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奇俗樟湖迎神赛蛇

2016-05-14 10:56潘朝阳吴寿华邱太建陈国胜
海峡摄影时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蟒蛇小蛇文化节

潘朝阳 吴寿华 邱太建 陈国胜

福建古称“闽”,《说文解字》中有表述“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秦汉时期,闽中各地的先人信奉蛇神为祖先之神。七月初七,大部分地方过的是传统“七夕”节,而在南平,民俗大有不同。比如说樟湖镇村民们过的是传统的“蛇节”。

樟湖镇位于闽北最南端,地处延平、尤溪、古田、闽清等四区县接合部,是闽江中游最大的集镇,是闽江上游的一座千年古镇。在闽江流域崇蛇文化圈中,樟湖镇完整而原始的崇蛇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樟湖人以蛇作为图腾,他们不打蛇,忌食蛇肉,遇到蛇时还主动让路。每年初七前夕,村民们将捕到的蛇存放在蛇王庙里养着,到初七这一天进行巡游活动。游蛇结束后,大家便将小蛇放归大自然,而把大蟒蛇寄养在九峰山动物园。

2016年8月8日~9日,农历七夕期间,以“神秘原始”闻名遐迩的第十八届樟湖崇蛇文化旅游节在延平区樟湖镇成功举办。为期两天的崇蛇文化盛会,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及省内外游客、媒体记者、广大市民等共万余人参加。

樟湖当地乡亲将巨大的蟒蛇和蛇神连公从“蛇王庙”请出巡游,他们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平安。村民们每人都拿着一条蛇,相随在踩街队伍中间,场面十分壮观,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不少外地游客一大清早就携家带口赶到樟湖镇,与村民们共同庆祝这一年一度的盛事。

蛇王庙位于樟湖镇东边码头处,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为重檐悬山式。该庙与其他庙宇不同之处在于,其檐角处的仰头雕成蛇头,形态逼真。蛇王庙又称“连公庙”、“福庆堂”。当地人都不怕蛇,被蛇缠绕是一种吉祥。来到南平延平区樟湖镇这座千年古镇,你仿佛就到了金庸笔下的欧阳锋的白陀山。这里至今保留着古朴的民间文化活动——祭蛇。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樟湖镇村民都要举行迎蛇活动来祈求蛇神永保平安。在这一天镇上东南西北四向都响起礼炮,迎神赛蛇就开始了。6点半,蛇王庙里里外外聚满了人。当地驯蛇能力高超、有威望的长者被称为“蛇王”,仪式由他主持。之前,村民上山捕回蛇后,存放在蛇王庙里的小口瓷罐或木桶里,养到初七这天,以作赛蛇之用。简单仪式后,蛇王向村民分发蛇。只见4名年轻小伙子上前,一人领走一条3米多长50多斤的大蟒蛇,小朋友们则兴奋地冲上去抢个头小的蛇。最大的一条蟒蛇,被封为“蛇圣”,重量超过60斤,人很难控制,得放在笼中由四人推着出行。老蛇王陈学宋说,当地人非常尊敬蛇,镇里每个人基本都会“玩”蛇,小孩从小对蛇就有亲近感。驯蛇要讲究技术,抓蛇时,手劲不能大,轻轻捏住,再备上一条湿毛巾,隔上几分钟,给它擦擦,降降温,“你把它们侍候舒服了,它们也就服服帖帖了。”游街开始了,有人抬神像,有人鸣锣开道,有人扛旌旗,小孩们则组成兵器阵和腰鼓队,老人则扮演成官兵、戴枷囚犯等。赛蛇队伍则人手一蛇,或握在手,或缠绕在肩,或盘绕在胸前、脖颈。行进过程中,小蛇还好处理,大蟒蛇由于非常重,走上一段路后得两人合扛才走得动。队伍路过之处,各家各户在门口设上香案,燃放鞭炮,同时在家门口摆上一盆清水,等赛蛇的人把蛇放入水中洗洗,让它清凉一会。游街过程中,居民和游客纷纷走上前去,摸摸大蟒蛇,玩玩小蛇,与蛇来个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赛蛇仪式结束后,人们会把活蛇送到闽江边放生,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的好年景。由于蟒蛇是国家保护动物,大蟒蛇则不再放生,而是寄养在南平市区,来年再取回来参加仪式。

樟湖蛇文化节,起源于当地蛇王庙的迎神赛会,是古代闽越文化的传统习俗。2005年樟湖崇蛇民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保持着完整崇蛇传统的地方。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信仰和精神文化,至今樟湖仍保留着比较原始古朴的蛇王庙,较为完整的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活动,建有蛇博物馆,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樟湖镇利用崇蛇民俗,结合具有延平浓郁地方风味的民俗表演,连续举办了十八届蛇文化节,每届蛇节都吸引了省内外游客蜂拥而来。不仅有效提升了樟湖镇的旅游知名度,而且每年拉动各类消费300余万元。樟湖蛇文化节已成为闽北最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品牌之一。

猜你喜欢
蟒蛇小蛇文化节
蟒蛇为什么不会被猎物噎死
谁要一条小蛇
柯尔特蟒蛇转轮手枪
小蛇跳舞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好饿好饿的蟒蛇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