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2016-05-09 16:05张雪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毕淑敏

张雪峰

摘  要:毕淑敏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女作家,其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通过其他生活经历、女性关怀、儿童关怀、生命关怀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挖掘其作品的人文内涵,揭示毕淑敏小说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展现和对当代人生活情态的关注以及其作品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毕淑敏;女性关怀;儿童关怀;生命关怀;构建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2

一个思想深刻的作家,他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弊端,唤起人民的自我救赎。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的作品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关注个人的生命,关心人的生存状况,探寻人性,关注女性和儿童教育,她在剖析社会弊端现实的同时为人性的弱点开处方,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她的作品中,换化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情怀气质,并成为她作品的核心。

一、毕淑敏作品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一)对女性的关怀

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毕淑敏的创作体现出了鲜明特点:追求男女平等,展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对男性中心话语权提出挑战。

在中国几千年来歧视女性的封建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女性自己也一时半会儿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当代男性依然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处于第一性,女性仍处于劣势地位。如《拯救乳房》里面的安疆,在其丈夫死后保持着和丈夫在世时一样规矩和家庭摆设,她一直以丈夫为中心,除了丈夫她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自主独立意识。毕淑敏小说中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对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进行揭露和控诉。如《血玲珑》中的匡宗员因强奸而侥幸逃脱,在他拼命读书出人头地之后,疯狂无耻的寻找性爱,自认为是个成功人士就可以占有一切,包括女人,这是男性的一种罪恶思想。其次,卜绣文为了事业和家庭也只能屈服他,表现了女性处于社会的一种劣势地位,犯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受难的女人还要受难。还有《女工》中白二宝对浦小提无理的训斥态度,体现了家庭中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还是弱势群体。

除了男女平等问题,第二是女性的自主独立意识。在毕淑敏的小说《红处方》里简方宁是为了实现自己上军医大的目标,选择了后勤助理员潘岗做老公,因为潘岗在医院里人缘很好,讲话也有分量。同样的例子还有爱慕虚荣的护士栗秋,利用在戒毒医院的工作寻找一个落魄的富家子弟,然后感动他,通过婚姻达到她过上贵族生活的目的。简方宁、栗秋的婚姻选择完全是出于自己事业、自身利益的考虑,爱不爱并不重要,体现了现代社会女性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第三是赞美母性的无私奉献。《生生不已》中乔先竹在失去女儿甜甜后,精神备受打击,不顾自己脆弱的身体再次怀孕,在袁医生的帮助下,她用尽残存之力终于为丈夫生下一个儿子。她不顾生死凭的就是母性传承生命的天性。《预约死亡》里的小白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待病人热心,任劳任怨。临终关怀医院的院长,一个中年妇女,从惋惜普通人痛苦的死亡为初衷,建立起临终关怀医院。这些都体现了女性博大的无私的爱和她们的巨大贡献,呼吁人们重视女性价值。80年代女性文学中张洁的《方舟》揭示出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个女人真难”。对女性来说,最突出的是家庭和事业的矛盾,“女人天职”和“为人主权”之间的矛盾,毕淑敏作品摆脱狭隘的女性意识,站在较客观的立场,呼吁人们关注女性生存,关心女性尊严,重视女性价值。

(二)对儿童的关怀

毕淑敏作为一位成功的女性,在生活中扮演了多种角色包括妻子和母亲,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毕淑敏站在一个母亲的位置上关注儿童教育,并结合自身经历体验从文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儿童的种种社会问题。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这时候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一生。毕淑敏在长篇小说《红处方》里描述了两个吸毒青年,是父母用自己的温情,把他们训练为一个吸毒者。在这里毕淑敏告诉我们孩子在生理上成熟的时候却伴以心理的幼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时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情况和发展状态,特别是在当代中西方文化交融日甚,西方性教育和性文化较为开放,加上电影影视等不良文化的传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易受到影响,因此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孩子培养健全人格。

其次,是对学校教育弊端的揭露。《红处方》里那个多次戒毒未果的女人庄羽,堕落的最初原因可追溯到她上中学时,学校为了使她安心准备马上进行的全市体育比赛,校长命令老师为她做数学卷子,还劝言要多少分我给你多少分。在她幼小的心理留下了阴影。学校为了自身利益,图虚名,完全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教学生弄虚作假,伤害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第三,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关注。《不会变形的金刚》里毕淑敏呼吁人们为孩子保留一份圣洁之地,关注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的腐蚀,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一厘米》毕淑敏阐明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直诚信、严于律己的榜样,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毕淑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出了许多教育儿童的有趣味性的长短篇小说和散文,如《爱怕什么》、《孝心无价》、《我很重要》表现出她对孩子教育的深切担心和思考。

(三)对社会民众苦难生活的关怀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常常把军旅生活中所经历的故事写进小说,《昆仑殇》和《阿里》都写到了军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毕淑敏通过对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充分表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存信心,表现了一种对军旅人强烈的人文关怀。

毕淑敏守卫过祖国最高的领土,看到过世界上最壮丽的峰峦,她的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笔尖下的文字带有冰喳的温情,从长篇小说《女工》起她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生活现状,她期望他们获得幸福。在《毕淑敏小说<女工>引起的反响》一文中毕淑敏说:“感受着普通女工们的喜怒哀乐,我已把她们当成姐妹。她们孤独而寂寞,但她们内心的善良和勇气,还有在命运跌宕中的清醒和坚定,使我不得不拿起笔,因为她们和我血肉相依。”正是从这种人文关怀出发,毕淑敏认真地写下了很多普通人物的种种苦难,并表现出深深的同情。

再如,对生理心理处于折磨中的人们给予关怀。毕淑敏把对象指向了患有乳腺癌的特殊人群,《拯救乳房》中毕淑敏理解关注乳腺癌患者心理的痛苦和心灵的挣扎帮助她们找回了健康人的心态,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四)对生存和死亡的审视

毕淑敏是一位十分热爱生命的作家,由于20年的军医生涯,每天必然要面对比常人更多的死亡,使她越来越有勇气面对死亡,进而从文学角度来审视生与死,毕淑敏的笔触及之地是那险恶的高原冰寒、戒毒医院、临终医院、心理治疗所等,主人公们的生命面临生与死的艰难抉择,因而使得生命更加具有了崇高美。

毕淑敏珍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追求生命要有意义的存在。《红处方》中的简方宁被她的病人庄羽陷害不得不面对残酷的抉择,从容不迫地选择了自杀结束生命,她用自己的生命向罪恶发出抗议,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毒品可以使人中毒,却无法使人屈服,彰显了生命的崇高。

汉朝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毕淑敏在探索生命价值和尊严时就遵循着这一标准,特别是在她的小说“阿里”系列和“昆仑”系列里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阿里》中的女卫生员游星的不幸遭遇是毕淑敏对历史错误暴行损害无辜生命进行的深刻揭露,表现了她对生命存在和死亡在价值意义上更深层次的追寻。

重视临终关怀,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预约死亡》里写的都是一些饱受病痛折磨的将死之人。毕淑敏怀着对生命特殊的悲悯情怀,希望人们冷静对待死亡,向西方学习,重视临终关怀,帮助人类消除死亡时的精神恐惧,尊严地快乐地走完人生。

二、毕淑敏小说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为人性的弱点开处方

人有七情六欲,社会上的许多悲剧起源于人性的弱点。毕淑敏的长篇小说《红处方》就是对人类普遍具有的人性弱点进行深刻揭露。吸毒带给人的是种种人性的异化。毕淑敏通过简方宁的死告诉人们,人类最难的是战胜了自己,只有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才能战胜毒品,征服一切困难。《红处方》中毒品就是人的致命弱点,诱惑人们为了获得毒品不惜家毁人亡,在《女工》中生活下去的本能需求是人们的弱点,欲望使得钟老师宁夕蓝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白二宝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毕淑敏通过她的作品告诉人们欲望是魔鬼,人因为有了欲望才更容易被人利用,无穷无尽的欲望得不到控制则必定被拉入地狱的深渊,而浦小提在污浊之中保持了人的一份尊严,就是对欲望控制好的榜样,从而告诉我们学会认识自己的欲望,对欲望加以辨别区分,控制不良欲求,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被欲望冲昏头脑,毕淑敏保持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医心,为人性的弱点开出一副救治的处方。

(二)宣扬性善论,构建人性美

毕淑敏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作为一名作家仍旧保持医者的仁心,悲悯情怀是她人文关怀的核心,在她的作品中,努力捍卫人性的真善美,叫人们相信社会的美好和希望。《预约死亡》中那个看似脾气暴躁的杜爷爷,临终之时却还关心着我这个忧郁的女孩,劝我活的快乐,悲凉的人生中透露出丝丝人性的温暖和人间真善美。毕淑敏讲的哲理水到渠成,无令人生厌的说教,使人产生心灵的撞击和共鸣。

在《红处方》里毕淑敏同样给予了这个毒瘾成性的社会以希望。赞扬了人意志的刚毅、顽强和不可以战胜,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给对这个社会充满失望的人们注入了希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毕淑敏的文字能给予繁忙、迷茫中的人们以抚慰,疲惫无助的人们以力量,紧张自卑的人们以信心,孤独苦闷的人们以快乐!

毕淑敏的创作深入社会底层,关注人们生存现状,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和意义。她像一位观世音菩萨向人间传播着爱与希望,她将对人民的关怀、热情和悲悯幻化为集文学、道德、责任和使命感的文字,表达了她对人类博大的爱。

参考文献:

[1]毕淑敏:《红处方》,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2]周作人:《人的文学》,2011年版。

[3]毕淑敏:《我为什么想到“拯救乳房”》2003年版。

[4]毕淑敏:《毕淑敏经典散文精选》2011版。

[5]毕淑敏:《不会变形的金刚》,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6]毕淑敏:《生生不已<一厘米>》,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7]毕淑敏:《女工》,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2版。

[8]《毕淑敏小说<女工>引起反响》,东方网.2012年8月12日。

[9]毕淑敏:《生生不已<昆仑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0]毕淑敏:《生生不已<阿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1]毕淑敏:《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猜你喜欢
毕淑敏
《毕淑敏心灵独白》
善良是颗种子
善良是颗种子
讲真话是最宝贵的美德
善良是颗种子
善良是颗种子
毕淑敏推出新作《破冰北极点》
造心
造心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