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升数学综合认知

2016-05-07 00:55韩家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中培养意识

韩家玲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也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数学作为一项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技能提升、综合认知能力培养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特别是在高中时期,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以便能够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本文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入手进行论述,谈一下我对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96-02

一、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项规律性、技巧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解题的过程中、在生活中的过程中能够善于创新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1、注重教学引导

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往往还依靠教师的教学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感知。

2、创新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重大,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重视问题引导

都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引导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做好学生创造思维教育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技能提升的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策略,做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创新解题思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者、学生知识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采取科学的引导策略,注重对于学生思维技能的培养教育。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此外也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技能: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实践

俗话说“学以致用”,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我们知道: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例:证明

分析:此题若作为“三角”问题来处理,当然也可以证出来,但从题中的数量特征来看,发现这些角都依次相差72°,联想到正五边形的内角关系,由此构造一个正五边形(如图)

由于

从而它们的各个向量在Y轴上的分量之和亦为0,故知原式成立。这里,正五边形作为建模的对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题中角度的数量特征。反映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建模训练,是很难“创造”出如此简洁、优美的证明的。正如E·L泰勒指出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见解。

猜你喜欢
高中培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