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字号》看老舍的新旧文明观

2016-05-09 15:59陶秋红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老字号新时代

陶秋红

摘  要:老舍一向偏好在作品中表现文化,《老字号》也不例外。作者围绕钱掌柜、周掌柜和辛德治这三个人物,描写了三合祥的兴衰命运。一般认为,周掌柜和钱掌柜是“新”与“旧”的代表,辛德治则是“新”与“旧”碰撞而产生的代表。周掌柜的到来与钱掌柜的离去标志着“老规矩”的失败。作为钱掌柜的大徒弟,辛德治既不能舍弃“老规矩”,也看到了周掌柜的过人之处,所以他在周掌柜择良木后,对绸缎行的规矩进行了改革,妄图以改良的方式挽救三合祥的命运,却仍以失败告终。这出悲剧,既表现了“新”与“旧”碰撞所产生的问题,也展现了老舍对于新旧文明的态度。

关键词:《老字号》;旧时代;新时代;改良主义;新旧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2

老字号,常用作商品或商店的广告,如中华老字号——天津“狗不理”包子。可以说,老字号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作者冠以小说“老字号”的名称,这就表明,小说的主要内容是紧扣传统文化的。

小说围绕着钱掌柜、周掌柜和辛德治这三个人物展开,讲述了绸缎行三合祥在这三个人的管理下所经历的不同的兴衰命运。从表面上看,小说以辛德治的视角为主,他见证了历史变迁中,三合祥的兴衰史。实际上,小说采用的是全知全能外的视角,既见证了三合祥在三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命运,又反思了其中的优胜与不足之处。

一、旧文明的没落

文章一开篇,便是钱掌柜的离开。小说借大徒弟辛德治的视角,介绍了钱掌柜的地位,他是绸缎行公认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认的老字号。他的离开,“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老手、老字号、老规矩。正直规矩如钱掌柜,不得不离开三合祥,源于一个无可奈何的因素:把买卖做赔了。而东家看重的,只是年底的分红。在这样重视经济收益的一个大背景下,做赔了买卖的钱掌柜,免不了离开的结局。

买卖做赔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残酷的现实。辛德治这个介于“新”与“旧”之间的矛盾体,不论他怎么恨对门那家正香村,怎样骂新上任的周掌柜不过是只“野鸡”,怎么记恨同一街上另一家叫做天成的绸缎店吹出的口风,他必须承认三合祥赔了本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对于 “君子之风”买卖的衰落感到惋惜和奇怪,这也是作者所感到惋惜和奇怪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老舍是通过辛德治经历和视角, 对钱掌柜所代表的旧文明进行质疑的,也可以认为这是老舍对 “老字号”的一种批判。

二、新时代的“兴盛”

钱掌柜把买卖做赔了,东家当然得另请高明。于是,钱掌柜的时代过去了,三合祥的规矩、章法、作派都变了。以前的三合祥,官样大气,言无二价,货真价实,受人尊敬,是“君子之风”的买卖;在周掌柜的治理下,一切都变了样:大减价,打广告,拉客人,把假货当真货卖,强卖东西,短尺少寸。在辛德治眼中,满街拉客的“野鸡”周掌柜,自然不是理想的掌柜。他看不惯周掌柜不规矩的眼睛,也看不惯周掌柜和正香村、天成的人交好。

但就是这样一个“野鸡”掌柜扭转了三合祥的亏损局面,不论是否能长久下去,但“世界确是变了”,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然而,在老主顾们的眼中,钱掌柜时代的三合祥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买卖,他们也像辛德治一样怀念旧时三合祥的气派、官样、“君子之风”的买卖。在这里,老舍所支持的当然是“能真传世的老字号的规矩和气度,而不是那喧赫一时、‘无奸不商的新伎俩” [2]。在舍弃了旧文明的道德之后,三合祥的生意却日渐好了起来,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三、改良主义的失败

细读文本,会发现辛德治是小说的关键人物,他既经历过钱掌柜管理之下的三合祥的文明与兴盛,也见证了钱掌柜经营时代的没落与周掌柜的崛起;他是钱掌柜的大徒弟,感情上当然倾向于钱掌柜的经营模式,却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他虽然看不惯周掌柜的做派,却也的确佩服周掌柜扭转了三合祥亏损的局面。出于对三合祥发展的考虑,在周掌柜另攀高枝以后,辛德治请回了钱掌柜,并向东家承诺字号与利益兼顾。事实上,在实际的行动中,辛德治也确实对钱掌柜和周掌柜的做法进行了折中,他减去煤气灯、洋鼓洋号、广告、传单、烟卷,甚至到逼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减人。他看不惯周掌柜的“野鸡”做派,所以他主张不出声吆喝而降低价格,多让尺寸并保证货物的地道。他以为人们不是傻子,在经过他的这一系列改革之后,三合祥必定既能保存气度和字号,又能盈利。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人们不买他的账,偏喜好正香村那样的“歪门邪道”,于是三合祥最终还是败给了天成,并被其收购。

普遍认为,全知全能的视角“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3],具有极强的客观性。然而在此处,作者把自己的观点与态度隐藏在了辛德治这样一个“载体”之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老舍在这里是化身为了辛德治,看似客观,却处处有作者的思想态度在,可谓是主客观的完美结合。我们知道,老舍在一生的创作中,都在对新与旧两种文明进行着思考与批判。在《老字号》中,老舍把他所有的对于文明的态度,对于旧文明的怀念与批判都灌注了进去。辛德治看到了旧模式虽有很多优秀之处,却与时代不合;新模式虽能盈利,却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并且失去了传统的坚持。辛德治抛掉新旧模式中的糟粕,采用新旧模式中的精华,却还是失败!这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难道新旧文化的精华不能并存?

四、认同与批判

有人认为,小说背景或环境也在创造和改变小说人物。[4]《老字号》创作于1936年,西方文明已入侵中国,时局正是动乱的时候,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借助于辛德治的经历,把战乱时期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从而表现了老舍对于新旧文明的关注与思考。在西方商业文明还没有完全入侵中国以前,钱掌柜的“君子之风”买卖是合乎时代潮流,所以三合祥鼎盛一时;西方商业文明入侵以后,钱掌柜的买卖便做不下去了,时代背景毕竟变了,所以不做改变的钱掌柜必定会失败;时代背景变了,辛德治也开始为三合祥寻求改革和变化,所以才有了后来三合祥的一系列的改革。

《老字号》中的三合祥,多年坚守老字号的“君子之风”和“光荣的历史”,诚信待客,讲究“老手,老字号,老规矩”的老派风度,却最终因生意萧条被吞并。[5] 老舍把自己外化为辛德治,与辛德治持同样的立场,在情感上倾向代表着旧文明的钱掌柜。然而旧文明毕竟不合时宜了,新文明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毕竟也有一些可取之处。由此,作者对新旧文明的态度便明晰了起来: 对新旧文明(东西文化)持既认同与批判的态度。

老字号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路沿袭而来的老字号在老舍的笔下不是简单的叙述事物,而是在传递一种声音:字号的重要性、创新的必要性。[6]正直诚实的钱掌柜做赔了买卖,走了;来了个周掌柜,舍弃了一切老规矩,用尽一切办法讨好和欺骗顾客,却赢得了利润上的胜利。作者借辛德治的行为,表达了他对新旧两种文明的思考:旧文明是值得保存的,新文明的精华也得借鉴,钱掌柜所代表的旧文明的不懂变通也是需要批判和改变的。

另外,笔者认为,老舍还对不重视旧文明的优秀传统,只重表面小利的愚众也进行了批判。这从文中辛德治进行改革后,认为人们不是傻子,三合祥一定会重新繁荣起来,人们却并不买他的帐,可以看出。

综上所述,对文化的关照是老舍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对于新旧文化,他一生都处在不断的矛盾之中:既认同又批判,可以说,老舍的这种文化观能让我们更清醒地对待各种文化,并对其进行取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要么走极端,要么根本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注释:

[1]吴小美.“最老舍”的《老字号》——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年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2]吴小美.历史前进与道德式微的二律背反——从老舍的一些名篇说开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1

[3][4]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M].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15、138

[5]金艳.老舍小说民族文化悲剧描写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6]曹珺.通过老舍《老字号》的文化内涵看现代企业追求品牌效应的意义[J].商业文化,2011,10

参考文献:

[1]老舍.蛤藻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6

[2]甘海岚.老舍文化观三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1,1

[3]刘建秋、何锡章.老舍早期小说的文化观照视角[J].理论月刊,2001,8

猜你喜欢
老字号新时代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中华老字号 百年福同惠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60年“老字号”中纺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