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效果差异

2016-05-14 09:25高岩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高岩

【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40例)和对照组(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较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可减轻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在鼻腔内局部形成隆起,造成患者鼻腔功能障碍,表现为鼻出血、鼻塞、头痛等,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手术为治疗鼻中隔偏曲主要方法,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随着微创手术发展,鼻内镜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在矫正鼻中隔偏曲中治疗具一定优势[2]。为探究其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40例)和对照组(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5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33.8±4.2)岁;病程3月~18年,平均(5.1±1.2)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3.3±4.4)岁;病程3月~17年,平均(5.0±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并参加本次研究,签署手术同意书、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1)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鼻窦CT明确诊断为鼻中隔偏曲。(2)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指征, 无手术绝对禁忌症。(3)排除合并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用2%利多卡因1ml+0.1%肾上腺素0.1ml浸润棉片后填塞鼻腔表面麻醉,后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0.1ml作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位置作弧形切口,并将切口延伸到鼻底,逐层切口黏膜、骨膜、软骨,应注意避免切除对侧软骨膜。在鼻内镜引导下,将鼻中隔黏膜、软骨膜充分分离,将三个重要张力形成区充分暴露,即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下端与上颌骨、犁骨、颚骨鼻嵴结合位置,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结合位置,用咬骨钳将三条行骨条咬除。第一张力线:方形尾部软骨条;第二张力线: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交接部,筛骨垂直板前端垂直骨条;第三张力线:偏曲上颌骨鼻嵴、犁骨、颚骨鼻嵴及相关水平软骨。术后给予止血海绵、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止血,48~72h后抽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局部浸润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于患者左侧鼻前庭和鼻黏膜交界位置作弧形切口,向鼻腔底适当延长,将同侧和对侧黏软骨膜,切除鼻中隔偏曲及软骨,术后缝合切口,填塞止血海绵,术后48~72h后抽出。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常规处理。术后对患者随访6月。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根据患者术后6月症状、体征及鼻内镜检查结果判定。治愈: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矫正,鼻腔暴露良好,创面愈合;有效: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显著改善,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矫正,鼻腔暴露良好,创面愈合,但患者鼻腔通气仍欠佳;无效: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矫正不满意[3]。(2)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扇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鼻内镜和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应用普及,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逐步取代传统手术,成为临床中主要手术方式。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根据鼻中隔产生偏曲原理,将形成张力线骨性结构和软骨进行切除,并有效保留正常骨性节结构,以最小创伤获得矫正效果[4]。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和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得出研究组患者疗效显著于对照组(P<0.05)。研究指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较传统鼻中隔黏膜切除术能保障鼻骨性结构完整性,降低手术创伤,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另有学者研究指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在鼻内镜下精准操作,对软骨黏膜、黏骨膜分离较传统手术精细,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对正常组织破坏,提高手术疗效。本次研究另得出,研究组患者鼻腔粘连、鼻中隔偏曲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具有较高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较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可减轻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小林,刘志军,杨善清等.经鼻内镜鼻腔扩容术131例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4):615-616.

[2] 杨汉霞.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J].四川医学,2013,34(11):1698-1700.

[3] 李俊义.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1):1191-1193.

[4] 孟新宇,刘明秋.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同期手术治疗可行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577-57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