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猪”吃“熊”的流感病毒

2016-05-09 14:37于跃
科学Fans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壳流感病毒病毒感染

于跃

2016年新年伊始,上帝就给“北极熊”俄罗斯找了个大麻烦:俄罗斯卫生部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至1月18日,俄已有27人死于甲型H1N1流感。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自去年12月至今已有至少30人死于甲型H1N1流感。1月26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宣布爆发流感疫情,俄卫生部称俄境内至少37个地区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自26日开始,莫斯科将执行覆盖全市公共部门的检疫制度。具体措施包括禁止在室内场所举办大型活动,教育机构进行每日监控考勤,企事业办事机构“封闭式”管理等。这个把战斗民族折腾得不可开交的元凶,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猪流感”病毒,它现在的名字叫做“人A/H1N1病毒”,它引起的疾病就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的“首秀”

2009年3月3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10岁的哮喘男孩以发热、咳嗽和呕吐起病,4月1日病情加重被送到紧急护理诊所治疗,1周后康复。4月15日,疾病控制中心(CDC)收到此病例的临床标本,才确认了一种源于猪只的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这一发现在当时非常关键,因为从2009年3月开始,这种病毒已经导致美国、墨西哥多人发病,并于4月13日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更可怕的是,由于这种病毒以前无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没有人对这种病毒有抵抗力,再加上它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传播,所以很快在北美洲开始流行,并迅速蔓延到全球,世界卫生组织(WHO)在6月11日已将大流行警戒级别提高至6级,宣布了甲型H1N1流感的世界大流行。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甲类传染病就两种:鼠疫和霍乱)。由于甲型H1N1流感传播速度快,截至北京时间2009年8月26日,中国内地共计报告32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而且有趣的是,这种疾病不但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能在人与猪之间传播。2009年4月12日,加拿大一家养猪场的一名工人从墨西哥回国后出现流感症状随后确诊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家猪场的猪在4月24日开始出现流感症状。加拿大官方5月2日发表声明,证实这家猪场大约220头猪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的“出生”

“猪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病毒。病毒的组成分为两部分: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或RNA。这种简单的构造,导致它的“本领”很少,它不能呼吸、进食和排泄,更别说运动了,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繁殖。当它进入一个细胞后,蛋白质外壳会破裂,里面的DNA或RNA就释放到这个细胞内,然后这些病毒的DNA或RNA就可以利用这个细胞里的资源来大量复制这些DNA或RNA,并合成蛋白质外壳,最后把这些DNA和R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病毒再释放出去感染其他细胞以达到传宗接代目的。由于病毒结构过于简单,它在细胞内复制DNA或RNA的时候,非常容易出错,这一出错,可能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品种。科学家发现,流感病毒具有一种●“重组”的特性。重组发生的原因是:流感病毒基因组含有8个彼此独立的RNA片段,这使得来自不同病毒株的RNA可以混合在一起并构建一个新型病毒,从而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人流感病毒、传统猪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三者在猪体内“混合”而成的。

命名的“演变”

由于这种新型病毒来源于猪,且结构与传统猪流感结构类似,所以WHO在流行初期将其命名为“猪流感”。但一些组织反对这么叫,因为这可能引起“猪肉及其肉产品是不安全的”一类误解,甚至会引起一些其他问题。这么一来,这个病的命名可就丰富多彩了。世界动物健康组织建议称“北美流感”,欧盟称其为“新流感病毒”,新西兰叫“墨西哥流感”,韩国及以色列称“墨西哥病毒”,中国起初将其命名为“人感染猪流感”,中国台湾称“新H1N1流感”,也有称“2009 H1N1流感”或“猪源性流感”等,也有学者称之为:新型猪源性甲型流感病毒。这么胡乱叫了一段时间后,WHO终于忍不住了,为了避免误解,宣布将这种新的流感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其病毒称为“人A/H1N1病毒”。

人类的应对

对于病毒感染,人类一贯是比较恐惧的,比如早年的SARS病毒,知名的HIV病毒,近期的禽流感病毒,以及最新的寨卡病毒。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的文明,我们战胜了寄生虫,战胜了细菌,但是对于病毒至今仍是束手无策,一方面是因为病毒位于我们的细胞内,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进入细胞内起作用,这样要求药物必须与细胞亲和力高,又不能对细胞有较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病毒本身结构并不完美,非常容易变异,经常自己就变得人畜无害了,比如当年的SARS病毒,肆虐一个夏天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就是病毒变异的结果。这种变异既导致病毒感染通常可以自愈,也导致我们很难找到一种针对病毒的药物。所以对于病毒感染,我们更多的是要从缓解症状和预防传播两方面入手治疗。前者是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流涕等症状给予对症退热、止咳、多补充水分、维生素等对症治疗;后者是针对人群控制疾病,比如将患者统一隔离治疗,避免易感人群到人流较多的地方去。对于我国来说,同时还要尽量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达到有病治疗,无病强身的目的。

现在又到了一年中换季的时候,流感病毒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大家要注意多休息,勤喝水,锻炼身体,防止被流感病毒盯上。

特注:最近这段时间一种叫做寨卡病毒的虫媒病毒暴发,不仅搅得美洲大陆鸡犬不宁,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输入性患者,而悲催的是,目前尚未出现此种病毒的疫苗。寨卡病毒如此来势汹汹又扑朔迷离,大家敬请稍安勿躁,之后我们一定会为你们详细介绍这种凶残的新病毒。

猜你喜欢
外壳流感病毒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塑料外壳注射模设计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隔爆外壳水压试验工艺探讨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