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背景下网络写作对学生课堂写作的影响研究

2016-05-12 02:51周旋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群体主体青少年

周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到“E”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络写作的新阵地,也对学生的课堂写作构成了双重影响。本文从网络语言、网络主体身份、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写作对课堂写作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有效引导网络写作,促进课堂写作的应对策略。

一、青少年网络写作的网络生态扫描

1.青少年成为年轻化的老网民。青少年进行网络写作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接触网络。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约占青少年总体的七成。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可见,相比“70、80”后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如今的青少年群体已然成为拥有较长网龄的“老网民”,网络对其已不再是难以上手的新鲜事物,这也为开展网络写作提供了实践基础。

2.青少年将网络作为写作新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已成为超越报纸、广播、电视传统舆论媒体的第四媒体,青少年群体利用网络技术,将网络作为自己写作的新空间,通过QQ空间、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畅所欲言,一方面记录表达对自身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思考,另一方面,他们还将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关注世界形势、国家大事等问题。

二、网络写作对课堂写作的影响

1.一网络语言对课堂写作的影响。在网络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也为青少年在网络写作中广泛采用,对课堂写作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采取大众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去除了传统语言较强的说教性,也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如一名家境贫寒的中学生在自己的微博中,使用 “拼爹心态”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了课堂写作的课外应用;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给民族语言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带来了负面冲击,如一些诸如“屌丝”“草泥马”等低俗的网络用语,还有一些“表” “酱”等怪异词汇等,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对课堂写作构成了负面影响。

2.网络主体身份对课堂写作的影响。在网络写作中,青少年的身体“不在场”,而是以用户名、头像等符号形式进行写作,从而成为独立表达的网络主体。一方面,网络主体身份具有的匿名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质,有助于青少年摆脱传统课堂写作中“我说你听”“命题作文”的束缚,有利于青少年在自主发声中强化主体意识,促进课堂写作能力养成;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由于辨识能力有限、片面求新求异的思想的负面影响,导致青少年获得网络主体身份进行写作的同时,追求使用网络语言炫文采、玩个性等语言失范现象,对课堂写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3.网络文化对课堂写作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开展网络写作的提供了有益环境,这也为课堂写作提供了正向支持;另一方面,在青少年网络写作的过程中,网络文化又成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交锋的热点,尤其是西方反华势力以及各种各样社会思潮,借助网络传播和网络文化形态,以文化殖民、文化浸入等隐性方式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渗透,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也将折射和渗透到课堂写作当中,对课堂写作的文化育人功能提出严峻挑战。

三、有效引导网络写作,促进课堂写作的策略

1.强化互联网思维,更新教育理念。有效引导青少年网络写作,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强化互联网思维,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及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网络写作与课堂写作的良性互动。

2.注重思想引导,构建思想教育网络平台。要引导青少年网络写作健康发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引导,以健康的、正面的、积极的信息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课堂写作。

3.培育文化自觉,增强青少年的思想辨别力。青少年网络写作的良性发展,从根本上说,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群体文化自觉的培育,自觉抵制文化殖民、文化入侵,促进网络写作与课堂写作的协同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群体主体青少年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何谓“主体间性”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