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业基层科技创新需求的思考

2016-05-14 12:09吴轶汪水银马兆亮宫山
中国水运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吴轶 汪水银 马兆亮 宫山

摘 要:科技创新就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长江干线船舶事故随时都会发生,越是天气条件恶劣越是容易发生事故。现场施救的主要工具——海巡艇基本使用一种标准船型,没有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分析了海巡艇的救助设施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让科技创新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新的发明及时转化为新的设施设备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海巡艇;海事搜救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9-0050-03

2016年6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要求科技创新“顶天立地惠民”。这个重要指示给全民提出了认真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就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发展就没有后劲,没有创新,持续健康发展就没有前进的技术支撑。对个人而言,科技创新则是智慧才能的展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然而,从海事的工作实践方面来看,有科学创新,但在“惠民接地气”方面并不理想,还存在“最后一公理”的问题。

1 事情的原由

2012年6月19日,天气晴朗,微风。长江中游两个海事局在长江干线举行了水上联合搜救应急演习,共计4艘海巡艇、30余人参加了演习。演习是如下安排的:假定在两个海事局管辖水域交界的长江水域发生了一起水上交通事故,一艘渡船发生了火灾事故,情况危急。接到报警后,两个海事局根据发生事故的危急程度启动应急救助程序,两个海事局各派出两艘海巡艇赶赴事故现场,海巡艇抓住时机,迅速有效控制了渡船的火势,并将船上人员安全转移。就在转移同时,一名人员意外落水,现场指挥人员立即组织海巡艇救助落水者。海巡艇的施救人员向落水者抛投救生衣、救生圈,同时将海巡艇靠近落水者。

海巡艇小心翼翼靠近落水者,施救人员到达可以拉到落水者时,几名年轻的施救人员在艇舷用手全力把落水者拉上海巡艇,落水人员获救。

演习完成后,现场演习的总指挥这样点评本次演习:此次跨区域联合演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演习,提高了该地区长江干线水上搜救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反应能力,增进了各单位、船舶的交流和协调,检验了应对紧急处置情况的效果,完全达到演习目的。

2 问题的提出

由现场演习的总指挥的点评可以看出,海事组织的演习主要是对队伍的反应速度、指挥系统的顺畅、协调配合系统、工作程序的检验和测试,然而对救助装备的功能、救助效能的检验就没有进行总结和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对设备的检验、一线人员在救援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就没有进行座谈和总结,尤其是施救落水者时装备性能的好坏、施救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提高落水者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没有进行广泛的探讨、研究和总结。

近年来,长江干线的海事部门为加强应变能力,每年都要举行水上发生船舶交通事故演习,为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后开展救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求助落水者的成功率为90%以上,本文只是针对施救落水者这个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发现科技创新在基层落实不到位的情形。

通过对长江干线近些年海事部门组织的演习中对落水人员施救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些演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演习时节气候温暖。演习的时段都是选在每年的4月至9月,选择这个时段,利于施救人员开展施救。

二是天气情况好的白天。演习时一般风和日丽,能风度好,有利于演习顺利进行,即使施救人员发生意外落水,也能迅速救起,不至于发生意外。

三是参加人员多且经过挑选。演习时的人员比较多,而且参演人员是经过挑选的,身体强壮、反应灵敏,配合较好,能形成合力。落水人员会游泳、体格健壮反应灵活。有利于施救者与落水者之间的互动和配合,有利于施救快速顺利完成。

四是施救落水者的方法基本相同。演习中向落水者抛投救生用具,将海巡艇行驶到落水者旁边,几名海事人员在海巡艇的船舷徒手合力将落水者求起。施救方法简单原始,进程缓慢,效率低下。如果落水者是体弱肥胖者,施救的效率就会更低。特别是寒冷的冬天,对于施救工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的高低决定被救者的生死,如果不改进,就不能满足客观现实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长江干线船舶事故随时都会发生,没有时间和季节的选择,越是天气条件恶劣越是容易发生事故。同时,平时工作与演习还有不一样的情况,海事基层单位一般是实施对班制,即:一班人工作,另一班人补休息,人员紧凑,不可能像演习时那样全员都在岗上班。

长江上的海巡艇船型、外观几十年基本上一贯致,没有根据时代的要求、海事的职责的增加对海巡艇功能进行创新和改进。海巡艇作为海事现场履行海事的职责方面:“巡”的功能没有变,“救”的功能增加,更没有发展、变化和创新,“救”的装备没有创新,尤其是现场救人方面功能和能力还是非常弱,基本上还是用手拉的原始办法。对施救人员最基本的安全保护绳索和装备也没有,如果是在风浪恶劣条件中航行施救,船舶颠簸大,船舷狭窄,海事施救人员施救就更危险。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怎么可能全力进行施救?又怎么可能在施救人员少的情况下迅速把落水者救起?

3 原因的分析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我们职能部门应当把人命救助职能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但是多年来,现场施救的主要工具——海巡艇基本使用一种标准船型,没有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没有因为科技材料的更新而改进。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呢?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许多领导认为作为管理单位把管理工作做好就行,抓好工作的是关键是工作流程和责任心的建立,设施设备的好坏方面考虑不够,认为创新是科技部门的事情。由于编制的原因,海事系统(正局级的单位)没有设置科技部门。

二是缺少激励机制。基层单位更多强调的是执行力,缺乏创新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员工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也没有谁去引导、承担革新求变的责任,随波逐流,一些员工仅限于简单、重复性地完成本职工作。海事部门的海巡艇是按前面的海巡艇复制,没有螺旋式地上升地对其性能进行改进。

三是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即缺少上下的沟通机制和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如一个大型演习,一般流程和事项是:上级领导观摩,领导带领负责安全部门的人员参加演习,展示职工队伍和平时的训练水平,演习主要是对人员素质、现有装备的保养、工作流程等进行检验,但是没有对装备、设备及其相关材料的性能及其改进进行检验,也没有相关专家的评估,基层认为这些设备设施多年来都是这样,是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人则认为,创新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太遥远了。

四是相互等待和观望,求创新变化的主体不明确。作为巡航救助为一体的海巡艇其使用是海事部门,设计是由设计部门按照《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等规范设计,在设计之前,他们没有到海事基层调研,听取改进意见,不会考虑创新和变化;建造部门则按图施工;建造好的海巡艇按规范通过的验收就交海事部门使用。下一个流程还是这样进行,使用部门、设计部门和规范部门之间存在相互等待和观望的情况,没有哪个部门主动牵头将救助的功能进行研究、改进和优化。使用单位不提创新救助功能,设计单位也不会到海事基层一线去调查了解的情况,继续“闭门造车”。

4 建议的提出

从海事海巡艇的救助设施设备的现状来看,基层科技创新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加强基层科技创新,笔者提出如下浅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领导要解放思想、要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科技部门,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科技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推进全系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把技术创新发展指标纳入对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任期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健全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让科技创新的理念和观念从上至下得到普及,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充分鼓励职工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同时要有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强化绩效激励,建立从项目申请到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奖励一线人员发明创新,并将新的发明及时转化为新的设施设备,让科技创新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成立基层创新小组。每个基层单位都要结合实际工作成立基层创新小组,紧紧围绕工作职责,紧盯工作一线的设施设备,以问题为导向机制,紧扣如施救工作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以需要推动创新,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设施设备,打造设施设备创新的升级版。基层遇到的问题创新小组一起进行讨论,查找问题、头脑风暴研讨问题。针对工作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疏理;整改问题就是对梳理出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和整改方案,激发灵感和思想的火花,孕育出创新的种子,让基层创新充满活动。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有效解决,不断提升基层创新活力和动力。

三是依法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建立多方的互动机制。学普及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三条规定了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每年的预算中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启心智解决问题,请相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座,介绍科技创新的方法、技巧和创新的理念,为职工创新创造开拓思路、注入灵感。同时举行大型救助演习等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请他们从技术、产品性能改进、设备更新等视角发现问题、引进新产品和技术。组织力量到一线调研,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面对生产一线遇到的问题,对基层创新及时指导,使设施设备不断优化,提高其性能。请进来与走出去,实行合作创新、共享成果的思路,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同时把有创新思想、敢做敢闯的人员送出去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素质,形成多方互动,使基层创新工作更有后劲。

四是要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开展职工创新大赛。对职工培训是基层单位新形势下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和培训,既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使员工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又要为员工创造更多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创新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职工创新大赛,对创新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创新创造人员给予相对应的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逐步完善员工晋升通道、培训机会等方面激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创新劳动竞赛机制,让创新工作成为单位工作的亮点。

五是点滴做起,增创新活力。科技创新,从字面上理解是“高、大、上”的工作,其实不然,身边无不存在创新的元素,只要我们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再小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创新的亮点。如在海巡艇旁边添两个孔,加一个长1.5米左右的钢质活动挂梯就能很好地解决施救落水者的问题,无不体现出创新在基层,创新在我心的思路。

总而言之,任何设施设备只有在实践一线运用,才能检验性能的好坏和质量的优劣,一线职工是设备装备的使用者,他们对这些调和装备的性能的好坏、优劣最了解、最熟悉,最有发言权。只有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才能使我们的设施设备更加优良,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其在关键的时候发挥关键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3]《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4]《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意见》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轻松发明在社区和学校的普及应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在总包交钥匙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