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

2016-05-09 16:33毕琳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基地重点项目(名称:《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诗性化研究》,项目编号:JY20141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关注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分析她在小说创作中所使用的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以及戏剧独白。综合体现20世纪西方作家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和体会的生活觉悟,并致力于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进行文学表现手法的实验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戏剧独白

作者简介:毕琳娜(1982-),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20世纪西方作家普遍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值得探索的,这样的生活觉悟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以往的文学手法,创造一种新的文学手法,来致力于文学表现。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意识流小说是展开主题和塑造人物的特殊形式。以合适的词汇和结构来尝试达到文学创造的统一和连贯是“文学的能工巧匠”的职责所在。

一、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指的是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表现人物的心理内容和心理过程。在小说中看不到或基本看不到作者对读者的引导,人物自己承担起来叙述者的职责,不面对一个所谓的读者诉说。这样的内心独白坦诚的再现了真实的意识本质,而不是取悦于读者。在直接内心独白中,人物的思想是直接呈现的,不改变人称和时态。即便是第一人称叙述,也不同于传统的叙述方式,是一种无意识的叙述。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运用了直接内心独白,即使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很难确定人物的意识是从哪个点开始开展的。叙述的方式是多层意识,甚至是无意识。例如:“……这就是事情的复杂性……尤其是和拉姆齐一家相处,就是一种同时感受两种极端的剧烈感受……这种在爱的边缘颤栗的感觉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这种内心独白直接而自然流露,不加作者的干涉,理解起来也并不复杂。

二、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一般以第三人称为视角,展示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由于有了作者的干涉,对人物意识状态的描述能够保证流畅性和现实感,从而更易达到连贯和文本表层的和谐统一。

在伍尔夫的作品里面,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通常是共同使用的,作者用足够多的额外的陈述将读者引入到人物的思想中去并顺利的推进情节,有效地避免了只使用间接内心独白而显得脱离情境。比如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频繁使用间接内心独白以求给予小说一种永远存在于主要人物意识当中的特殊氛围。“多么清新!多么安详!好像波浪溅起一朵浪花,好像波浪的一次亲吻……看那花朵,看那树木,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和那忽高忽低飞翔着的白嘴鸦……”。可以看出这部分描写不同于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带有一种有意而为之的不连贯。这使得指称和意义都变的模糊和无解起来,构成了意识流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无所不知的描写

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这里选取《达洛卫夫人》中的描写为例。“她拉开窗帘看过去。啊!天哪!对面屋里的老太太正直直地盯着她。她要上床睡觉了……要起风了……她能看得到她吗?当画室里的人还在欢笑,高声喊叫的时候,那老太太静悄悄的要去睡觉了。”这样一段无所不知的叙述用第三人称重点描写了达洛卫夫人的精神世界,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一直沉浸在达洛卫夫人的意识里。

四、戏剧独白

戏剧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因此它比直接内心独白更流畅。然而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所反应的人物的情感和思想通常都要与外在的行动相联系。伍尔夫的作品《海浪》在形式上是独创的,几乎都是戏剧独白和散文诗的交织进行。里面六个人物从儿童时期到老年的命运都是由戏剧独白的形式传递出来的。“过去我们坐在一起,但是现在帕西瓦尔不在了,罗达也不在了。我们分散了,不在这里了。但是我找不到是什么分开了我们,在我和他们之间没有什么界限……”。这段戏剧独白带来的是更清楚更诗意的表达,不仅是小说的人物在思考和表达,也是作者在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

五、结语

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独白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方法,是现代小说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伍尔夫在意识流小说里,运用这些文学手法开展主题,推动情节,试图用新的形式代替传统小说的模式来实现文学创造的统一和连贯,同时表达作家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反应。

参考文献:

[1]D. Bainto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Unity and Continuity in Conscious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Philosophy, 2000.

[2]Marx, K. Literature and Art.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 1947.

[3]瞿世镜,《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