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研究

2016-05-14 15:04孟星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复述故事语言表达

孟星

摘要:故事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中主要针对儿童故事的复述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意义,设定概念,发展目标,设计方案以及预期效果几个方面设计大班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研究模型,同时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促进儿童思维与想像力发展,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复述;故事;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08-02一、研究意义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学习《纲要》中,我们从语言教育的多个角度分析领会其中精神。在《纲要》语言目标中第三项明确指出“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通过“说”字我们可以理解出对儿童口语表达的重视度,同时也能看出儿童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致性,通过对故事的复述可以充分锻炼儿童的这项目标要求。在《纲要》语言目标第四项中指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这项反映出对儿童故事的重视程度,也能看出儿童故事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儿童通过阅读或者其他途径习得故事,并深入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体会到故事的情感与中心要旨才会更好的讲述故事。

二、概念定义

复述(rehearsal)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对于大班幼儿智力发展程度来讲,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词汇要求上可以达到3562个词汇量,他们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组织的语言将文字材料讲述给别人听。

三、 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选取上,选择都匀市黔南州机关幼儿园作为代表,根据研究目的需要,采取小数量的班级抽样,在这个幼儿园中选择其中一个大班,测试幼儿一种40名左右。排除一字不讲的幼儿,合格的语言样本在35份左右,其中男孩样本20份,女孩样本20份。

四、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整个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根据幼儿5到6岁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对象需要作品,故事的选择要丰富许多,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科普故事,讲述的时候语言要简洁,适当的使用抽象的词语和复句。其次深入所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通过实验方式获得幼儿复述故事语言样本。然后再整理、归纳、分析所收集到的语言样本,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录入。最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总结,运用统计软件对三种故事讲述方式及儿童语言复述能力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在故事的呈现中选取三种不同方式:一、采用听取录音故事方式。二、阅读图画故事书方式。三、观看故事视频方式。三种不同的方式将会有以下不同的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不同方式下幼儿复述字数的差异

本研究参照字量统计幼儿复述故事的绝对字数,反映幼儿在各种方式下讲述语言的字数。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做出描述性统计分析,阅读组平均讲述字数为156.5,录音组平均讲述字数为134.3,视频组平均讲述字数为122.1,阅读组标准差为56.3,标准误为25.6;录音组标准差为68.9,标准误为27.9;视频组标准差为55.4,标准误为26.5。

2.同一方式下男女幼儿复述字数的差异

上面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方式下儿童复述故事的字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差异不是十分显著。根据研究中男女在三种方式的统计中,显示录音组、阅读组和视频组差异不是十分显著,基本一致。

3.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与各语言要素的相关分析

在复述句子结构中得良的情况居多,说明幼儿对于句子的结构掌握情况良好;在复述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中幼儿人数得良人数居多,也表明语气词的使用情况较好;在对话使用中录音组的效果较好,大部分幼儿对话使用情况良好;在主题一致性的水平中,阅读组幼儿掌握情况较好;在故事结构情况中,优与良差别不大,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好故事的结构;在语言表现力中大部分幼儿表现力良好;词汇水平幼儿掌握情况较优;时间标记词整体情况良好。从三种方式来看,阅读组和录音组情况差异不大,幼儿复述情况集中在良好居多,在视频组情况中差和良基本相当,优的人数较少。说明视频组幼儿掌握情较差。

下面是分别是三种方式幼儿复述故事情况的资料,首先是阅读组一名叫徐佳宁小朋友的录音材料:

莫利他小的时候,他爷爷给他缝了一件.....毯子,妈妈对他说:“恩......莫利,你的毯子旧了,把它......扔了。”莫利把它扯(折)拿给爷爷,爷爷缝去缝了,然后拿着剪刀剪来剪去的。然后......爷爷又缝了一个外套,他天天穿着,那个外套脏了,妈妈又说:“莫利,你的外套又.....又沾到了饮料,又将.....。”莫利说:“脱了拿给爷爷。”爷爷拿着缝进缝出,剪来剪去,然后,爷爷又缝去缝来,然后他做了一个背心,然后他穿上背心,然后背心破破烂烂,然后妈妈又说......

这个小朋友虽然讲的没有十分生动,但是故事的情节和句子的使用还是相对完整,和主题也较为一致。但是少部分幼儿出现了类似这个幼儿的情况,自己篡改了故事角色中原来角色的名字。

下面是录音组一名幼儿听完录音后复述的故事。

刚刚说的是爷爷做个领带,又做个被窝。他把它弄脏了,去找爷爷,爷爷又做了一个扣纽带,做完纽带又做手帕。妈妈说:“你看看你呀,这个脏都脏死啦,都把这个弄丢了吧,然后去找爷爷,爷爷有办法,做成一个扣子。扣子不见了,去学校翻来翻去,又找不到,虽然找不到了,然后.....又写来写去,在上面写故事。

故事情节大概可以记住,对复句和长难句把握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在这个故事材料中,这名幼儿讲述时对妈妈的对话把握还是非常生动有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能够基本把握人物的对话已经有一定的进步了。

下面是视频组一名幼儿看完视频后复述的故事。

爷爷缝的,剪剪剪......,后来变成衣服,缝进缝出缝进缝出.....,后来又变成领带,爷爷给他扣上了一个小扣子,拿了之后不会掉下来,爷爷又变出了一个领带,还要上一个扣子,爷爷.......爷爷剪一下缝一下,他又缝了一个裤子。一个手帕,一个石头......

显然这名幼儿复述的故事偏离了他所看到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描述也非常简单,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讲述完也不知道具体是要表达什么。

总体而言视频组的描述相对于阅读组和录音组较弱,在观看的视频的同时没有给幼儿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不同的故事呈现方式在各要素上面的分布

总体看来,视频组相对于阅读组和录音组较弱,视频组复述情况弱的原因可能在于画面的趣味性过强,对于儿童来讲在脑海里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录音组和阅读组中有老师的引导,同时幼儿注意力主要放在听的上面,脑海里很容易留下较为深刻地画面感,同时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研究的建议

1.研究建议

在儿童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从而更好的引导幼儿完整复述故事。

(1)创设与故事相同的情境

幼儿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出与故事内容相符合的真实情景,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融入故事情景中,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2)提供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优美的音乐,调动幼儿听与讲的情感

对于5—6岁幼儿,生动形象的语言,舒缓恰当的音乐,甚至夸张的动作都能够使幼儿很好的融入故事中,他们年龄小更喜欢生动直观的感官刺激,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理解故事内容,深深被故事所吸引,在复述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完成整个故事。

(3)通过提问让幼儿理清思路,完整复述故事

在听完整个故事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让幼儿对整个故事理清思路。比如故事里面都有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最后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便于幼儿按照顺序,更加完整,清楚叙述故事。

五、结论

作为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一方面,在今后儿童语言领域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故事复述能力训练,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更有利的方案促进幼儿故事的学习。同时也要培养幼儿对故事学习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注意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学习中多多鼓励他们,使他们语言能力得到更多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余珍有,周兢.走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J].早期教育,2003,(7):5.

[3]朱润鱼,袁宝英.3一5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35.

[4]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J].幼儿教育,2005,(2):12.

[5]刘晓燕.幼儿口语的个体差异研究[D].中国期刊网优秀研究生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复述故事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