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6-05-12 02:51陈琴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加减法两位数口算

陈琴

在小学数学所有的知识点中,计算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学生的知识需要积累,到了高年级,有的计算题是综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如果以前单个的知识点没有掌握,谈什么来解决综合了多方面知识点的计算题呢?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中要按照教学要求进行

在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这几点要求是根据小学数学学习的顺序来的,小学数学先是从简单的开始,加减法里有一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那要求就是“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首先,我们知道,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学生做计算题时是比较细致的,这样的学生才可以去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如果是一位马马虎虎的学生,如有的学生在做减法时,忘了把那退的一位减掉,这样马虎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先培养他们的思维严谨性,不然做得再好,也是无功而返。在学生过掉这一层次后,再培养他们计算时思维的扩展。如在计算三四个数连续相加,我们不要急着动笔去计算,而要看看在这些数里面,有没有期中两个或三个可以凑成整数,这样就给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再者,到了高一点的年级,加、减、乘、除法里都会出现一些让计算变的简单的运算定律,学过之后,一定要灵活运用。

二、帮助学生了解运算算理

让学生明白算理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运算时,为什么运算的步骤是这样的。例如,在计算14×15时,就是求15个14是多少,我们可以先求5个14是多少,也就是14×5,再求10个14是多少,也就是14×10,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共有三步,前两步是乘,后一步是相加。让学生明白在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什么前两步是乘,最后是加法。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一定要学生对齐数位,这里讲到的5个14,所以,5要写在个位上,10个14,所以,1要写在十位上。再例如15×19,我们还可可以仔细理解一下这个算式,是求19个15是多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求20个15是多少呢?再减掉一个15,很明显,这样计算就方便的多了,学生明白了算理,也就很容易理解从20个15里减掉一个15。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明白了乘法的算理后,再加强运算的训练。对于乘法,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三、训练学生思维方式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方式。过去的计算题目,教师着重学生算的能力,只是告诉学生怎么算,却很少让学生说出来为什么是这样算,缺乏学生“说”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少之又少。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再结合例题,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白运算的顺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再例如在讲到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求学生使用简便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这道题目,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什么简便方法,有哪些不同的简便方法,哪一种更简单。通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道题不同的见解,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更深理解。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教师的演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思维是通过实际的例子或现象,再进行分析、探索和总结形成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眼睛去看,手去操作,才能形成。

四、加强训练

1.明确训练的重点。例如三位数的加减法,训练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让学生牢记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进位和退位,而且有的时候是连续的进位或退位;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两次的乘积的数位对齐是重点,第二次的乘积的最后一位数要与十位对齐。

2.打好计算基础。低年级的口算能力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口算能力打牢,不同的年级,口算的要求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要求,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循序渐进。在训练时,我们要由浅到深,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西港小学)

猜你喜欢
加减法两位数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图画里的加减法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
单词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