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费语境下《嘉莉妹妹》的男性焦虑

2016-05-09 16:38王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嘉莉妹妹

王敏

摘  要:《嘉莉妹妹》真实反映了当时美国兴起的消费热及其带来的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而国内学者鲜有论及赫斯渥的消费意识及男性焦虑。因而结合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来探析赫斯渥的消费意识及其焦虑来源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消费意识;男性焦虑;赫斯渥;《嘉莉妹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一. 引言

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美国正处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想开始成为美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主流思潮。德莱塞详细描述了消费主义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文中的男主角赫斯渥就是深受消费主义影响的典型公民。采用消费主义来分析《嘉莉妹妹》的学者中有单用消费主义的,也有结合其他理论的。笔者对《嘉莉妹妹》的刘译本进行深入阅读之后,发现男性焦虑贯穿全文,男主角赫斯渥更是深刻展现出了其焦虑,然而至今无人对此进行研究,因而本文尝试采用弗洛伊德男性焦虑理论和消费主义理论对其进行研究。

二. 赫斯渥的消费意识和焦虑

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把消费分为物的消费和符号消费两方面。物的消费即人对有价值的商品的消费;符号消费即把购买和消费商品当作显示财富、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符号看待。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探析赫斯渥的消费意识。

(一) 物的消费

赫斯渥的三次拜访便成功掳获嘉莉的芳心。她很敏锐地注意了赫斯渥的穿衣打扮,“赫斯渥脚上穿了一双黑皮鞋,是用柔软的小牛皮做的,擦得微微发亮……嘉莉感到,考究的衣服还是配软皮鞋好……”(刘坤尊, 1995: 101)。赫斯渥这种上等中产阶级的温文尔雅的外表打扮对嘉莉来说极具说服力。打完牌之后,赫斯渥带领杜洛埃和她去看杰佛逊的演出,剧场里的环境,包厢里的装饰以及赫斯渥的风度,这一切像催眠术一样把她给迷住了。

(二) 符号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服装具有基本需要的特征,但在特定的文化中服装却最具符号象征意义。人生活在文化符号中,吃饭穿衣是一种文化宣言或社会符号性暗示,它隐含了一种身份认同 (魏红珊, 2005: 87)。符号消费指向的是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位的体现。于是“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罗刚, 2003: 39)。在赫斯渥心里,“物”已成为象征性的符号。这在刘译本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是一个非常尽职的雇员……他的几个老板是信任他的……他的风度、机智和华美的外表,赋予他的餐厅以一种最理想的气派”(刘坤尊, 1995: 130)。此外,“他的妻子认为他去看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地位要求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刘坤尊, 1995: 119)。

(三) 男性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性焦虑产生于自己内部本能导致的某些危险情境。道德性焦虑则源于超我系统中的良心及对来自良心的危险情境的感触 (赵云龙 & 赵建新, 2010: 8)。从神经性焦虑产生于自己内部本能导致的某些危险情境可见,赫斯渥深陷是否从保险箱中取钱的艰难抉择之中,以至于“当他意识到保险箱确实已经锁上时,他的额头冒出了冷汗, 全身剧烈地颤抖”(刘坤尊, 1995: 275)。在这个过程中,赫斯渥害怕被自己的内部冲动所征服而驱使自己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此外,赫斯渥对做某事或想某事而感到害怕,不在于外界或本能如何,而在于良心的反对。“他头一次感到紧张, 仿佛有一只严峻的手压在他的肩膀上……对那些在良心上从来没有动摇过的人来说……”(刘坤尊, 1995: 273)。

显然,赫斯渥的焦虑来源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首先,那时的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整个面貌,工业集团、银行金融等操纵着整个社会,造成普遍死亡认同危机和现实焦虑,而消费是人们彼此间建立身份表述、获取认同的途径之一。因此,“一个人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行为端庄、历史清白,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家庭”(刘坤尊, 1995: 92)。

其次,城市文明中女性对男性权力的反作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引发了男性的生存危机。“她丈夫的大部分产业都记在她的名下,她因此暗地高兴……在发生家庭纠纷之前的蛛丝马迹使她不时想到上述措施的好处……赫斯特伍德觉得万一她有什么不满,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慎重”(刘坤尊, 1995: 118)。

三.结语

在消费社会里,赫斯渥在物质消费和符号消费之间变得焦虑,并深受神经性和道德性焦虑的煎熬。赫斯渥追赶着消费,反之也被消费的迷宫所束缚。强烈的消费欲望及热衷消费的人生目标为指引着《嘉莉妹妹》中男主角赫斯渥的人生方向,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事实上,消费主义给人们制造了文化身份地位认可的假象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上的焦虑折磨。

参考文献:

[1]罗钢.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上) [J]. 国外理论动态, 2003(5): 39.

[2]魏红珊. 炫耀消费与身份焦虑[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1): 86-87.

[3][美]西奥多·德莱赛著. 刘坤尊译. 嘉莉妹妹[M]. 花城出版社, 1995.

[4]赵云龙, 赵建新. 论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J]. 社会心理科学, 2010(7): 8.

猜你喜欢
嘉莉妹妹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对《嘉莉妹妹》的悲剧人生的自然主义解读
论《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
《嘉莉妹妹》人物对比
《嘉莉妹妹》中美国梦的破灭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论《嘉莉妹妹》中自然主义之美
探析《嘉莉妹妹》主人公的成长之路
以《嘉莉妹妹》和《平凡的世界》为例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
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嘉莉妹妹》中的人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