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宾虚》中的耶稣形象分析

2016-05-09 15:02柳林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关键词:救世主古罗马耶稣

摘  要:《宾虚》毫无疑问是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影片讲述的虽是宾虚的故事,实际上却是生动地展示了一幕幕古罗马时期的基督教文化,描述了耶稣从诞生,到死亡,再到复活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本文从电影细节片段出发,对耶稣的救世主形象进行全方位分析,探索其对古罗马时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宾虚》;耶稣;救世主;古罗马

作者简介:柳林(1991.12-),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现就读于湖北文理学院英语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

《宾虚》是1959年第三十二届奥斯卡获奖影视作品,囊获十一项金像奖,无疑是一部史诗巨片。对犹太王子犹大·宾虚的讲述是该片的一条明线,宾虚在罗马残酷统治时期因拒绝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同胞而被儿时好友梅萨拉背叛陷害,遭到流放,母亲与妹妹也被其关押。家破人亡,宾虚满腔仇恨,忍辱负重,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复仇。而隐藏的暗线就是耶稣的故事了,纵观全片,耶稣虽没有任何一个正面的镜头,却又时时贯穿始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耶稣的故事反而更加完整。

一、耶稣的诞生

影片就是以耶稣的诞生开始,奥古斯都·凯撒第七年,罗马皇帝诏令每一个犹太人返回其出生地,约瑟夫与玛利亚便回了耶路撒冷,于是耶稣就诞生在这,这正应了以赛亚先知的预言,救世主要在白冷降生。“圣子耶稣诞生之时,一颗耀眼的巨大新星出现在伯利恒的上空”。在耶路撒冷的旷野上空,三个来自东方的智者注视着明星的轨迹,终于星辰定在拿撒勒村(后改名伯利恒)的一间马厩上空,随即响起婴儿的啼哭声,便是耶稣。上帝无所不能,却让圣子耶稣降生在马厩里,成长在贫苦木匠之家,可见其良苦用心。只有这样,耶稣带着卑微和贫苦而生,从贫寒孤寂中走来,才能与芸芸众生融为一体,救苦救难。

耶稣基督的降生是大喜的信息,因为主的降生是黑暗中的大光,是人类的希望,是关乎万民的生死,这才是救世。耶稣作为世人的救主,要将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是耶稣名字的由来,也是他的希冀与责任。影片从这一刻就开始为后来耶稣的救世奠定了基础,一步一步进入高潮。

二、耶稣的成长与传道

随着镜头的推进,当罗马军队经过拿撒勒村时,约瑟夫和另一个木匠谈到耶稣,当木匠问到耶稣为何不帮忙做木工活的时候,约瑟夫告诉了他耶稣的话“我正在忙于我父的事业”,然后插入了耶稣在山中散步的背影,我们不难猜到,这便是在做铺垫,此时的耶稣就在准备着传道救世的工作。在耶稣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谨记上帝的嘱托,四处游历,救赎世人。

宾虚在流放的途中,因士兵不给水喝而险些渴死,当他呼喊上帝的时候,耶稣就出现了,其他人都不敢上前,只有耶稣靠近并给了宾虚一瓢水救了他,也给了他生存下去的决心。军官不满立刻呵斥,可当一面对耶稣时整个人都被震慑住,由此可见耶稣自身所散发出来的仁慈感化的力量有多强大,虽然只有一个背影,但却足够体现出耶稣的特殊身份和超凡力量。当宾虚在海上救了执政官时,执政官对宾虚说:“你的神救了你,也顺便救了罗马军队。”这也是后来犹太民族和罗马人信奉耶稣基督的一个预示。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耶稣解救了宾虚一人,那在我们无法触及到的地方,可想而知,耶稣已经解救了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的人们。耶稣长大之后,到处宣扬着宽恕,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四方,他的救世主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处于苦难中的人们,终于不再是无穷无尽的黑暗与绝望,他们有了这一丝光明,已经足够支撑下去了,支撑到救世主解救他们脱离苦海的那一天。在梅萨拉死去之后,宾虚依然要与罗马继续争斗下去,老者劝他该去听听耶稣的讲道,因为上帝早就给了答案。

三、耶稣的死去与复活

宾虚最终找到了母亲与妹妹,但她们却患上了麻风病,面容残破,痛苦不堪,在艾丝特的百般劝说下,宾虚才带着母亲与妹妹寻找耶稣帮忙。可是没有想到,这正是耶稣要被处死的时刻,临死之际,耶稣依然喃语:“上帝,宽恕这些人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随着耶稣的死去,宾虚的母亲与妹妹突然间病痛全无,恢复正常。直到这个时候,宾虚才彻底认清犹太民族主义和罗马尚武的狭隘,诚心皈依耶稣基督。在影片的最后,老者感悟“他将我们世人的罪恶一肩挑起,他来到这个世间也源于此,这只是开始”。耶稣的死洗清了世人的罪孽,让许许多多像宾虚这样的人明白了宽恕的意义,从此脱离苦海,这预示着耶稣在另一种形式上的复活。

影片的开头结尾都使用了米开朗琪罗著名的西斯庭教堂穹顶壁画《创造亚当》,这既表明了耶稣的诞生,又隐喻耶稣由生到死再到复活,一切又回到开始。艺术宗教都是使人透彻地接触自己,认识自己而不再自欺,主动忏悔,整部影片中,在犹太人民处于罗马残酷统治时期深受苦难之时,耶稣基督也在降生,传道,蒙难,所以不论是罗马统治者犯下的罪恶,还是宾虚和他的犹太民族心中的苦痛,都需要耶稣的救赎。耶稣体现了代赎与牺牲精神,献上无辜的自己,拯救忏悔的他人,在古罗马那个时期,只有宗教救赎精神才是解救世人罪恶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圣经新约路加福音》南京爱得印刷有限公司[M].2009.

[2]廖然菲.圣经文化与现代西方电影[J],文学教育,2009(08).

[3](俄)M·巴赫金.《小说理论》[M].白春仁,晓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吴国瑞,圣经故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救世主古罗马耶稣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中国『吃货』成美国龙虾小镇『救世主』
古罗马祭品搬运队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
Apple Watch 2
婚姻没有救世主
撒旦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