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教学中非预设生成资源的应对策略

2016-05-14 13:11苏峰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预设

苏峰

【摘 要】课堂教学的偶发性因素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资源除了能“预设”,也肯定会有“生成”,而这些在教学中无法预料的生成资源往往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意外性。在课堂中面对非预设的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住机会并采取合适的策略来纠偏扶正、指点迷津,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行水平。

【关键词】预设 生成资源 偶发性

工作多年的教师,因为有了知识和经验的累积,逐步进入驾轻就熟的教学常态——知识得以有序地传递、保存和吸收,从而课堂教学表现为一种平稳、平衡、平常的状态。但是课堂教学的偶发性因素却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资源除了能“预设”,也肯定会有“生成”。而这些在教学中无法预料的生成资源往往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意外性,比如课堂上出现与教师课前的预设不一致的呈现材料、思维成果、实验结果或者发言结论等。

在课堂中面对非预设的生成资源,师生肯定会发生思想和认识的碰撞与交流,当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智慧不够或者应变能力欠缺的时候,非预设的生成资源不仅不可能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无以应对、手足无措的教学尴尬。那么,当教师在教学中遭遇非预设的生成资源,怎样避免意外和尴尬呢?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住机会并采取合适的策略来纠偏扶正、指点迷津,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行水平。

一、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课堂上出现非预设的生成资源时,作为教师首先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地思考分析,然后机智应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在执教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节日大观》一课中,在学生分享春节、圣诞节、狂欢节等节日的习俗与快乐后,教师展开了“斗牛节”的教学。

随着《西班牙斗牛士》音乐响起,大屏幕上手持利剑、舞动斗篷的斗牛士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兴奋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布,说:“谁愿意当一回勇敢的斗牛士,舞一下斗篷?”

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学生都缩了缩头,尤其是女生更是吓得连连说“不想”。这时,教师看到在边上有两位瘦小的男生,手举得挺高的。教师为有人来解围而暗自庆幸。只见两个男生边笑边慢腾腾地走到了讲台前的空地上,嘻笑着拿起了斗篷,扮演公牛的同学没等对方准备好就开始进攻了。一会儿“公牛”扯下了“斗牛士”手中的斗篷,一会儿“公牛”一个急转身从背后攻击“斗牛士”。全场哄堂大笑,场面一度失去了控制,先前感受到的斗牛士的风采也已经被笑声取代。

教师预设这个“斗牛”的场景本来是为了达到“感受节日气氛,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和独特的节日文化,并能尊重各民族的传统”的教学目标,可是课堂生成的资源却与目标背道而驰、相去甚远。当体验就要走向失败的时候,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呢?笔者认为,此时教师应该基于教学目标顺势转换话题进行引领:“在咱们这儿,我们还可以谈笑风生,可是在斗牛场中呢?”学生马上认识到真正到了斗牛场上一时的放松都会有生命危险。

稍顿片刻,教师就可以吹响“反攻”的号角了:“不过,斗牛士是不怕的,他们认为只有战胜了公牛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英雄!”这时多媒体可以及时呈现:“只要西班牙民族存在一天,斗牛就不会消失。”刚才的一时混乱反而推进了学生体验斗牛节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这种特殊节日气氛。原本有悖教学目标的课堂生成资源,因为教师的有效引领,同样实现了它们的教学价值。

二、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当课堂出现非预设的生成资源时,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比如,在执教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时,教师刚刚引领学生感受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地面交通和水上交通,开始交流空中交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的机场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师:机场建设越来越快,怪不得坐飞机越来越方便。谁来说说你或者家人坐飞机的经历?

生1:如在梦境畅游,还没回过神来就到了。速度快是飞机的特点。

生2:坐在飞机上,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爽呆了。还能欣赏美景呢!

教师听着学生述说坐飞机的好处,突然一个不一样的声音出现了——

生3:我觉得坐飞机一点不好,容易耳鸣,而且还会头晕……

这个学生刚说完,马上有几个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教师最害怕这样的旁枝斜出,担忧“打横炮”的学生把我们的教学引入“歧途”。教师本来的意图是希望通过陈述“坐飞机”的快乐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空中交通的发展,进而体会到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最终由衷感叹交通发展的巨变,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但是,一个学生的一句“我觉得坐飞机一点都不好,容易耳鸣,而且还会头晕……”似乎把学生的情感引到了另一个方向。

这时,教师顺势让学生一起合作学习:“那么,你们觉得坐飞机好不好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觉得坐飞机不好的一方说:“坐飞机太贵,坐飞机会晕机,飞机装载的东西不如火车多……”觉得坐飞机好的同学则罗列了坐飞机的种种好处:“飞机速度快,坐飞机更舒适,坐飞机更安全……”最后有学生总结道:“坐飞机虽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跟坐飞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来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交流讨论,虽然之前大家有分歧,但是最终达成了共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延缓:发挥学习的渗透意义

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非预设生成资源,作为教师,我们既要重视课堂预设问题的解决,也要允许教学中非预设生成资源的存在。有些问题如果教师一时解答不了,而让学生讨论在时间上又不允许或者一时不能决断,教师不妨可以示弱一把。有时候,示弱的教学才是最真实、最智慧的教学。虽然,我们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退一步天地宽”,拓展了课堂,延伸了学习时间。

(一)约一个学习时间

可以把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作作业留给学生,这样的延缓,留住了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带着疑问继续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思考,约定下一次交流的时间。这样,师生共同有了任务驱动的方向和力量。

(二)指一种解决途径

当课堂上面临某些生成资源一时解决不了时,虽然给不出问题的具体答案,但教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会有一定的思路,可以将这种方法和思路教给学生,建议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问题的答案。如果教师和学生努力过后依然解决不了,可以视问题意义的大小,向专家或者权威寻求帮助。

生成是对预设的的丰富、拓展、延伸、超越,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为了让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并驾驭教学中出现的非预设的生成资源,笔者认为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要读透教材。不能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就不需要备课。只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及游刃有余的驾驭。其次,要读懂学生。我们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要提升教师捕捉即时发生的生成资源的能力。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要沉得住气,舍得让学生说,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尚未阐述清楚观点时,切莫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思考学生发言的背后他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实现有效引领。

希望每一节品德课都有非预设生成资源出现,因为那是最真实、最开放、最轻松的教学,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丽。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地去促使更多的生成资源出现,及时捕捉智慧的火花,让品德课堂有更多的灵动美!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教育集团秀水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预设
使用RAW预设调整你的照片
网购广告语中的汉俄语用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构建动态课堂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