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京师保卫战

2016-05-09 13:07雪域英雄
青年文学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纲金人韦氏

雪域英雄

金人既然来了就不会和你客气,当天晚上金兵就发动进攻了,还好,宋军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兵器领先的优势,毕竟金军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草原部落,优先兵种是骑兵,攻城也并不是特别的在行,虽然经过这十几年的开国大战,在武器和装备等多方面都有改进,但是在武器之上不可能对宋朝建立起优势。

当天晚上金人就攻西水门,以大船数十只顺着汴河流下,李纲在之前就命人建立了拐子城,这可是金人攻城的一个巨大阻碍。李纲命两千人守卫在拐子城之中,以巨型的长钩抛向金人的大船,钩住金人的船只之后,然后上百个人用力将金人的船只往岸边拉来,最后其他的人就用石块抛向船只,将船只砸得粉碎。

敢问这些石块是从哪里来?这些石块可是李纲专门命人从蔡京的府中搬运过来的。现如今蔡京和他的一家老小正随同徽宗皇帝还不知道在哪里逃命呢?趁人不在,毁人之家,实在太不道德了。可是为了保卫京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蔡京不出人难道出家里的石头还不行吗?就算蔡京日后回来,发飙都没得发。

进蔡京的府上搬石头谁不愿意去啊!一时间蔡京府上的假山啊什么的,全都被掏空。

毕竟,金人来攻你大宋王朝的京城不是闹着玩的,在西水门受阻,在其他地方却还顺利。李纲刚刚打算将在西水门的胜利报告给这个年轻的皇帝,好稳住他的心,谁知正要奏事之时,却传来酸枣门和封邱门急报,李纲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马上带着禁卫军往酸枣门那边赶去。到得酸枣门那边,只见得金兵已经架起了云梯,一个一个的士兵从云梯之上往城上攀来。李纲命弓箭手轮番扫射,方才化解酸枣门危机。

斡离不本来打算趁大宋王朝刚刚换新主之机,又趁自己这边士气正旺,想要给大宋王朝来个措手不及,怎奈得大宋军民竟然万众一心,一心守城,实在出乎斡离不的意料。几次攻打酸枣门等都是毫无结果,反倒让自己这边损兵折将。

在大宋王朝这边,宋钦宗也意识到此时安抚军心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每次只要稍有战功,宋钦宗便命内廷宦官带着大批的宫廷之物前去赏赐,以此来赢得军心,这样士兵方能效死战。

斡离不见在硬碰硬的战争之中占不了什么便宜,这样耗下去也不是什么办法,转而跟宋朝玩起了和议。宋朝不就是喜欢这套吗?当初徽宗皇帝如此青睐,就不信这个钦宗皇帝会排斥。打了几天的苦战,斡离不就派出了和谈人员,只不过这次和谈情况有点不同,是将兵马摆在城下,跟你和谈,谈不成再打,在形势上首先就占尽了先机。

和谈?钦宗皇帝求之不得,一群野蛮子,要的不过就是钱财布帛美女,料到你们就这点智商,这点出息。你要我给你就是,只要你能让我在龙椅之上安安稳稳就行。因此,斡离不一摆出和议的态度,钦宗皇帝就开始物色和议人员。

李纲清楚斡离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坚持要自己去。钦宗皇帝却说:“你现在是带兵打战的大将,怎么能够随便出去呢,咱们现在是上层社会的人了,要学会摆谱。”钦宗皇帝命李锐为和谈大使,郑望之和高世则为副使前往斡离不军营中去议和。

李纲对于这个安排自然觉得不满,在李纲眼中李锐是出了名的懦弱,派这样一个人前去议和,即使最终谈成了,也会是自己这边损失较大。若如此,岂非亏大了,因此李纲留下来,一个人对着钦宗皇帝道:“怎么皇上不派我去?”

钦宗皇帝对于李纲倒还是有几分尊敬,道:“朕只是怕你性子太急,最后和议不成!所以不敢让你去。”

李纲道:“现在金兵大集,而我们的勤王之师还未到,的确也有和谈的必要。但是派遣李锐这样一个懦弱的人前去,最后定会误事。”李纲再怎么不同意也是枉然,毕竟江山不是他家的,现在是钦宗皇帝的,所以钦宗皇帝说想要怎样就怎样。

李锐也真是不争气,被李纲这么瞧不起,最后来到金营之中的时候,还是没能为自己争气,为大宋王朝争一口气。这也是斡离不的一招,吓宋朝的和谈大使。

在李锐进营的时候,斡离不故意让十几个身材魁梧的金兵手持大刀站在营帐外面,进入里面,再如此摆出一些人,自然要凶神恶煞的那种,能吓到所谓的大宋和谈使最好,能从中占得一些便宜,吓不到也不碍和谈什么事。

这么大的排场还真是把李锐给吓着了,话说得不合这群野蛮人的意,说不定就得挨刀子!当场就被吓着了,北面拜了几拜。斡离不也看出了自己的这招真的又起了作用,乘胜进攻,斡离不绑着脸严肃地道:“现在我大金国的军队就在你们家门口,识相的话就给我们一些钱帛什么的,我们是讲理的人,也不会要太多,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百万匹,不然的话,等我们金国的军马攻下城的时候,你们祖宗的陵寝都将不保。还有,要尊我们金国国主为伯父,把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割给我们。”这三镇之地也基本上都是两路大军一路南下没有攻克的城池,斡离不提出这般的条件,自然有他长久地打算。

李锐在金营之中不能置一词,只得将金人提出的这些条件记在心里,等候钦宗皇帝的最后裁定。看着李锐唯唯诺诺点头的样子,斡离不嘲笑道:“这丫简直就像个女人。”

李锐回朝将金人的这些条件说给钦宗皇帝和宰执们听,有必要再加点油添点醋什么的,说是自己好不容易才争到现在这样,金人是如何如何地凶猛等,让朝廷之中的这些宰执们也吓吓。

宰执们对于这个条件竟然没有怎么反对,倒是李纲俨然成了一个斗士,极力反对李锐带来的这个条件。说是金人的胃口也太大了,要这么多,金人也不怕撑死,就是让大宋朝的百姓都来交也交不起啊!再说太原、河间、中山三镇,都是国家的门户,是大宋王朝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况虽然提出来的只有三镇,在这三个地方之下又还有多少的土地啊!给金人那就亏大了,怎么说也不能给。而且金人和议还要有亲王亲自前去,万一金人耍个什么花样,出了点什么问题那麻烦就大了,宰相可以派过去,亲王不能。总之针对金人提出的每一点李纲都能提出反对意见,而且反对得还都是一针见血,让钦宗皇帝不无犹豫。

势单力薄,朝中的这些人都只希望赶快将城外的这些野蛮人赶走,付出点代价也是可以原谅的,敢于支持李纲的没有几个人。这样下来,钦宗皇帝也就在争论之中偏向了接受和议的条件。(没有魄力的钦宗皇帝很容易受舆论的蛊惑)李纲怒了,在皇帝面前说是要辞职,我李纲摆出了这么多理由,就算是出于可怜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你总得该接受我两个吧!这样下来,对我全盘否定,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不干了,不干了。

这一下子还真起作用了,现在是什么时候,钦宗皇帝知道不能让李纲辞职一走了之,现在在朝中能够带兵的就李纲一人,要是金人最后又不谈了,李纲也辞职了,那就真的亏大了。钦宗忙安慰道:“你也不必如此,也先不要决定,这件事我们慢慢再谈。”

慢慢再谈,钦宗皇帝也的确在想办法拖住金人,一方面命人在京城之中收金银,一面又留住割三镇的诏书不发,等待西北的勤王之师来到。

可是金人要求的金银也确实是太多了,大概在当时在斡离不的心中对金银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只是随便说了个还算体面的数字,他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这几百万、几千万的数字是多么大的一个概念。宋朝这边,官员在京城之内每家每户都摊派一定数量的金银,到最后也就筹集了金三十万两,银八百万两,相比斡离不的规定,那简直是少之又少。

说到派遣亲王和宰相前去金营议和,赵构【后来的宋高宗】竟然主动提出前去议和,(赵构明白,现在是关键时期,要站对队伍)宰相选定为张邦昌,二人前往金营不久之后,渐渐地就有勤王之师来到,京师刚刚经过官员的一次搜刮,现在因为勤王之师的来到,也慢慢地安定下来。

特别是统制官马忠以京西募兵到京师的时候,还大败金人的兵马,杀获甚众,对于当时的守城士兵不能不说是一个鼓舞。

两日之后,静难军节度使种师道和承宣使姚平仲以泾原、秦凤路兵至,一时间在京师外面聚集了几十万人马,帝国境内最强的西北军都来到,应该说对金人没有什么畏惧了。

兵马多是个好事,但是要是没有统一的领导,军队杂牌,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等等,有门派之见,最后只能是被敌人攻击短处。所以,李纲向钦宗皇帝建议,将这些兵马听他节制。好家伙,李纲还真敢说,种师道和姚平仲两人都是什么样的人物,当朝没有人不知道,种、姚两家在西北那可谓是将门世家,现在要二人连同所有的勤王兵马听同一个刚刚被提升的人节制,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足见李纲的权力欲)最后钦宗皇帝还是让种师道和李纲同官,一起节制勤王兵马,这样就就为后来埋下了一个隐患。

因为朝廷在西北边疆,长期以来都是倚重于种、姚两家,特别是种家几世为将,地位非同一般。但是姚平仲这个时候却想要取代种家在西北和整个大宋朝军界的地位。但是,要想超越种家,就只能在这次的勤王过程种树立一番功绩,足以盖过种家的功绩。但朝廷始终都将自己置于种师道之下,一直都是从属地位,这样就算是有大的功绩,也是种师道分大头。

偷 袭

在这个时候,姚平仲心中想起了偷袭这一招,其实在当时对于城外的金兵根本用不着偷袭,因为到京城脚下的金兵只有东路军斡离不的人马,而西路军还受阻于太原城。在京城脚下的金兵充其量只有五六万人之众,何况这些人之中还有一部分是金人在攻击辽朝和渤海国的过程之中收编过来的,真正的金兵不过一半左右。而宋朝的兵马有二十万之众,只要留些时日稍加整编,将城外的这些金人赶走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姚平仲等不了这么久,他要吃独食,因此也就想到了偷袭。

偷袭?钦宗皇帝也赞成姚平仲的这个方法,因为按照姚平仲说来,只要亲兵万人就可以击溃城外大批的金人,根本就不需要出动这二十万勤王之师,劳民伤财。

可是,你说偷袭就偷袭,何谓偷袭,就是在敌人没有反应的情况下搞他一下,不死也来个重伤。可是,这次姚平仲的偷袭却成了开封城内老少皆知之事,姚平仲打算在二月初一举事,但是在举事三天前就已经传遍了京城,连钦宗皇帝都已经命人在城内搭建起了一个高台,准备将抓获的金俘虏在此受审,偷袭举动被传得沸沸扬扬。

开封城内传得沸沸扬扬,金人的军队就在城外面,能不知道吗?傻子都知道,何况城外面的这些金人并不傻。

斡离不坐在帐中大笑:“南朝的一群傻逼,丫们搞个偷袭,竟然闹得沸沸扬扬!这一次让他们有来无去。”

到了二月初一的晚上,姚平仲带着一万人的偷袭队伍径直奔斡离不的大营。结果很明显,金人早就布置好了一切,只等宋军来钻进自己布置好的口袋。

才刚刚到得金营姚平仲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因为金人的陷阱做得也太明显了,甚至搞几个金兵牺牲作为诱饵都不肯,因为金人料定了不管怎样,宋军都会跳进陷阱里来。

等到姚平仲想要队伍退回去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金人的兵马从四面八方开始围了过来,此等瓮中捉王八的事,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听说偷袭惨败,无论是钦宗皇帝还是李纲都不可能在开封城内安静地坐着,当即钦宗皇帝就让李纲带着人马前去接应姚平仲。才到城外,就只见大批落荒而逃的宋兵被金兵放肆地在追赶。李纲命令弩手将这些金兵击退,可是队伍之中早就没有了姚平仲的踪影。有说姚平仲在混乱之中被金兵杀死的,有说姚平仲怕朝廷追究责任,跑了。究竟那种情况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的人都不清楚,何况是后来人。只不过后来陆游写诗说,在偷袭四十年后,他亲眼见到了姚平仲。

偷袭失败,宋廷又开始害怕了,虽然还有十几万的兵马在保卫着开封城,但是钦宗皇帝说话还是没有什么底气。当天晚上金人完成了一个瓮中捉鳖之后,第二天又派人前来兴师问罪。钦宗皇帝只能是推卸责任,说这次的偷袭只是朝廷之中几个不听话的人搞的鬼,我哪里知道这事啊!实在是天大的冤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钦宗皇帝当即免了种师道和李纲的官职,先留在京城待命,把金人敷衍过去再说。

也不管你是不是敷衍,反正金人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把李纲和种师道搞下去了,姚平仲也没有了踪影,削平宋廷内部主战的中间力量。

可是,这下麻烦又惹大了,是钦宗皇帝的麻烦。金人虽然表面上敷衍了,但京城的太学生和老百姓却不干了。怎么的?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勤王之师二十万在此,还要金人放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钦宗皇帝把李纲和种师道给免了,这不是明摆着不打了吗?这样下去还得了?其中有一个太学生叫作陈东的,首先出来叫板了。

学生示威

陈东这人,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愤青,在这次叫板之前,他已经叫板了很多次,只不过都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之前陈东趁钦宗皇帝刚即位之机,上书很多,篇篇指向在徽宗朝为非作歹的蔡京等人,篇篇都言辞激烈,希望钦宗皇帝将蔡京等人正法。

可是皇帝刚刚继位,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就算是陈东写再多的“我给皇上的一封信”,也没有用,皇帝没有时间去看。

现在陈东索性跪倒了宫殿门前,钦宗皇帝不拿个说法出来,就不走了。想必陈东也是一个有点资历和威望的人物,太学生上百人都跟着陈东一起闹了。

要知道,国家危亡之时,这些知识分子是最活跃的。太学生就代表着当时都城的知识分子,陈东在宫殿门前叫嚷着让朝廷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

这成什么样子了,要逼宫吗?你陈东堂堂一个太学生带头闹事,相不相信,拉一个军过去剿平你们,钦宗皇帝哪能不气愤,可是事情越闹越大了。若说只有陈东和那些太学生闹事倒也好摆平,让学监等太学生老师和官员对这些人吓吓也就没事了,知识分子最怕的就是沾惹上政治的罪名。

可是现在事情已经没这么单纯了,闹大了,钦宗皇帝就算是很生气,也不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为为今之计,留给钦宗皇帝的路只有安抚一条。

因为,慢慢地聚集在宫殿门前的人竟然有十万之众,开封城内的许多百姓就跑了过来,虽然许多老百姓只是跑过来看热闹的,但毕竟有这帮愤青在前面,随便鼓动两句,事情也就闹开了。

钦宗皇帝几次派遣官员出去安抚,说是一切朝廷自有安排,大家都回去,可是这些人哪里听,现在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口号,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官,不然大家就不走了。

这还了得,这些人都不走,谁来守卫京城,要是事情闹得再大些,恐怕真的不好收场了。钦宗皇帝只得一面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官,一面派人出去将此事说给学生和老百姓听。可是派出去的宦官却是很不幸运,被外面这群人当作了泄愤的工具。这些宦官一向被老百姓看作是为非作歹之徒,是童贯等大宦官的属下,如今出来怎么可能还让这些人活着回去。出来的十几名宦官全都被这些愤怒的人给分尸了。

事态已经发展到现在这样了,钦宗只得命令自己的宰相李邦彦出去安抚,可是李邦彦也不起什么作用,浪子宰相,大家都追着李邦彦要打,要不是有士兵保护和李邦彦见势不对跑得快,恐怕结果也不好说。

就算是钦宗命人将召回李纲和种师道的诏书念给外面的这些人听,这些人也还是不走。实在是一群刁民,但是遇见这十余万刁民,钦宗一时也没有办法。只得派内侍人员前去请来李纲和种师道,这样一下子也将李纲在皇帝心中的印象分降低了好几分,有李纲在京城,动不动来个几下这样子的事那还得了。

李纲听说宫殿外之事,心里头也是一阵惶恐,这么些人在宫殿外闹事,叫嚷着恢复自己的官职,皇帝会怎么想,自己的官职虽说是恢复了,以后的日子估计会不好过啊!

李纲来到宫殿之内后向皇帝百般地解释,这件事情真的与我无关啊!我也不知道这群刁民这么干是什么意思,皇上您要相信我啊。钦宗皇帝也拼命安抚李纲,我也知道这事与你没有关系,你现在就出去帮我摆平这件事吧!

李纲和种师道二人坐在车上,宫殿之外的这些人见到二人之后,放肆地欢呼,毕竟这是自己胜利的果实,朝廷最后还是屈服了。

李纲和种师道重新上任,宋廷又摆出了一副战斗的姿势。金人也知道占不到什么便宜了,载着从宋朝收获到的大批的金银,还有肃王和宰相张邦昌二人,北撤。

宋高宗

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下康王赵构,康王赵构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赵构的母亲韦氏原先也只是一个婢女,这徽宗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留情太多,眼光也真够“独特”,韦氏不过是郑贵妃的一个婢女,郑贵妃受宠,徽宗来的次数自然也多,久而久之,徽宗又对郑贵妃身边的这个韦氏感兴趣了。

韦氏与其他的宫女不同,因为这个时候韦氏应该说是宫女之中比较老的那种,都已经二十好几岁了。但是徽宗竟能在韦氏身上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韦氏看起来更加成熟,更加有女人味。所以,徽宗产生兴趣对韦氏一夜留情。徽宗原本以为只是一夜而已,也就是抱着个玩玩的态度,不太认真,这晚过后徽宗皇帝就完全忘了韦氏这个人。但是,一夜留情却留了个龙种,这个龙种就是赵构。

徽宗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封韦氏为美人、才人,慢慢地上升,可是终徽宗朝韦氏的地位始终都不高,也一直都为人瞧不起。徽宗从那次临幸之后,再也没有光顾过韦氏。赵构很小就知道自己母亲在宫中的地位和处境,因此,在宫中一直都乖乖听话,并不敢惹出什么乱子。

徽宗皇帝的风流为他留下了许多的儿女,他的儿女们可以组成两个完整地男女足球队,这其中当然还包括为数不等的候补队员,赵构作为徽宗皇帝的第九子,上不上下不下,自然也不怎么受重视。

赵构被封为康王之后就搬出了宫中,娶了个王妃邢氏,一直在康王府过着幸福的日子,或许赵构以为会这样过一辈子,但是事情出了转机,因为这个转机足以改变他的一生。金人南下了,打来了。赵构凭着自己之前练出来的那些胆量,没有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样,看见父亲跑了,也就跟着跑了。赵构知道,现在说话起作用的是当朝的皇帝,皇兄赵桓。跟着赵桓才是最保险之事,所以,就算金人的军队来到了开封城下,赵构也始终都没有动摇过。

与金人谈判还需要一个亲王,赵构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其他的亲王都担心前去金营恐怕有很大的危险。可是赵构明白,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现在金人只是要一个亲王过去讲和议而已,绝不敢对亲王怎么样。若是自己能够完成这一件事,不仅在众兄弟之中脱颖而出,马上映入到赵桓的眼中,说不定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积累下很多的政治资本,自己也就可以出人头地了。

所以,在廷议的时候赵构主动地站了出来,仅仅就这样一个举动,就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王子之中还有这般有勇气之人。钦宗皇帝也高兴,都是自己的兄弟,选哪一位都觉得不好,现在赵构主动站了出来,倒为自己解决了这个麻烦。

赵构就和宰相张邦昌一起被派往到金营议和,赵构是一个聪明之人,知道怎样为自己赚取政治资本,现在自己是代表着大宋王朝,不能够丢脸,在金营无论是哪一个场合,都表现得沉着、冷静。

偷袭事件后的第二天,斡离不就去威胁赵构和张邦昌了,赵构始终都不为所动,张邦昌却吓得泣涕不能语,斡离不本来就觉得有些纳闷。后来在竞技场上举行射箭,斡离不本来是想借这来吓吓两位大宋来使,杀一杀这亲王的风头和气焰。选择了将二人带到金兵的训练场上去。斡离不故意讥讽道:“想必你们宋国之人都不懂得射箭。”

赵构听后二话没说,拿起弓箭,拉满弓,正中靶心。这一下可算是惊呆了斡离不,怎么可能?宋军自己可是见到过的,好多士兵根本连弓都拉不开,眼前的这人可是宋朝的亲王,不仅拉开了弓,而且是中靶心,简直是不可思议。斡离不开始怀疑眼前这人根本就不是宋朝的亲王,或许只不过是一个冒牌货。因此,斡离不把赵构给还了回来,另外换了一个肃王过去。

不过,现在赵构已经开始转运了,他已经赚取了自己的第一笔政治资本。

徽宗逃奔

却说徽宗皇帝在童贯等的扈从之下,一路往东南逃命,他将东南地区的勤王之师全都扣下,留在自己的身旁,这样下来竟形成一个和钦宗赵桓对着干的局面。

远在京师的赵桓也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也知道留童贯、蔡京这些人在老皇帝的身边,始终都不安全,这些人全都是徽宗皇帝的宠臣,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早些解决掉这些人,恐怕徽宗皇帝对权力还是不死心。

想到就做到,之前太学生陈东不是说要贬责蔡京等六贼吗?现在正好,钦宗下诏将蔡京、童贯六人全都贬责,首先就给远在东南地区的徽宗皇帝来个下马威。

虽然徽宗皇帝在皇位之上呆了二十五年,但毕竟今时今刻,皇位已经不再是他所有,徽宗皇帝就算是再怎么懊悔,现在都已经来不及了。只要钦宗皇帝的一纸诏书,就算蔡京这些人之前多么的嚣张,现在也不得不正法。(在宋朝,再厉害再风光的臣子都只能是臣子,皇帝如果舍弃了你,那你就什么都不是。)

钦宗皇帝也并不打算将两父子的关系闹僵,可是将蔡京这些人贬责,以致处死童贯、梁师成等明显就是让徽宗皇帝难堪。徽宗皇帝自然也知道,儿子这是在给自己暗示,不要乱来,就算你离京师再远,你依然逃不出我的五指山,你是我老爸又怎样,只要你乱来,我依然可以对你下手。这副架势都被钦宗皇帝摆了出来,徽宗那还敢乱来,只得乖乖地呆在东南。

本来徽宗以为,金人的军队一路南下,开封城估计是保不住了,所以自己才这般迅速地将皇位传了出去,然后奔出京城。只要京师一不守,那么他就在东南再立朝廷,到时候自己依然是皇帝。

因此当徽宗来到东南之后,就阻止了东南地区的勤王之师和所有的物质,把这些东西全都留在自己的身边,等到京城真的保不住的时候,自己依然如昔。

可是京师守住了,徽宗的计划都落空了,现在留给他的退路只有两条,要么继续留在东南,这条路的后果就是和儿子赵桓对着干,两个朝廷。再一个就是乖乖地回去,做自己的太上皇。其实徽宗也知道第二条路的后果,只要回去,名义上自己还是太上皇,可是实际上自己会如同一个囚犯一样,整天受儿子的监视。

但是,没有办法,要是选择第一条,那么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天大的笑话,父子俩为了皇位反目,这是徽宗不愿意做的。

后来钦宗皇帝派人前来请徽宗皇帝回去的时候,徽宗皇帝执意要求让李纲前来,因为现在李纲说话比较有分量,只要李纲在儿子面前为自己说几句好话,或许情况会有所改观。

后来李纲来请的时候,徽宗执意地向李纲道:“之前在东南地区拦截勤王之师都是童贯这些人搞的,我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回去给他好好说说。”能不怕吗?虽然儿子不至于杀了自己,但是真要反目,那以后自己的日子简直是不敢想象。而且还放肆地给李纲戴高帽子,说:“我也知道,之前守卫京城都是你的功劳,现在你只要调解了我和儿子之间的矛盾,那么你可定会名垂千秋。”同时,还赐给李纲一些他用得不要的东西,表示信任。

徽宗被赵桓接回来之后,就被安排在龙德宫居住,以后徽宗皇帝也就只能在龙德宫内念念《道德经》,请一些道士低调地讲经,因为他不敢造大声势,赵桓对于崇道,并不感兴趣。

以后徽宗皇帝的活动范围也仅仅限于有限地皇宫之内,那风花雪月的性子,现在也该改变改变了。

猜你喜欢
李纲金人韦氏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Zero thermal expansion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imidazole dicarboxylate ligands
“铁御史”李纲
多次自炒鱿鱼的李纲
李纲自炒鱿鱼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三个金人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秦汉史书中的长人形象初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