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

2016-05-09 16:14田俊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讨论质疑雷雨

田俊杰

摘  要:《雷雨》是我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本话剧中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各种人物的性格也是多样化,目前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和喜爱。但是,《雷雨》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例如剧中人物的年龄设计、周朴园的三段婚恋、周萍与周蔡漪的畸恋等多个数据存在时间相矛盾的地方。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利于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雷雨》剧中人物的关系和曲折的人生经历。

关键词:雷雨;若干问题;质疑;讨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前言:

曹禺《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开始发布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雷雨》在1935年东京演出后才搬上话剧的舞台,同时引起全国广泛的关注,轰动全国。《雷雨》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话剧,作者通过利用西方话剧的优势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雷雨”在话剧舞台上展现出奇特的色彩。不管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舞台艺术等方面都是我国话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但是,《雷雨》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本文主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物的年龄设计

曹禺《雷雨》中在给人物设定年龄时给出了“鲁大海在二十七岁,周萍在二十八岁”,但是读者细细品读文本后,就会发现周平应该是31岁左右(于清代末光绪十九年,1893 年出生),鲁大海是1894年出生,年龄在30岁左右。文中给出的年龄看似符合实际,其实不然。最后通过各种结论探讨剧情矛盾的年份,可以推算出故事发生在1924年。读者就会把故事情节定格在1924年,同时可以通过《雷雨》来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况。

二、周朴园的三段婚恋时间有待考证

周朴园的第一段婚恋是他和鲁侍萍的婚恋,时间比较明确。在1893年前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30年前就有了恋爱关系,她们在1892年就有了夫妻之实,却没有夫妻之名,之后为周朴园生下2个儿子,直到1894年夜鲁侍萍跳河自杀,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婚恋得以告终。

周朴园的第二段婚恋是与一个有钱小姐的婚恋,其他们的婚恋时间不好确定,由于《雷雨》对这段描述极少,根据话剧的蛛丝马迹追踪到一些线索[1]。文本中提到“鲁侍萍”的一身很苦,她离世后周朴园就娶了一位有钱的小姐。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周朴园在他前任妻子死后不久就娶了另外的有钱小姐。这就说明周朴园的第二段婚恋是在1894年之后开始的,文本中只有极少的文字提到这位有钱小姐,和周朴园结婚之后就没有任何其他的信息了。文中有提到鲁四凤说:这个房子里面之前死过人,有时哭、有时笑的,而且还是屈死的呢”。这句话应该是指那个有钱小姐,因为之前有提到鲁侍萍是投河而死的,而剧情中周朴园并不爱这位有钱小姐,周氏家族只看重了她身后的家世与钱财,从而导致这位有钱小姐郁郁而终,屈死在周家。文中有提到周蘩漪说:“哦。儿子你看,十八年了,母亲老了吗?”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十八年前那位有钱小姐就已经离世,那时候时间是1904-1906之间,从而可以确定周朴园的第二段婚姻在1894-1906年左右结束[2]。

周朴园的第三段婚恋,从上可以推算出,周朴园与周蘩漪在1906年开始结婚,1905年确定恋爱关系,直到文中提到周朴园去看望疯了的妻子。

文中提到的周朴园的三段婚恋中,主人公对第一任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导致鲁侍萍跳河自杀;而第二段恋情剧中提到的少之又少,导致很多读者完全忽略了周朴园还有这样一段离奇的婚姻[3]。第三段恋情由于周朴园与周蘩漪的不和谐,为周萍和周蘩漪乱伦提供了有效的铺垫。通过三段婚姻的交织,从而组成了《雷雨》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挚的感情,由于剧中对周朴园这段婚恋关系交代的不详,容易引起读者的困惑,这就表现《雷雨》也并不是无瑕疵的。

三、周萍与周蔡漪的崎恋爱时间有待考证

文本中提到周萍与周蔡漪的乱伦恋爱,表现出了周萍与周蔡漪对周朴园的怨恨。周平作为周朴园之子与后母发生不伦恋爱是在什么时候呢?文中提到“周蘩漪对周平说,你的父亲他对不起我,他把我骗到你们家,生下了孩子,十几年把我变得和石头一样的死人,你又突然从乡下出来,把我变得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恋爱关系发生在十几年前,周平从乡下出来的时候,那时候应该在1916年,之后到1923年周萍和鲁四凤相恋,周萍与周蔡漪的崎恋爱告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雷雨》是我国话剧舞台上的一部巅峰之作,通过不同的剧情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阶级斗争。通过一些人物的表现来探究人性困境等哲理问题。通过戏剧化的构思,把《雷雨》推向巅峰。本文通过对《雷雨》的细节做出探讨,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嘉昕.从文本到思想史——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2,(02):123-124.

[2]王俊虎; 张鹏升.《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223-224.

[3]孙平华;王春.《世界人权宣言》中文本翻译的主要问题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06):145-146.

猜你喜欢
讨论质疑雷雨
雷雨天
雷雨
雷雨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