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辛克莱·刘易斯《大街》中的政治与社会理想

2016-05-09 16:34陈贻祥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辛克莱刘易斯大街

作者简介:陈贻祥(1985-),男,湖南崀山人,现任职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成名作《大街》(Main Street,1920)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与社会理想。本文拟对辛克莱·刘易斯《大街》中所隐含的“理想倾向”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作背景

辛克莱·刘易斯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索克中心镇,从小性格比较古怪,经常被同学和玩伴们捉弄和嘲笑。然而他的智商很高,于1908年毕业于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即使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他仍然是个不合群的局外人,曾经让他暂时离开学校。大学毕业后他来到纽约做编辑,到1916年,他辞去编辑的工作,专门从事写作。刘易斯出生和成长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彼时美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一战后,美国因为远离战场而坐收渔翁之利。美国全国上下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时的美国人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生活感到无比自豪与自信,城市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在经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果,但是也面临着许多的社会问题。“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发展巨变的一个重要时代,是美国自南北战争以来发展最快、最猛、最烈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城市转而成为‘文明、进步的代名词,而乡村则被冠以‘落后、保守、愚昧的形象。”

刘易斯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历史上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阶段,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仅在城市里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农村也同样产生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刘易斯本以为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就能逃避问题,回到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主义生活。可事实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乡村居民愚昧、落后和闭塞,内心同样充满了嫉妒、自私和贪婪。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辛克莱·刘易斯写出了许多反应和批判社会现实,同时又对当时社会充满深沉思考的作品。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也逐渐从浪漫主义文学转向现实主义文学。

二、社会与政治理想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与王朝的更替交叠,国家的兴亡盛衰紧密相关。特别在历史巨变之际,二者的融合激荡常常磁暴般地引发出无比绚丽的人文景观,往往铸造出壮美的文学与悲怆的政治。而在历史温和地量变之时,尽管期间少有剧烈的碰撞,但它们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作用也没有停止。只看盛世文学(如盛唐) 的升平气象,那也是和政治有着莫大的关系的。”美国文学中的政治性是和其历史和社会背景同步的,美国独立战争和革命时期的文学政治和社会理想所关注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体制问题,当美国进入到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的时代,文学家自然而然会在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考,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反思。

在小说《大街》中,故事的女主人公卡萝尔出生于城市的一个法官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单纯而美丽的姑娘。当她嫁给了男主人公威尔后便跟随丈夫回到了他的家乡戈弗镇,他们原以为从城市回到乡村就可以远离城市生活中的拜金主义和实利主义,过上田园牧歌般的清净自然的生活。可惜天不遂人愿,那里的生活单调乏味,并不如她想象那样,而且这里的居民还非常封闭、保守和狭隘,卡萝尔不甘心就这样虚度青春和美好年华,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来改变这个封闭的小镇。然而她的努力总是遭到小镇上保守势力的阻挠、破坏甚至造谣中伤。在各种打击下,她感觉心力交瘁,选择了暂时离开戈佛小镇来到了华盛顿。在遭受了种种挫折之后,卡萝尔逐渐变得心灰意冷,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在不知不觉中她向现实妥协了。她的丈夫威尔也始终不理解她为何如此热衷改变。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作者本人的代表,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自己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和政治理想。刘易斯出生在美国索克中心镇,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又加上他曾在大城市学习和工作,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让他那颗敏感的心无比怀念昔日的乡村美景和浪漫主义的乡村生活。他把这种想法寄托在卡萝尔身上,她跟谁丈夫来到戈弗镇就是想到那里寻求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当她发现小镇居民的封闭、狭隘和保守时又激情满怀、信心满满地想着去改变他们,这体现了刘易斯期待改变落后愚昧的美国乡镇的政治和社会理想。虽然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辛辣的讽刺手法来揭露小镇上人民的种种劣迹和缺点,但是,本文作者认为,他之所以如此深刻地批判和揭露美国社会的弊端,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表达了他心中的社会和政治理想——希望通过人们思想的改变,形成一个和谐、单纯的良性循环的社会。

三、结语

辛克莱·刘易斯生活在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美国也在这一时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人们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人们一边向往物质繁荣的城市,另一边又渴望自然淳朴的乡村。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变成了恶性竞争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乡村的里的人们却又封闭、保守、愚昧和狭隘。所以,刘易斯的理想应该是希望改变,改变城市人的那种唯利是图的金钱主义,改变乡村的封闭、保守和狭隘。但是这种理想能不能实现,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也是值得当下的中国人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欣.《大街》中美国城市化发展对乡村形象的建构. 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3期。

[2] 覃召文,刘晟 . 中国文学的政治情结 [M] . 广州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3] 辛克莱·刘易斯著. 潘庆舲译. 大街 [M],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辛克莱刘易斯大街
逛大街
萨科—樊塞蒂审判案的艺术再现:评厄普顿·辛克莱的《波士顿》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奇怪的大街
作家的回信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卡恩之妻:令人费解的痴情
大街上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