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落地”

2016-05-14 13:27张贤金吴新建
化学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学生发展落地

张贤金 吴新建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共识和共同选择。对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一个一线教师普遍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落地”。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高中化学教师是否具备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期待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化学学科;课程改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03

2016年3月底,由福建教育学院主办的2016年福建省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专项研讨会成功举办,近150名高中化学教师和教研员参会。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内在省级层面大规模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研讨会的省份和学科并不多见。本次研讨会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问题。邀请了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专家、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等具体参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制订工作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通过专家报告,与会的高中化学教师和教研员普遍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新一轮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寄予厚望。研讨会结束后,对与会教师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与会教师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认为本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对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教研员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普及作用。然而,也有部分与会教师在问卷调查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如何“落地”?也就是说,看起来很美的“核心素养”怎样才能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层面得到落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虑。

一、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潮流,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各国普遍的共识和选择。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我国以培养学生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导向。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我国以“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导向。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中,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内涵,并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培养人的活动,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公民。每个时代对于公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要求的不一样,导致不同阶段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导向的不一致。张绪培认为,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1]。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崔允漷认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1]。余文森认为,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2]。

二、高中化学教师是否具备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研讨会过程中,和部分参会教师交流,让他们用专家们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来衡量自身所具有的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许多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如果用这样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自我评估,他们认为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并不高,并不足以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面对即将到来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许多参会教师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紧张和担忧。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和研究者,我们也在思考核心素养水平不高的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公民?

三、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核心素养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认为自己核心素养水平不高,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核心素养呢?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余文森认为,关键能力也称学习力,主要指阅读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力(深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力(良好的个性表达);必备品格主要指正确的是非观、富有教养、言行举止得当优雅[2]。从高中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看,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科本质观和学科价值观,主要涉及到化学是什么、化学不是什么以及化学学科内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问题[3]。在长期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和高中化学教师有较为广泛的接触,在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高中化学教师普遍阅读力和表达力不够强,思考力较好,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教养和言行举止情况因人而异,不同教师之间有一定的差异。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对化学是什么、化学不是什么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化学学科内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甚至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从来不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最经常遇到的尴尬就是,有学生问化学教师“学化学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化学?”“化学学科究竟和语文等其他学科有什么不同?”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只能告诉学生“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相联系,非常重要”“化学很有用,你以后就知道了”“因为要考试,所以要学化学”,除此之外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说不出其他。对于化学学科究竟和语文学科有什么不同,化学学科有什么特质,许多高中化学教师更是很少或从来没有思考过。

四、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得到有效培养,其关键和核心在于教师应该具有核心素养。只有教师具有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才有其可能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认为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将教师核心素养水平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考评指标,从行政手段上传导压力促进教师自觉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二是教师培训或教研机构的培训或指导。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或教研机构,应该主动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训或教研主题,组织专题培训或教研活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并组织高中化学教师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同时,教师培训机构或教研机构应该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教师核心素养方面的缺失,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课程或教研讲座,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改善和提升核心素养水平。三是教师要自觉反思与行动。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反思自身存在的差距,通过培训、教研、教学实践、自学、反思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

五、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教师自身具备了核心素养以后,要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认真学习即将颁布的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好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特别是学业质量标准,因为它将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基于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可以相关主题(或大观念)和任务为主线整合教材、重组教材、激活教材,使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教材(课程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要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单元设计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钟启泉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他认为这种单元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的叙事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4]。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要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在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要采用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基于体验式的合作和探究的建构式学习。

总之,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核心素养”,并以“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尽管目前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没有颁布,但是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很有必要及早抓紧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并认真反思自身核心素养水平是否能够胜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通过培训、教研、教学实践、自学、反思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为即将实施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张绪培,崔允漷.教育沙龙: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J].光明日报,2015,12:8

[2] 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1-13

[3]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4] 钟启泉.学会“单元教学”[J].中国教育报,2015,6:12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学生发展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浅谈化学教学评价方式
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探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从三个角度欣赏化学学科中的“美”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难忘落地大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