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2016-05-14 11:55应航青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后护理

应航青

【摘 要】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0例DVT产妇,分析其发生原因、防治与护理对策。结果:治疗与护理后,所有症状均得到了消除,治疗10~15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可能性,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 护理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产后14天是这种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界限,通常患者会表现为下肢疼痛、行动不便,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为此,本次研究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实行优质护理的临床资料,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10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产妇中的40例,这些患者均发生DVT,均为单侧肢体,其中右侧8例,左侧32例,其年龄在22.3~33.5岁之间,平均年龄(24.3±4.2)岁,共有11例为阴道分娩,29例为剖宫产。患者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下肢肿胀等问题,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血栓并家族史。

1.2 方法

将患肢抬高,利用溶栓、抗凝及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肿胀患肢进行外敷,使肿消散,14例患者防治下腔静脉滤网,其余患者均行静脉内置溶栓术,40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全面护理。

2 结果

40例患者实施相应治疗与护理后,所有症状均得到了消除,治疗10~15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3 讨论

3.1 护理措施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孕产妇在产后其静脉血液凝结于下肢深静脉血管的一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孕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原因在于孕产妇分娩以后,其胎盘黏膜将会释放出大量凝血酶,增强凝血因子,这种情况下产妇血液成分将会出现变化,最终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会行动不便,并感到疼痛,对其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具体来说,应该从药物护理、心理护理、早期运动护理等方面着手,改善产妇的临床症状。

①药物护理

严格按照医师要求与凝血指标进行溶栓治疗与抗凝药物护理,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及时调整肝素与尿激素用量。用药之前应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用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用药之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征象,特别留意是否有呕吐、头痛及意识模糊等迹象出现。

②心理护理

由于下肢症状、疼痛,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烦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并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③早期运动护理

产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一同帮助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将一个软物品放在患者脚后跟处,这样小腿就会处于一种悬空的状态,然后护理人员和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伸屈运动、被动内外翻运动等,每分钟持续15~20次,运动结束后应进行相应的按摩。

3.2 预防措施

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分别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该观点由Virchow在1856年提出,目前已经被世界各国学者工人,同时静脉血栓还有另外一个公认的病因,就是骨盆对人体静脉压缩的宿便作用。Kamiga等研究充分证明了血浆C蛋白明显低于正常人,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血液会处于一种高黏状态。因此,要想避免出现静脉血栓,就必须从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着手,分别采取有效措施。

①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产妇产后卧床休息的时间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肠胃蠕动也随之变弱,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发生便秘。为了保证大便通畅,相关报道称有超过80%的DVT发生于左下肢,这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因此应该定期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运动,例如抬腿、膝关节屈伸等,必要时可以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改善患者肢体血流瘀滞的现象,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降低产生便秘的几率。

②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机械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及化学性因素等都会造成静脉内膜损伤,临床上造成静脉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注射了刺激性的药物,所以临床上通常会进行静脉输液,以提升静脉穿刺的技能,避免在同一静脉位置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可以避免药物外渗损伤皮肤组织及血管。注意每次输液尽量不能超过48h,如果局部出现了静脉验证,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相应的处理。

③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血栓性栓塞病史妇女中,有4%~5%在人身期货产褥期发生了DVT,所以对于这些孕产妇,整个孕期、产褥期都要采用小剂量的肝素进行预防治疗,皮下注射5000U/次,每天两次。术后应对患者是否有高凝状态发生进行严密监测。

3.3 小结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直接相关,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不会出现产后大出血。产妇妊娠过程中胎盘会产生大量的雌性激素,足月时该雌性激素水平会达到一个最高的水平,甚至增加到非妊娠期的1000倍,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肝脏会产生多种凝血因子,妊娠末期产妇体内纤维蛋白原增加量非常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孕产妇血液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中[2、3]。分娩过程中剖宫产、产伤等会使血管内膜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妊高症、前置胎盘等并发症都会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将会面临患肢功能丧失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肺栓塞,因此产妇下肢静脉栓塞的防止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毛莉.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3:84-85.

[2]李进. 浅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9:97-99.

[3]孙艳芳. 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06:104-106.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