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时期女性在文学方面的隐形

2016-05-09 16:35李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女性隐形文学

李娜

摘  要:本文分析了日本中世时期女性在文学方面的隐形的两种表现,即在作品中的隐形以及作为创作者的隐形,并总结了发生隐形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列举了隐形中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隐形并不等于消失,为下一次的女性文学高潮期的到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世;女性;文学;隐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中世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贵族阶层没落、武士阶级兴起、庶民社会生长。武士阶层所建立的新的秩序,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个时期是封建制社会得以确立的时期。在《源氏物语》之后,日本文学中女性的命运仍在下跌。由于女性开始变得无足轻重,低微卑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学这一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极端现象:女性的隐形。

一、隐形的两种表现

1.女性在作品中的隐形

在武士大显威风的时期里,文学的风貌也为之一变,披甲上阵的勇士占领了文学的天地。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军记物语”中,女性常常只是被偶尔提及,或只是充当战前战后聊慰武士情肠的对象,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以作为紧张的武士生活的一种点缀。

2.女性作为创作者的隐形

不仅作为被描写对象的地位处于下跌状况,作为创作者的女性也从文学这一领域逐渐销声匿迹了。日本中世纪的女性,与平安朝的女性相比在文学创作方面明显逊色多了。平安朝的女性可以通过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等等。而在武士淫威控制下的中世纪,置身于武家社会的女性,连这种创作活力也渐渐失去了,大都成了无言温顺的男性之奴,她们很少有文学作品问世。略可一提的只是镰仓时代的第一位有名的才女——《十六夜日记》的作者阿佛尼。她是远在700年前,在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的过渡期,敢于表现自我,独立自主度过了一生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二、隐形的根本原因——地位的转变

日本女性在古代社会中地位并不低,从漫长的母系社会到奈良时期十代八帝的统治,再至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的辉煌,女性是受到尊崇的。可是从平安后期尤其是镰仓时代以后,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逆转。日本的女性地位主要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转变,一直到近代,女性几乎从属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庸。[1]

1.日本社会的变化

平安时代后期,平氏取代贵族获得政权,武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武家进一步强调女子的顺从和贞操的道德教化,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2]男性在政治、经济,也就是生产和创造财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女性越来越处于劣势,地位大不如前。室町、战国时代,以家业为核心,家长制统治的“家”制度逐渐形成,女性的地位逐渐沦落,昔日的辉煌也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2.来自中国文化儒教的巨大影响

随着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兴盛,“男尊女卑”的儒家女性观也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以武士为中心的封建政权的建立,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在镰仓室町时代,特别是17世纪以后的江户时代,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日本武士社会的长期统治,致使女性的地位日渐低下,而她们的心灵也逐渐麻木甘于认同男尊女卑的观念。

这样就使女性丧失了表现自我的场地与机会,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极端的现象:女性在作品与创作两方面的隐形。女性在文学世界及作者队伍中的销声匿迹,正是她们现实地位更趋低下的反映。

三、隐形中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中世是地方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加强的时代,这一点也反映在文学方面上。平安时代典型的王朝物语中所描述的事物都只限于都城所发生的事情,鲜见叙述地方情形的物语。而中世的物语打破了这种限制,是自由的,甚至还出现了记录旅途风情的“日记”这一新的文学形式。

在这一时期的女性日记文学中,比较著名的有《建礼门院右京大夫集》、《不问自述》。其中,《建礼门院右京大夫集》是建礼门院右京大夫自撰,是其倾注悲哀之情撰写成的日记体回忆录。《不问自述》是久我雅忠女(后深院二条)的作品。作品里记录了她对宫廷中的坎坷的恋爱生活的回忆。晚年,她在镰仓、严岛等地修行旅行,作品里对她的这段修行游历的旅程也进行了描写。

所谓“纪行”是游记文学,又称作“纪行文”,一般指日记文学中那些素材为“旅途体验、感想”的部分。女性文学中,《十六夜日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另外,阿佛尼的诗歌有40首收在《续古今集》之后的敕撰集中。其他的作品还有诗歌评论《夜鹤》及叙述初恋的作品《打瞌睡》。

永福门院为《玉叶集》《风雅集》中的代表性歌人。宜秋门院丹后是平安末期、镰仓初期的歌人,《千载集》等敕撰集收入其45首和歌。宫内卿是镰仓前期的女歌人,其作品43首收入《新古今和歌集》以后的敕撰集。除此之外,式子内亲王,室町时代的西园寺实远之女、日野富子、小野阿通等也都是隐形中的代表性女性作家。

当时的战乱纷争时期,由于其社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儒家思想中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处世观念,导致了日本女性地位的降低,致使女性文学陷入了贫困境地。但是,它延续了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的哀愁风格,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处于不间断的虚弱的发展轨道上,为明治时期女性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正所谓隐形并不等于消失,像阿佛尼、建礼门院右京大夫、永福门院、宜秋门院丹等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其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杨雯雯,汤美佳.论日本女性地位从古代到近世的变化[J].文化万象.2011;

[2]周萍萍.传承与摒弃:论日本女性文学中的道德观衍变[J].外国语.2012;

猜你喜欢
女性隐形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0感无暇” 隐形妆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