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动物故事摭谈

2016-05-14 11:42徐广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猴子儿童文学

徐广宇

中国民间动物故事源远流长,有自身独特特点,如变异、类型化、结构短小等,民间动物故事在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

民间动物故事变异类型化儿童文学民间故事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先秦时代就已经萌芽,动物故事应当是伴随着民间故事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有深厚的民间故事资源,动物故事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蕴藏其中。对我国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的深入挖掘,不仅可以保存文化遗产,更可以古为今用。幽默风趣的民间故事,尤其是民间动物故事,在儿童教育中也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中国民间动物故事的考察途径

由于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特征,无数的民间故事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是古代文人有意或无意的采撷与记录,散见于经、史、子、集中,并且与其他文类融为一体,以神话、寓言、传说、志怪、笔记、传奇、变文、话本、民歌等不同面貌流传后世。根据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统计,先秦时期有关动物故事的记载只有五则,自先秦至清代,共辑录动物故事103则,这与其他文学类型比起来,实在是霄壤之别。但这绝不是民间动物故事真实存在的事实,我们还有另外一条考察中国古代民间动物故事的重要途径,就是现在尚存于民间大众口耳之际的民间文学,从这一途径,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动物故事异常斑斓丰富的存在。

二、中国民间动物故事的变异及分类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在传诵过程中,因为流传地区不同,习俗不同,甚至讲述人不同,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流变,这些故事基本框架相同,但具体情节上又有细小的差异。

在分类上,谭达先在《中国动物故事研究》中将动物故事分成三类:解释型的、寓意型的、解释兼含寓意型的。刘守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根据德国学者艾伯华的理论将动物故事分成两类:完全以动物为角色,在动物世界里展开的故事;以人与动物的纠葛构成有趣情节的。后者的分类,更为明晰、简便。

按照刘守华的分法,我们先来看看完全以动物为角色,在动物世界里展开的故事。这种故事常见的类型有猫和老鼠,狐狸挑拨是非,让咬住自己的动物说话,用尾巴钓鱼上大当,鸟借羽毛不肯还,小昆虫击败大动物等。比如,吉林的《麻雀的故事》:麻雀看到雀鹰,先喊“齐下手”,接着就“各顾各”,最后雀鹰走了,麻雀又喊“查查少谁”。因为麻雀不齐心,至今雀鹰仍能抓到麻雀吃。

以人与动物的纠葛构成有趣情节的,有老虎求医并报恩、义犬救护幼儿、懂鸟语的人、猫和狗结仇、动物报恩、老虎外婆、怕漏等。这类故事以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情节,或者是动物与人为善、扶助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人类造成危害。当然,也有忘恩负义的人,在人兽对比中更具有揭露和批判意义。比如,《宝船》的故事,主人公坐宝船避难,途中救了大蛇、蚂蚁、蜜蜂和一个人,结果被救的人反而骗走宝船,陷害主人公,大蛇、蚂蚁河蜜蜂报恩,主人公过上幸福生活,忘恩负义的人得到惩罚。这种故事富于象征意义,以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民间动物故事一般篇幅短小、结构单纯,语言质朴活泼、幽默生动,动物形象常常是比较紧密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体态结合在一起,多以拟人形象出现,具有类型化倾向,狼、豹子、鹰、狮子等多为凶残者、强暴者和蛮横者的典型,兔子、羊、鹿、喜鹊、萤火虫、小青蛙、蟋蟀、小蜜蜂、松鼠等多为善良者和被残害者的典型。凶残者也往往是愚蠢、无能的代表,成为被讽刺、被嘲笑的对象。如下面这则《骗老虎》:

都中用大话熏人,谓之嗙。东城有一大嗙,西城有一小嗙。这一日,小嗙找大嗙,而难之曰:“你名大嗙,你能嗙得动老虎,我拜你为师。”大嗙说:“这有何难。你不信,我们立刻找老虎去。”二人同如深山,来寻虎穴。小嗙说:“此处乃虎豹出没之地,你在此等虎,我上山看你如何嗙法。”

大嗙即倚山靠树而坐,忽见一只猛虎咆哮而来。大嗙忙回手拔小柳树一棵,说大话嗙之曰:“我刚才吃了一只豹,没吃饱,又找补了一只虎,肉老塞了我的牙。”用柳树剔牙之状。老虎一听,回头就跑,逃回洞中。遇一猴子,老虎说:“好厉害的人!吃了一虎一豹,在那里拿柳树剔牙,我如何敢吃他,还怕他要吃我!”猴子说:“你也太胆小了,我要同你看一看,到底是一个什么人?”老虎说:“,我不放心,你要同去,必须把你栓在我背上。”猴子应允。老虎把猴子栓好,套在背上。

猴子骑在老虎背上,来至大嗙前。大嗙一见,高声大骂说:“好一个撒谎的猴儿崽子!昨日我捉住你,要当点心吃,你再三哀求,许下今日一早送虎二只,豹二只,供我早膳……

老虎逃至洞中,喘息良久,回头来找猴子,但见绳子上栓者一个猴头。老虎大惊,说:“幸亏我跑得快,饶这样,还把猴子下截儿留下了!”

这则动物故事用完全的口语化叙述,文字轻松活泼,生活气息浓郁。故事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人的机智、老虎的愚蠢轻信和猴子的自作聪明,全文情节紧凑,起伏有致,令人充满悬念和期待的同时又心情愉快,而结尾老虎的话更平添了故事的诙谐风格,令人捧腹。这种类型的故事具有深远的生命力,至今还在不同地区和民族流传,如西藏地区有《青蛙和老虎》,宁夏地区有《害人如害己》,都是此类故事的异文。

我们在阅读民间动物故事时,要注意到这些故事中流露出的思想观念与该故事流传的地区、民族、传统习俗等密切相关,人们对同一种动物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态度。比如,猫头鹰,北方中原文化地区对它普遍存有恶感,以之为反面形象,而纳西族中则流传着同情猫头鹰,为之鸣不平的《猫头鹰的话》还要看到,不同地区的人民都多以自己熟悉的动物来讲述动物故事,如中原文化地区的动物故事主人公以家养动物为主,野生动物也以与自己关系较密切的虎、狼等多见。而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纳西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动物故事中,野生动物的出现几率就大大增加,如大象、野牛、锦鸡、老鹰、杜鹃等,从动物故事主人公的差异中也可窥见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

三、中国民间动物故事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的启发

民间动物故事在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别的艺术种类的不少为成年人而创作的民间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易于被他们所理解。可是,动物故事却成了教育儿童,并最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和传播的口头艺术形式之一。对于他们来说,起了培养品德、增长智慧、陶冶性情、开拓知识的重要作用,而且还使他们感到亲切有味,得到艺术美感的享受。今天,尽管产生动物故事的时代已是过去了,可是,古代优秀故事充分表现了过去劳动人民的创作天才和智慧,仍然为今天的儿童所理解和爱好,既是古典的,也是新颖的。可以说,这是一宗优秀的儿童口头文学遗产。”正是有了动物故事这样的民间文学存在,才使得儿童文学极度匮乏的古代有了适合少年儿童的文学品类,符合了他们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给他们以丰厚的精神滋养。直到今天,优秀的民间动物故事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又被赋予新的形式出现在儿童面前,如《老鼠嫁女》改编成动画,《老虎外婆》《漏》改编成图画书等,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和由衷喜爱,这也给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以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9-90.

[2][清]小石道人纂辑.粲然叟参订.《嘻谈录》续录卷上.

[3]谭达先.中国动物故事研究.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5.

[4]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636-637.

本论文来自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动物类幼儿文学作品与幼儿生命教育”,立项编号:1404299。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猴子儿童文学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猴子出海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