35.

[3] 谭永平.基于科学的本质对中学生物教育的几点思考[J].生物学通报,200338(8):30-32.

[4] 张吕.以实验为载体进行酶一节的概念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6,41(2):34-35.

猜你喜欢
生物学本质科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点击科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回归本质
科学大爆炸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童年的本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