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016-05-07 08:41旺,况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刘 旺,况 蓉

(1.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 510631;2.榆林高新完全中学,陕西 榆林 719000)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刘旺1,况蓉2

(1.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 510631;2.榆林高新完全中学,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728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总分和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社会责任内容等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社会责任感总分与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维度上的得分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母亲关爱、父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则呈显著负相关;母亲关爱、父亲控制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父母教养方式

1问题提出

社会责任感指个体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道德职责和义务的个性心理品质[1],是个体在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动机和策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个体对他人、家庭、集体、国家及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问题。

国外对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涉及社会责任感的内容结构、测评工具的开发等内容。[2-3]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转型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受到实践和学术领域的普遍关注。[4]有研究表明,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工作会更努力、更愿意为集体利益努力,并且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性;[2]在青少年中,社会责任感高的个体学习动机更强、成绩更好,且表现出更少的敌意、叛逆、焦虑行为问题,[3,5]社会责任感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近期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责任意识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6]但也有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都表现得较为积极。[7]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儿童等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养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表现。其具有跨情景稳定性,并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8]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纵观既有研究,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尚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另外,关于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水平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结论。因此,本研究以期为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在陕西省内4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抽取被试800名,其中有效问卷728份,有效率为91%。在有效问卷中,男生324人,女生404人;大一学生155人,大二学生204人,大三学生201人,大四学生168人;独生子女294人,非独生子女434人;学生干部221人,非学生干部507人。

2.2工具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该量表由刘海涛、郑雪[9]编制,量表共66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1”表示和题目描述的情况完全不符合逐渐过渡到“5”表示和题目描述的情况完全符合。该量表包括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4个分量表,社会责任态度包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付出社会责任行为时伴随的情绪体验和社会责任的行为倾向等内容;社会责任动机包括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约束和避免舆论压力等内容;社会责任策略指个体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所采用的策略;社会责任内容包含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分量表的α系数均在0.70以上,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1。

(2)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中文修订版。该问卷是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Parker、Tupling与Brown编制,[10]中文版由楚艳民等修订,[11]量表分为父亲分量表和母亲分量表,每个量表有23个题目,均采用4点计分法,从“1”表示非常不符合题目描述的状况过渡到“4”表示非常符合题目描述的状况。父亲量表和母亲量表均包含3个维度:关爱维度指父母对孩子温和、理解、支持;鼓励自主维度指父母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控制维度指父母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严格限制孩子的自由等内容。分维度的α系数在 0.67~0.83 之间。

(3)数据处理。数据回收后,采用 SPSS13.0进行管理和统计处理。

3结果

3.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点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特点。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特点,首先对全体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总量表得分为3.81,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的得分在3.72~3.91之间。本量表采用的是5点量表,因此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特征

表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性别差异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下同。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性别差异。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性别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总分和责任态度、责任动机、责任策略、责任内容等4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3)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为了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非独生子女在社会责任感总分与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表3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

(4)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社会责任感的差异。为了了解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干部与非干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学生干部在社会责任感总分与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等3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表4 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

(5)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年级差异。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年级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存在年级差异。

表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年级差异

3.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1)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系数。为了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首先计算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社会责任感的总量表和各个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6所示。父亲控制和母亲控制与社会责任总分以及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社会责任内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34~-0.13之间;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关爱和父亲鼓励自主与社会责任总分以及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社会责任内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8~0.41之间。

表6 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相关系数

(2)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以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为自变量,以社会责任感的总量表和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强迫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母亲关爱对社会责任总分、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均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19%、8%、17%、19%、19%;父亲控制对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以及社会责任内容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17%、19%、19%。

表7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回归

4讨论

4.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状况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总的社会责任感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社会责任感的4个维度中,社会责任内容的平均得分最高,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动机得分相当,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较好,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个结果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个体的社会责任,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些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对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各级教育机构注重集体利益导向,强调在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中体现个人价值,这也会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4.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总分和责任态度、责任动机、责任策略和责任内容4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刘勇和谭小宏[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首先,社会责任感会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而男女生之间人格特质有明显差异,女生在有恒性、自律性以及自制性方面的优势[13]都可能导致社会责任感比男生强。其次,家庭的价值观可能向女性传达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信息,[14]且和男性比起来,女性更愿意接受这方面的信息。在一般中国家庭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而女儿更容易对母亲行为进行观察学习。[15]另外,我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是她们应该对子女发展、家庭和谐等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也会提升女生的社会责任感。

4.3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在社会责任感总分与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得到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溺爱,他们很少承担家务,[16]这种关爱过多、干涉过多、监督过多的教育造就了独生子女人格的特异性,[17]他们比非独生子女更加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并支配别人,助人行为少;独立性差,依赖他人;主观性强,合作性弱。[18]这些人格特质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4.4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社会责任感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干部在社会责任感总分与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等3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这与张良才、孙继红[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较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表现出较强的乐群性、侍强性、敢为性和责任性,使得他们好胜心强,做事尽责,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能够考虑到他人的需要,他们的行为往往都符合社会需要或受到社会赞许。[20]另外,学生干部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要求扮演者尽自己的努力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服务,帮助同学,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以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这些客观要求使他们表现出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4.5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关爱对社会责任总分、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均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父亲控制对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以及社会责任内容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说明“慈母严父”式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21]父母对子女心理和生理上的关爱,使子女体验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和生活快乐,增强自信心,降低焦虑和挫折感,促进其人格独立积极、健康稳定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对自己和社会的认同感,从而让他们更愿意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任。其中母亲关爱尤其重要,母爱缺失会影响子女安全依恋的建立,从而导致其人格缺陷,易形成反社会人格,缺乏同情心,利他行为减少,而同情心、利他主义等都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22-24]

5结论

(1)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总分和4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社会责任感总分与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维度上的得分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3)母亲关爱对社会责任总分、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和社会责任内容均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父亲控制对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以及社会责任内容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兴奎,张大均.社会责任心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5):48-51.

[2] L.Berkowitz,G.L.Kenneth. The traditional socially responsible personality[J].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68,32(2):169-185.

[3] H.G.Gough, H.M.Closky, P.E.Meehl. A personality scale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1):73-80.

[4] 叶浩生.责任意识与责任心理研究:时代呼唤的主题[J].心理学探新,2008,28(3):1-11.

[5] T.Martinek, T.D.Schilling Johnson.Transferr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derserved youth to the classroom[J].The Urban Review,2001,33(1):29-45.

[6] 王瑞珍.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会价值导向[J].考试周刊,2008,(23):131-132.

[7] 王凯旋,李纪岩.“8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师范大学“80后”大学生为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0-53.

[8] 郑林科.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成长影响的预测[J].心理科学,2009,32(5):48-51.

[9] 刘海涛,郑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89-92.

[10] G.Parker, H.Tupling,L.B.Brown.A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J].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1979,52:1-10.

[11] 楚艳民,周世杰,杨红君,等.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544-546.

[12] 刘勇,谭小宏.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5):78-82.

[13] 聂衍刚,郑雪.中学生人格特点和发展现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1019-1022.

[14] C.A.Flanagan, J.M.Bowes, B.Jonsson,et al. Ties that bind: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s’ civic commitments in seven countries[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8,(3):457-475.

[15] L.Sabattini,C.Leaper.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ir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home: young adults’ retrospective reports[J].Sex Roles,2004,50:217-225.

[16] 罗凌云,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1,(6):12-16.

[17] 张履祥,钱含芳.独生子女非智力人格因素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4):50-52.

[18] 何蔚.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21-25.

[19] 张良才,孙继红.山东省高中生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报,2006,(4):82-90.

[20] 王挺,沈永健.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03-105.

[21] 石伟,张进辅.国外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对行为倾向影响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9,7(1):65-69.

[22] G.Carlo, M.V.Mestre, P.Samper, et al.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 among dimens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sympathy, prosocial moral reason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1,(2):116-124.

[23] 金灿灿,邹泓,曾荣,等.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577-583.

[24] A.Picardi, E.Caroppo, A.Toni,et al. Stability of attachment-related anxiety and avoidan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the psychobiological model of personality[J].Psychol Psychother,2005,78:327-345.

【责任编辑马小侠】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ing Style

LIU Wang1, KUANG Rong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2.School of Psycholog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ing style, us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ale and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 728 colleg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 upper-middle level; as for the scores, attitudes, motivation, strategy and cont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girl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oys; the college student coming from the family with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llege student coming from one-child family, student cad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non-student cadr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mother’s love, father’s caring, mother’s encouragement to be autonomy and father’s encouragement to be independent; the mother’s and father’s control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hich can predict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parenting style

作者简介:刘旺(1974—),男,河北张家口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个体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学生学校幸福感的追踪研究:发展轨迹及其学校干预(15YJA190003)

收稿日期:2015-06-20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8-0046-06

【教育与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