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微信,“微”出语文新天地

2016-05-12 02:51颜淑芬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群笔者微信

颜淑芬

微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随着微信平台的日趋完善,它给我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13年底,笔者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利用这个群笔者在拓展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上做了如下探索:

一、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

微信特有的资源共享性和交流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首先我们可以用微信来弥补课堂的不足。时间对于课堂来说似乎永远是“不够”两个字,如何解决这种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答案是把微信建成“课堂锦囊”。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成功了》一课前,我网络上搜集到的有关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报道链接发送到班级微信群里。对于不会操作电脑的家长或没有配备电脑的家庭来说,只需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获得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上新课时指导学生理解申奥成功时人们的激动心情,从而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

二、拓展课堂时空,丰富教学方式

1.利用微信,布置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传统的布置形式只有文字式作业,现在利用微信平台就可以布置生动活泼的语文作业。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微信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够实现课内、课外的沟通与结合。在指导学生背诵了《千字文》后,笔者在群里示范朗读了有关“鸟官人皇”的故事,然后布置像我一样收集有关《千字文》里的故事,或朗读,或合作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在看到笔者的示范后,学生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热情高涨,家长们在看过教师的示范视频后也知道如何指导孩子。语文课堂得到了无限的延展,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2.利用微信,开展差异化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只能面对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水平,往往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两难局面。以微信为载体的“语文第二课堂”为语文差异化教学提供可行性。除了和家长进行私信外,笔者还在班级大群的启发下把能力相当的学生家长建立了不同的几个小群。在这些小群里,笔者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鼓励家长们在群中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把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个别辅导、同伴帮助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发挥了分层教学的优势。

三、交流信息和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微信所构建的虚拟“语文第二课堂”,是论坛式、互动式、共享式的,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既可以相互研讨、相互切磋,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既提升了教学质量,共同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笔者经常把学生的优秀作业用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展出,不仅是对展出作业同学的认可与鼓励,也给其他同学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标杆。家长们也经常把孩子的优秀作业或作品在群里即时展示。不仅仅是作业,笔者还鼓励学生们把在假期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发布到群里。开学初,看到他们有的和家人一起去风景区游玩,有的出国旅游,还有的同学在社区里担任志愿者服务……用照片记录下精彩的瞬间,还配上文字说明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非常有纪念意义!同学之间对好的作品相互用各种符号进行称赞,还经常发文字或语音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教与学信息的即时交流,让学习成果事半功倍。

现代教育呼唤师生间的平等而良好的沟通,而微信平等的沟通模式,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和价值感,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这种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家校合作,显著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

小小的微信软件,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它让语文课堂“微”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让传统的语文教学盲区光明起来。(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信群笔者微信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微信
第200位驾到红包漫天的狂欢夜!
微信
微信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