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2016-05-09 13:46赵卫霞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少数民族

赵卫霞

摘  要:不同民族的姓氏文化不仅反映出不同信仰和传统 ,同时浸透着不同的文化精神。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汉族姓文化在与少数民族融合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本文阐述少数民族为何改汉姓,汉文化如何以其强大凝聚力和包容性,不断同化和融合各少数民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汉姓文化。

关键词: 少数民族;汉姓;汉文化;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I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2

汉民族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并与少数民族不断融合而成。西汉的建立标志了汉民族的形成与汉姓的成熟。中华文明几千年一脉相承,汉姓紧紧伴随其整个发展过程。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中国有姓1800个,汉姓是民族融合、家族繁衍和乡情友谊的载体;凝聚着以血脉传承为基础、以尊祖重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寄托对家乡和祖先的无限怀念;是汉文化精华的浓缩。

中国人初次见面,使用频率最高的问话是“尊姓”。当得知对方是同姓,便忍不住感叹:“八百年前是一家”,相互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在中华各民族相融合的历史长河中,汉姓文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汉文化凝聚力和包容性推动少数民族改汉姓,不断丰富汉姓文化

民族融合是汉姓演变非常重要的原因,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主要有汉、两晋南北朝、唐宋、元和清五次。少数民族姓融入汉姓体现了汉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包容性。

1、 提升汉文化凝聚力 ,帝王向少数民族赐汉姓

古代历史上,有不少帝王经常向少数民族功臣、首领和将领赐姓。如李渊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唐朝各代皇帝对功臣以赐李姓为褒奖。唐朝的李思摩,突厥颉利(东突厥)皇族出身,原名为阿史那思摩,唐太宗封其为都督,赐其李姓。李嘉庆,蛛鞘族人,因赫赫战功被赐李姓。李国昌,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被赐李姓赐名国昌。

宋朝,大批犹太人涌入中国,皇帝分别将赵、李、张、高等17个汉姓赐给他们,这些外国人便定居下来,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

元代,母把拉沙(其祖先为色目人的达姓回回),因功绩卓著,被封为平章政事,并赐名达不华。其后裔便以达姓世代相传,在中国繁衍生息。现居于湖北荆州和河南南阳等地的答姓回族人,亦为皇帝赐姓,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答氏宗谱》记载,其家族原为西域人,后迁至中国定居。元世祖圣元癸巳(公元1293年),其先祖向皇帝进献珠宝,并婉拒酬金,龙颜甚悦,被钦赐答姓。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居于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土司首领勾结琉球和爪哇使臣图谋叛乱,朱元璋派已臣服明朝的南北疆总督哈巴十(维吾尔人)去平定。哈巴十因战绩显赫,翦除国患有功,朱元璋亲赐其“翦”姓。哈巴十后率军长期驻守株木山(在今湖南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其后代便于那里定居,均姓“翦”,后辈中有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征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将前来投 降,被赐金姓。

帝王亲自参与提升汉文化凝聚力,不但被赐汉姓的少数民族颇感荣耀,亦很好地营造出民族融合一派欢欣鼓舞的大气象。

2、仰慕汉文化,少数民族改汉姓,主动被包容

汉朝,政治上,为了孤立削弱匈奴,实施缓和的民族政策,优待归顺的少数民族;经济上,汉朝境内无较大战乱,百姓开始过上较富裕的生活;文化上,少数民族格外向往当时中原地区的繁荣和文明。这一切吸引大批少数民族改汉姓,亦让他们摆脱自卑和被轻视,洗掉蛮夷身份。匈奴人有的改姓刘,还有的改姓金,还有一些匈奴人非常崇拜飞将军李广,因此就改为姓“李”。

晋朝时,“五胡乱华”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少数民族就是“五胡”,几百年间汉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因而其很多贵族都改为汉姓,还有被汉人当做奴隶的胡人有些亦改用汉姓。

“五胡”中,最为典型的是北魏时鲜卑族改汉姓。丙戌年正月(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带领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471年,孝文帝拓跋宏即位。为稳固政权、更好地统治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姓氏改革内容。496年2月2日,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孝文帝下诏制定鲜卑族新族姓,根据宗族祖宗将官爵尊卑分别列入姓族,从汉姓宗族观念上很好地融入到汉族和汉文化。他说:魏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北魏政府自上而下促使鲜卑等民族改用汉姓(见表1),其显著的效果有魏书为证,据记载当时孝文帝选用的汉姓一共有144个。当代,如考据汉姓的一百个大姓,有鲜卑等少数民族融入其内的便有17个姓之多。

表1 北魏时期鲜卑等族改汉姓情况一览表

序号 鲜卑等族姓 汉姓 序号 鲜卑等族姓 汉姓

1 拓跋 元 10 纥骨 胡

2 孤独 刘 11 叱罗 罗

3 侯莫陈 陈 12 丘林 林

4 出大汗 韩 13 吐伏卢 卢

5 拔列 梁 14 胡古口引 侯

6 破多罗 潘 15 贺拔 何

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虽然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他们自己却被先进、美好的汉文化深深折服, 通过推行汉族制度、改汉姓、穿汉服等全面汉化改革,有效吸收了汉文化精华,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亦吸收了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使汉文化更趋完善,呈现更加丰富的多元化。孝文帝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体现了汉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包容性,以及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因仰慕唐朝的发达经济和灿烂文化,纷纷自愿归附唐朝。在湖南的沅陵、叙浦、麻阳、城步等地的苗族,开始使用汉名汉姓。

明代有不少西北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并融入汉族之中。甘青宁地区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上层贵族,普遍改汉姓。例如西宁卫十五家土司中,除汉族陈土司一家外,其余土司均为少数民族,但后来均改为汉姓。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民族融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满族改汉姓有其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 。清军入关后,随着满族大批迁入关内,客观上打破了满汉之间的地域界线,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清朝统治者与汉族上层联合,采用汉族的制度和文化,满族人从八旗贵胄到下层百姓,纷纷改用汉姓。八大姓:马佳改为汉姓马;佟佳改为汉姓佟;富察改为汉姓富、傅;费莫改为汉姓马、麻,瓜尔佳改为汉姓关、白、石、(包)鲍、汪等,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钮祜禄改为汉姓郎、钮;索绰络改为汉姓索、曹;依尔根觉罗改为汉姓赵、伊、佟等。至清中期,无论满族贵族或平民百姓,其名字多数皆汉化。

最初,满族人取汉族姓名是按汉字的意思来取名,如清王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代帝王福临,其名即为汉化,“福临”就是“洪福来临”的缩写。后来,满族人领略了汉姓文化的深刻内涵,亦开始采用规范宗族血脉和显示家族凝聚力的汉族辈字等。如康熙之子以“允”字为辈字;雍正之子以“弘”为辈字。满族妇女,则采取了更为汉化的表达方式,即称作某门某氏,如那门赵氏、苏门卜氏、穆门赵氏等等。前为夫姓,后为妇姓。如此称谓,与汉族妇女如出一辙。

3、少数民族因联姻、收养等原因改汉姓

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姻,继而取汉族姓氏,如傣族中“周”、“刘”等姓即来自汉、傣通婚。还有汉族人认少数民族某一孩子为干儿子,干儿子从而得汉姓。

二、少数民族被动改汉姓,不得已而包容于汉文化

少数民族迫于压力,因避祸、避难、避仇等原因改汉姓的,在历史上亦屡见不鲜。少数民族以被动接受汉姓文化为开头,以包容于汉文化为结局。

五代十国结束之后,宋元时代到来,这时的中国有着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因辽、西夏占领和破坏了古代丝绸之路,宋朝政府不得不另谋出路,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在此策略下,泉州很快超过亚历山大港,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据说马可·波罗抵达泉州时,被这个中国南方港口城市的繁荣和富裕程度惊得目瞪口呆。泉州的繁荣还在于它的文化多元发展,直至今日泉州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佛教、道教(含妈祖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五教合一的城市。南宋时,泉州聚居着阿拉伯等国的穆斯林,至元代形成回族。他们大多数自愿取汉姓(陈达生《泉州伊斯兰教石刻》)但还有不少保持原本民族姓氏。后来由于元末泉州持续10年战乱,回族惨遭屠杀,幸存的回族为生存被迫改用汉姓,放弃伊斯兰教信仰躲避乡间。如回族丁姓就是此时取阿拉伯姓的多尾音“丁”音译为汉字而来。

在《百家姓》中并无“出”姓,“出”姓因少数民族改汉姓而来。经研究发现,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乡洪厝村和惠安县涂岭乡小填村等地有出姓人,为元朝太尉纳哈出后代。纳哈出的祖先木华黎曾为成吉思汗义弟,传到第八世纳哈出时恰逢元朝灭亡。明太祖时,纳哈出在金山盘踞,屡犯辽东,太祖诏降纳哈出,纳哈出死活不从,直到被击败而降,封为海西候。后其长子察罕因罪被诛,次子佛家妈即将原姓“纳哈出”简化为“出”姓,从此世代居于洪厝、涂岭一带。

辛亥革命之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为了避祸,多数改姓金,因“爱新”在满语中是金的意思;有的改姓王,表示王爷的后代;最偷懒的是改姓罗,直接将爱新觉罗省略为“罗”;有的改姓黄,寓意他是皇族;还有的改姓艾;等等;仅爱新觉罗一个姓就改为许多种汉姓。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中华文明的演进,少数民族不断融入汉族,使得汉姓文化不断汲取各少数民族文化之养分,持续发展与壮大,最终形成极富东方古国神韵的人类文明瑰宝。而从人类文明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姓氏文化与传承,还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徐峻元等. 贵姓何来. 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5.

[3]王泉根.华夏姓名面面观.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4]陈连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5]锡伯族简史编写组. 锡伯族简史.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

[6]杜若甫.中国少数民族姓氏.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1.

[7]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8]回族简史编写组.回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少数民族
大同地区北魏墓葬与民族融合现象探索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