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桃花扇》的悲剧性

2016-05-09 16:18邵琰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侯方域李香君桃花扇

邵琰婷

摘  要:《桃花扇》发生在朝代更替时期,悲欢离合加上兴亡感慨构成了整部剧作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决定《桃花扇》成为了一部有着多重悲剧性的悲剧。本篇将从爱情发展的悲剧、人物的悲剧、历史的悲剧三方面来论说其悲剧性。

关键词:《桃花扇》;悲剧性;李香君;侯方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一、爱情发展的悲剧

《桃花扇》描绘了南明末年一代秦淮明妓李香君与清流文人侯方域爱情的悲欢离合。贯穿全剧作的始终都是情,其中主要为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位主人公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而这一段旷世凄美的爱情,夹杂在乱世大环境中,这也暗示其悲剧结局产生的必然性。

(一)侯、李爱情之悲

侯、李的爱情生于混乱时局。爱情从二人相互欣赏开始,再由容貌之爱上升到志同道合之爱。在两人相离、时局混乱的岁月里,爱情是他们唯一的情感支撑。无论是香君拒嫁田仰,苦守郎君归来,还是侯生手执血扇,痛呼香君,感情尤见真切。

作者对侯、李爱情的处理又采用了“热文冷收”之法。于经历万般煎熬等候后,离人聚首。可在张道士的断喝下,侯、李终是断情入道。当炙热爱情逢上国破家亡,爱情终如疾冷之风被吹得四散。

(二)“桃花扇”之悲

一柄染着鲜血、包含浓情的“桃花扇”贯穿侯、李二人爱情始终。桃花扇是整部剧作发展的主线之一。从侯生题诗赠扇于香君,到香君守贞反抗时鲜血溅于扇上,再到龙友在扇上画出桃花,最后道士怒撕桃花扇,一系列过程都是围绕“桃花扇”展开的。一把“桃花扇”见证了两人爱情的悲欢离合、生命的圆缺不定,其命运一如剧中人物般惨淡而终,终被撕裂扯碎。“桃花扇”碎了,它所见证的那段沧桑历史随风飘散,它所象征的侯、李爱情也随之破碎。

二、人物的悲剧

(一)李香君

李香君是我国明末秦淮名妓的典型代表。聪明伶俐、才貌双全、为人刚烈又不失温柔。中国古代女子所应有的优秀品质,她几乎全有。她的形象是一种柔美与壮美的结合。柔美来自于女性天生的柔弱;壮美则来自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自身价值的自觉追求。

纵观整部剧作,李香君并没有像平常的青楼女子般将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而是自觉地把追求自我社会价值和自我人格的实现放在首位。爱情,显然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从不甘于仅仅做一个普通的才艺超群的女子。在当侯方域欲听从杨龙友建议,为阮大铖做事时,她连忙“拔替脱衣”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强烈的反对的立场。同时,她也能敢于怒斥权奸害民误国。不畏强权、刚烈勇敢是李香君身上所彰显的精神魅力。

李香君的悲剧不如以往的青楼女子是因为男子背叛负心而造成的,她的悲剧在于她渴望爱情,但却更追求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格的独立。当最后国破家亡,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她选择放弃尘世的幸福。理智与情感,放弃哪一方结局都注定是悲剧。

(二)侯方域

侯方域为人风流倜傥、富有文才,做事却有些胆小怯懦、意志不坚定,不如香君般果敢英勇。作为明末清流文人的典型代表,他也有着因贵族出身而带来的根深蒂固的些许懦弱和纨绔之气,这些都是他人生悲剧产生的必然因素。

(三)乱世忠臣

整部剧作同样塑造了南明三大忠臣——史可法、黄得功和左良玉。在孔尚任笔下,史可法赤胆忠心,为国事操劳奔波,但智短才疏只得以哭血来换得士兵的同情;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横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黄得功誓死护主,却反而显得无能而变为愚忠。

除此之外,剧中杨龙友的形象也尤为有特色。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会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帮腔为田仰和香君作媒,也会为侯方域通风报信逃离逮捕、在香君面临杀身之祸时巧言救护。他八面玲珑,尽显独特之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乱世之人性命难保、处处迎合的悲剧命运。

从悲剧角度来看,《桃花扇》描写的是一个群体的悲剧。剧中人物形象众多,各有一面,性格不一。每个人的性格中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种缺陷,他们都曾努力摆脱自身的宿命悲剧,试图拯救自己、拯救这个国家,最后都无疾而终。历史已注定他们终究要以自我的毁灭来顺应潮流。

三、历史的悲剧

《桃花扇》的故事脉络反映了南明王朝的整个历史。在《桃花扇》中,悲壮的历史变故也是悲剧呈现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在作者孔尚任的笔下,整个南明弘光小王朝权奸张狂霸道、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政治腐败黑暗、无力回天。另一方面,对于《桃花扇》这样一个清人书写的以描写南明人物抗争的戏曲来说,这种在现实历史中已经发生的朝代更替也在潜移默化中奠定了《桃花扇》的感情基调。最后的结局己然知晓,中间的挣扎则显得尤为空乏无力。

《桃花扇》作为一部历史剧,其中的人物大抵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们遭逢悲戚乱世,目睹政治腐败、矛盾尖锐,亲历纷繁战乱,经历着令人唏嘘不已的悲欢离合。在儿女之情的幻灭,朝廷的兴亡始末中,本部剧作的悲剧性也得以阐释。

参考文献:

[1] 孔尚任.《桃花扇》[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 宋希芝.爱情不是殉葬品———读《桃花扇》有感[J]. 名作欣赏,2005,(1).

[3] 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宋希芝.《论<桃花扇>的悲剧审美》[J] . 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

[5] 陈爱国.《歌尽桃花扇底风》[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6] 王世立.《是解脱还是抗争—<桃花扇>悲剧结局辨疑》[J]. 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7] 张天云 杨伟伟.[6] 王世立.《是解脱还是抗争—<桃花扇>悲剧结局辨疑》[J]. 四川戏剧,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侯方域李香君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爱情书写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浅析《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剧性
《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剖析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