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个体化治疗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2016-05-12 03:52姚晓伟董昭良李卓高建国姚黎明刘丰胜贾晨光
中国防痨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植骨结核结核病

姚晓伟 董昭良 李卓 高建国 姚黎明 刘丰胜 贾晨光



·论著·

60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个体化治疗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姚晓伟 董昭良 李卓 高建国 姚黎明 刘丰胜 贾晨光

目的 分析耐药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4年 1月收治的耐药脊柱结核患者60例,根据病情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及化疗方案。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红细胞沉降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Cobb角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在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情况下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0 例患者中单耐药14 例,多耐药26例,耐多药5例,广泛耐药15例。患者化疗时间24~36 个月,平均(28.41±3.50)个月。末次随访时VAS平均为(1.40±0.40)分,较术前[(8.10±1.18)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P=0.001);末次随访时血红细胞沉降率为(11.31±2.60)mm/1 h,较术前[(53.60±9.51)mm/1 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P=0.001);末次随访时脊柱Cobb角为(15.71±2.30)°,较术前[(49.52±8.2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P=0.005)。46例患者获得Ⅰ级骨性愈合,10例获得Ⅱ级骨性愈合,3例获得Ⅲ级骨性愈合,1例获得Ⅳ级骨性愈合。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4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ASIA神经功能分级无变化,4例改善2级,35例改善1级,1例下降1级。至末次随访时,60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获得治愈。 结论 基于药敏试验结果的个体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是尽早治愈耐药脊柱结核的方法。

结核,脊柱;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个体化医学; 治疗结果

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控制处于紧急状态,全球结核病控制形势非常严峻[1]。2014年全球3.3%的初治结核病患者和20%的复治结核病患者罹患耐多药结核病。骨与关节结核,尤其是脊柱结核也同样面临严重的耐药问题。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成为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重大难题[2]。目前,国内外关于耐药脊柱结核耐药情况及治疗方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在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耐药脊柱结核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原则[3]。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通过手术治疗的792例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取病灶标本送至本院细菌室,采用BACTEC MGIT 960检测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通过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应用Xpert MTB/RIF系统检查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标本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根据纳入标准,最终选取60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1)病理结果确诊为脊柱结核;(2)经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试验证实至少对可检测的14种抗结核药物中的1种耐药;(3)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手术治疗;(4)接受本院规范化治疗,随访时间>24个月。

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平均(45±17)岁。60例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8.10±1.18)分;术前Cobb角38.51~59.53°,平均(49.52±8.21)°。其中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20例、D级18例、E级18例。术前血红细胞沉降率17~94 mm/1 h,平均(53.60±9.51)mm/1 h(正常值:男<15 mm/1 h;女<20 mm/1 h),其中5例患者存在腹部皮肤感觉麻木;4例患者有腰背部间断性疼痛伴午后低热;43例患者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并伴有明显感觉、运动功能障碍,4例患者有双侧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肌力正常。

并发症:1例并发肺结核,4例形成窦道,3例并发结核性胸膜炎,3例并发结核性脓胸,1例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1例并发右踝关节结核。

60例患者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29例,腰椎结核26例,腰骶段结核3例;累及4个椎体8例,3个椎体27例,2个椎体23例,单椎体2例;其中跳跃性病灶16例。6例患者出现椎旁寒性脓肿,未见新发骨质破坏;44例患者出现新发骨质破坏节段,伴椎旁流注脓肿形成及脊柱不稳,其中16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未愈,未见内固定物断裂,但存在部分松动和移位。6例椎体病灶处可见死骨,椎管内脓肿压迫脊髓。

二、手术治疗史

初次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者17例,其中接受1次手术者16例,接受2次手术者1例;初次于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或未治愈,再次入我院治疗者43例,其中入我院前接受1次手术者33例,2次手术者8例,3次手术者2例。

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灶部位、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类型和部位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1)若脊髓受压伴神经功能障碍,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手术减压,以挽救脊髓功能,避免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2)若脊柱稳定性破坏,椎体或附件破坏导致椎间不稳,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继发性神经功能损伤等;(3)若脊柱存在后凸畸形(Cobb角>30°),应行前路撑开植骨融合或后路截骨矫形,以恢复脊柱矢状面的平衡,预防迟发型截瘫,避免后凸畸形的进行性加重;(4)若病灶周围可见结核性冷脓肿、死骨形成和窦道经久不愈合,经前路行脓肿清除、窦道切除手术;(5)若脊柱稳定性良好,行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手术;(6)若局部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松动,则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原内固定物取出后再次行内固定[4]。

四、药敏试验

将术中所收集的病灶组织或引流脓液送至我院细菌室行药敏检测,采用BACTEC MGIT 960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仪进行菌种鉴定,将培养阳性的样本进一步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进行1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具体操作步骤参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5],具体药物浓度检测的上、下限分别为:异烟肼(1~10 μg/ml)、利福平(50~250 μg/ml)、链霉素(10~100 μg/ml)、乙胺丁醇(5~50 μg/ml)、左氧氟沙星(2~20 μg/ml)、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1~1 μg/ml)、丙硫异烟胺(25~100 μg/ml)、阿米卡星(10~100 μg/ml)、卷曲霉素(10~100 μg/ml)、莫西沙星(0.5~2 μg/ml)、利福布汀(0.75~3 μg/ml)、环丙沙星(1~10 μg/ml)、利福喷丁(0.75~3 μg/ml)、克拉霉素(15~25 μg/ml)。

因采用培养的方法阳性检出率较低,河北省胸科医院检验科同时采用Xpert MTB/RIF系统对脊柱结核临床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同时采用该系统进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的检测,再通过基因芯片法进行耐药基因靶点的检测,快速报告耐药突变的检测结果[6-7]。

未明确诊断耐药的初治脊柱结核患者,自术前至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之前采用标准化疗方案;已经明确诊断耐药的复治患者按照耐药结核病用药原则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

五、随访及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于术后1、3、6、9、12、18和24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术后每个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及血红细胞沉降率,并观察术后结核病情况。

保存每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用于术后比对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VAS评分判断患者术后疼痛恢复情况[8],采用ASIA神经功能分级[9]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CT和MRI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

参考Bridwell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Ⅰ级:骨块融合,重塑完全,骨小梁存在;Ⅱ级:骨块完整,骨块重塑不完全,无透亮区;Ⅲ级:骨块完整,但上方或下方存在透亮区;Ⅳ级:骨块塌陷,吸收,无骨性融合。

脊柱结核治愈标准[8-9]:(1)结核感染中毒症状,病椎疼痛消失时间超过6个月;(2)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持续正常时间超过6个月;(3)CT显示椎间植骨融合时间超过6个月;(4)抗结核化疗结束12个月后结核病灶无复发。

六、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在方差齐性,且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患者在末次随访时Cobb角、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与术前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60份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均经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系统培养阳性。采用Xpert MTB/RIF系统对60份临床标本的离心沉淀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显示53份含有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88.3%,其中9份对利福平耐药。

60份临床标本经罗氏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显示,55例为结核分枝杆菌,5例为牛分枝杆菌;耐药率依次为:链霉素(56.7%,34/60)、利福平(41.7%,25/60)、异烟肼(35.0%,21/60)、左氧氟沙星(26.7%,16/60)、阿米卡星(21.7%,13/60)、卷曲霉素(20.0%,12/60)、乙胺丁醇(16.7%,10/60)、莫西沙星(15.0%,9/60)、利福布汀(15.0%,9/60)、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13.3%,8/60)、环丙沙星(8.3%,5/60)、丙硫异烟胺(5.0%,3/60)、克拉霉素(1.7%,1/60)、利福喷丁(1.7%,1/60)。60例患者中单耐药14例,多耐药26例,耐多药5例,广泛耐药15例。

既往已知耐药表型的患者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其他患者自入院至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前,均采取标准化疗方案。脓液药敏(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回报时间49~59 d,平均(49.10±4.32) d。在26例诊断为多耐药结核病的患者中,16例为初次于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或未治愈的患者,既往均有脊柱结核手术史,术后化疗时间13~28个月,平均(20.10±6.30)个月;使用抗结核药物4~11种,平均(4.70±1.40)种。所有60例患者最终均制定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持续至临床治愈,化疗时间24~36个月,平均(28.41±3.50)个月。治疗期间除1例患者调整抗结核化疗方案,其余患者的化疗方案均实施良好,中途未进行更改。

二、个体化手术方案实施情况

28例患者取原手术切口入路,32例另取病椎破坏严重侧的前方入路。其中10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7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行一期前后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行单纯病灶清除术;6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强化个体化治疗;10例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置管持续冲洗术;5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钛笼植骨融合术;3例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切除相应节段肋骨,采用肋骨植入钛笼椎间融合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术;4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固定范围为病变椎体相邻节段上、下各2个椎体;2例腰椎4、5椎体结核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腹膜外清除病灶,取同侧髂骨植入钛笼植骨椎体融合术;3例腰骶段结核患者后路固定范围为病变节段上2个正常椎体,下方打入髂骨钉固定,前路经腹膜外倒“八”字切口清除骨病灶及椎旁脓肿,取同侧髂骨植骨椎体融合术;1例患者胸12椎体,腰1、2椎体结核经后路椎弓根固定在病变椎体相邻节段的上、下各2个椎体,前路切除第11肋骨经胸膜外清除病灶,进行肋骨植骨融合术;1例跳跃性累及多个病灶(胸7、8椎体,胸12椎体及腰1椎体)的患者采用后路固定(胸5、6、9、11椎体,腰2、3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前路切断第9肋骨开胸,同侧经胸腔、腹膜外清除病灶,自体肋骨及取同侧髂骨联合钛笼植骨椎体融合术)。

三、临床疗效

60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为24~36个月。患者治疗1年后骨病灶均获得愈合,其中46例获得Ⅰ级骨性愈合,10例获得Ⅱ级骨性愈合,3例获得Ⅲ级骨性愈合,1例获得Ⅳ级骨性愈合(典型病例见图1~3)。随访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无明显移位、断裂。手术切口愈合时间11~17 d,平均(13.0±1.5)d;至末次随访时血红细胞沉降率为5~14 mm/1 h,平均(11.31±2.60) mm/1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6,P=0.001);6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血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

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42例,其中2例ASIA 神经功能分级无变化,4例改善2级,35例改善1级,1例下降1级(表1)。60例患者术前VAS评分3~9分,平均(8.10±1.18)分;末次随访时1~2分,平均(1.40±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P=0.001)。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末次随访时Cobb角8.52°~17.31°,平均(15.71±2.30)°,较术前平均矫正(33.81±7.12)°。

术后1例患者在药敏试验结果得出前原切口处形成窦道,在清洁换药1年后窦道愈合。1例二次复发患者再次行脓肿病灶清除术,术后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2年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治愈。

四、不良反应

共12例患者出现抗结核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3例患者在术前开始服药时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口服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另外2例复查肝功能,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但均低于5倍正常值上限,经过静脉滴注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后继续完成治疗。

图1~3 患者,女,23岁,耐多药脊柱结核。于2013年3月8日在我院住院治疗。图1为患者术前(2013年3月12日)CT扫描图片,显示胸9、10、11、12椎体及腰1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周围可见后突脓肿形成,Cobb角 30°畸形。图2为患者术前(2013年3月11日)MRI,显示胸腰段成角畸形,局部椎管狭窄,胸9、10、11、12椎体,腰1椎体上缘呈等T1WI不均匀长T2WI异常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病变椎体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图3为患者术后8个月(2013年11月11日)X线片,患者手术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矫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二期经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8个月X线复查,显示胸、腰段后突畸型较之前改善明显,脊柱生理曲度尚可,可见金属内固定影

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例数末次随访ASIA神经功能分级(例)ABCDEA100100B300210C20001172D18001116E18000018

表2 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变化情况(x±s)

9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4例耳鸣患者停用链霉素,改用乙胺丁醇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伤,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但患者无临床症状,给予保肝治疗后逐渐好转;3例患者出现末梢神经炎症状,加用B族维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

讨 论

一、患者耐药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的患者耐药谱主要集中在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常规药物,其中以利福平和(或)异烟肼为主。结核分枝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耐药基因突变概率非常低,仅为10-5~10-8,因此耐药的主要原因仍是不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6-7]。本研究中14例患者获得性耐药主要原因在于不能遵循严格的抗结核治疗规范及督导不严密,使部分患者在经历了好转、恶化反复交替,长期不愈的诊疗过程后最终成为耐药或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其中耐多药脊柱结核5例患者为外院转诊而来,术前、术后未进行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笔者总结耐药脊柱结核形成的原因为:(1)很多耐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多为复发、复治患者,既往不规范和不规律服用抗结核药物导致敏感菌株被杀灭,但筛选出了耐药菌株并导致其传播。(2)抗结核化疗方案制定不合理,缺乏药敏试验指导,低剂量化疗和疗程不足是导致产生耐药结核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2例患者术后未愈形成椎旁脓肿发生于术后至药敏结果回报前,可能与患者这一期间未得到有效化疗有关。(3)手术方式选择不合理。术中病灶及脓肿清除不彻底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延长化疗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10]。本组中有1例患者于外院行脊柱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术后刀口处形成窦道,就诊我院行MRI检查可见椎间隙脓肿、死骨,与术前影像学表现比较病灶处改变不明显,二次病灶清除术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耐利福平、异烟肼。(4)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长,一些不良反应诸如胃肠道反应、视觉改变、皮肤过敏等,容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同时患者伴有的基础疾病及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因素,也与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具有相关性[11-14]。对于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失败者、不规律用药1个月以上者均应考虑存在耐药情况;对于复治患者,若手术治疗失败,术后出现切口窦道,脓肿复发,亦应按照耐药结核病处理;另外,不应遗漏与长期未愈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追询[15-16]。

二、耐药菌株的检测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广泛采用的是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系统,改良罗氏绝对浓度间接法耗时长,阳性率低(约为10%~20%),需在专业实验室开展,限制了综合医院发现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可能性,使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时间延长。目前Xpert MTB/RIF检测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技术,能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利福平耐药情况,临床研究报告显示:Xpert MTB/RIF检测技术从痰标本中检测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99%和80%,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和98%[17]。本组60例患者的术中脓液标本均经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培养系统培养阳性;其中53例的术中脓液标本经Xpert MTB/RIF检测含有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88.3%,其中9例对利福平耐药。

三、针对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

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化疗方案的制定需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遵循以下原则[18]:(1)原则上使用敏感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显示对某种药物耐药,采用其他敏感药物替代。(2)选择二线抗结核药物或其他药物组成五联或六联化疗方案。(3)18~24个月的化疗仍是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标准化疗方案,不应因手术而缩短化疗时间。本组中5例耐多药患者为复发复治,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化疗方案也主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性用药,疗程要延长至 24个月为宜。(4)增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本组中有3例患者化疗方案中包含此药物)。(5)早期手术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耐药脊柱结核,手术的目的包括获得病灶组织,明确耐药种类[19-20]。本组60例患者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耐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较普通脊柱结核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增加,治愈难度更大,因此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也更高。由于耐药结核病大多具有发病时间长、病灶范围广、易复发的特点,因此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和应用内固定系统就尤为重要。彻底的清除病灶可避免复发和促进结核病灶治愈,内固定的应用是恢复脊柱稳定性、防止潜在神经功能损伤的基本保证[20]。选择正确的入路方式是防止复发的又一关键因素,本组中有47例患者选择通过前路行病灶清除手术,其入路的选择有利于更加彻底地清除病灶。

五、手术指征的选择

耐药结核病患者复治的病因是耐药,经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方案后,是否可以避免手术?笔者认为:应定期复查CT、MRI,结合症状及体征综合考虑是否有手术指征:(1)明确脊柱破坏的部位、节段、程度,确定手术范围;(2)预判是否伴有椎管神经受累,术中需开放椎管;(3)对于保守治疗难以吸收的脓肿,可开放手术治疗;(4)权衡原内固定物的取舍,判断内植物有无松动、移位的情况,要准备好病灶清除后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内固定预案;(5)对于脊柱破坏轻微,以椎旁脓肿为主要表现或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行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强化个体化疗进行治疗,可快速缓解结核中毒症状,且能早期获得标本进行药敏检测[21-22]。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对耐药脊柱结核的耐药谱进行了研究。因本组患者例数较少,还需要继续扩大样本量或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由于耐药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时间长,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对于停药指征应进一步探讨,避免病情复发。

综上所述,目前耐药脊柱结核病情复杂,治疗风险高、术后易复发,是脊柱结核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患者的不规范用药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导致耐药脊柱结核发病率日渐增高。随着脊柱结核耐药谱的扩展,通过手术联合个体化治疗为减少结核病复发、彻底治愈病灶提供了重要保障。

[1] 李力韬,马远征,李大伟,等. 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手术联合个体化化疗的临床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3,35(5):317-321.

[2] 姚黎明,赵茜,刘丰胜,等.复治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550-554.

[3] 贾晨光,刘丰胜,姚黎明,等.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应对措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3-26.

[4] 郭强,林捷,张宏其,等.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的回顾性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7(6):461-466.

[5]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 中国防痨杂志,1996,18(1):28-31.

[6] 吴雪琼.骨关节结核的菌种鉴定和耐药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44-1245.

[7] 李赛,汤逊. 耐多药脊柱结核研究进展.实用骨科杂志,2012,18(9):819-822.

[8] 张宏其,王龙杰,唐明星,等. 单纯后路、单纯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胸椎结核的中期疗效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1):641-650.

[9] 郭华,许正伟,郝定均,等.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原因分析和临床治疗.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62-170.

[10] 董昭良,姚晓伟,刘丰胜,等.一期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单椎体结核.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4):404-406,411.

[11] 李大伟,马远征,胡明,等. 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2015,37(3):261-265.

[12] 董昭良,姚晓伟,贾晨光,等.同种异体髂骨联合钛笼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2016,38(5):386-392.

[13] 董伟杰,秦世炳,兰汀隆,等. 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71-176.

[14] 邓章莉,吴道深,李彦良,等. 110例耐药肺结核病临床特征分析.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5,4(2):113-115.

[15] 张少华,施宗祥,王文,等.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0):1288-1290.

[16] 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等.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异形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02-108.

[17] 李力韬,李洪敏,马远征,等. 应用Xpert MTB/RIF对脊柱结核临床标本行结核分枝杆菌与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验证性研究.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211-215.

[18] 李建华,陈非凡,罗飞,等. 49例耐药脊柱结核的耐药表型及个体化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1):699-708.

[19] 李雪莲,张立群,吴晓光,等. 五例脊柱结核截瘫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中国防痨杂志,2015,37(9):938-942.

[20] 唐神结. 五组抗结核药物在耐药结核病中的应用.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6,5(1):58-61.

[21] 金锋,白雪鹏,曹远国,等. 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2,1(3):185-188.

[22] 康万里,唐神结. 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6,5(1):69.

(本文编辑:郭萌)

Clinical study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efficacy of 60 drug-resistant spinal tuberculosis spondylitis

YAOXiao-wei,DONGZhao-liang,LIZhuo,GAOJian-guo,YAOLi-ming,LIUFeng-sheng,JIAChen-guang.

DepartmentofOrthopedics,theChestHospitalof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050041,China

JIAChen-guang,Email: 314072036@qq.com

Objective To discuss individual treatment and efficacy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TB) of the spine. Methods Sixty drug-resistant spinal TB patients from the Chest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January 2014 were includ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dividual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The preoperative and last follow-up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SIA grade, Cobb angle change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ere evaluated. Using SPSS 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data were shown asx±sand compared using pairedttest in line with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case.P<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Of the 60 patients, 14 were single drug resistant, 26 were poly-resistance tuberculosis, 5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and 15 were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dividual chemotherapy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36 months with mean of (28.41±3.50) months. At the last follow-up, mean V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ve (1.40±0.40 vs. 8.10±1.18;t=34.54,P=0.001);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11.31±2.60) mm/1 h vs. (53.60±9.51) mm/1 h) (t=13.86,P=0.001); while the spine Cobb angl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15.71±2.30)° vs.(49.52±8.21)°) (t=11.63,P=0.005). Furthermore, the total 60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and 46 patients were at bone healing grade Ⅰ, 10 were at grade Ⅱ, 3 were at grade Ⅲ and 1 case was at grade Ⅳ. Among the 42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injury, ASIA grade of 2 cases neither improved nor worsen, 4 cases improved by 2 levels, 35 cases improved by 1 level, and 1 case decresed by 1 level during the last follow-up. Conclusion Individual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surgery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test is effcctive for drug-resistant spine tuberculosis, and it also could shorten the course.

Tuberculosis, spinal; Tuberculosis, multidrug-resistant;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Treatment outcome

10.3969/j.issn.1000-6621.2016.11.017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60501)

050041石家庄,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

贾晨光,Email:314072036@qq.com

2016-08-24)

猜你喜欢
植骨结核结核病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超声内镜在食管结核诊断中的9 例应用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