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写作教学与实践环节

2016-05-14 03:56蒋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学生环节文章

要把作文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处理好作文实践的各个环节的关系。作文教学三环节包括观察,调查访谈,博闻强记,熟读精思。文章评阅包括全批全改、重点批改、互批互改。写作教学还要科学进行文章讲评,使作文走向良性循环。作文几个环节的良性互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绽放异彩。

作文课教学,包含作文基本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作文基本知识教学,属文章学的范畴,研究作文现象、探讨作文原理、论述作文规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维表述与信息传播的学科。作文实践,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创作的精神活动,是学生交流思想、传播经验、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重要根据和手段,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既使中学生得到知识教育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使中学生在作文实践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虽然作文课教学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与盲点,但是这不足以忽视作文课的设置,否定作文课教学的价值。相反,在现代社会中,作文知识的习得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作文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工具,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实践发展的同时推动知识的更新。要把作文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处理好作文实践的导、改、评三环节的关系。

一、作文教学三环节

中学生的作文一般表现在记叙文、散文、微型小说、叙事诗、故事、新闻、消息、通讯、应用文等的写作上,教学中要把叙事类文体的指导作为重点。写作实践上,要求学生把写作材料的搜集、储存、改造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形成文章血肉的关键。必须强调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观察是获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路径。高尔基之所以能写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体小说,是因为他有坎坷的生活经历,对笔下的生活有深刻的感受,所用的材料完全是从自我生活中搜集的。当然,通过观察采集材料,并非简单地到实际生活中去“拾取”、“抄录”各种各样的现象。作者观察的本领在于能及时、敏感、快捷地捕捉生活中的典型而富有表现力的现象,然后借助它把呈现在自己心头的感受用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如果散在生活中的现象或零散的意念,不能被迅速及时而敏锐地捕捉到,它很快就会从你眼前溜走。材料随处可见,中学生需要练就一种能够从生活与实践中观察、体验、捕捉材料的能力。观察又是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体验。其审视方式,按对象分有观察人、观察物、观察事、观察景;按来源分,有随意观察、重点观察;按范围分,有局部观察、准确观察、整体观察;按程度分,有表面观察、深入观察。只有做到深入细致地多面观察,准确观察,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

(二)调查访谈。记叙类文体材料的获取,尤其是记他人他事的,离不开调查访谈。调查访谈,正确地认识实际,获得的材料往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报道、消息、通讯的采访与写作就是如此。写作者若不深入实际,道听途说,写出来的东西是值得怀疑的,可能产生误导,引发负面效应。

(三)博闻强记,熟读精思。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时时都去亲身实践,大量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来自于阅读中的博闻强记。为写好作文,要正面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有的学校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写作实践,写作诗歌、小小说、散文、日记体、随笔等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写作环节链条上的些许体会和收获。

二、文章评阅

这是写作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有人认为,中学生写作不同于小学生作文,他们能自觉写作,自觉修改,写出成文的东西,因而,教师的批改任务可以减轻了。其实,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观点。诚然,中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行为能力,他们作文的动机不必完全来自于老师,即使老师不作批改,他们照样可以在欲望的驱使下继续写作,从而实现在语言表达上的审美观照和自我完善。但是通过批改,教师就会获得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学生身体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他们的潜意识深处仍保存了大量的依赖性因子。这些因子在外因的刺激下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弱化、消极的效果。假如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动因不予启动,他们很可能逐渐丧失动因,变得“懒”起来。长此以往,对生活、情感产生了麻木、愚钝的审视倾向,不爱作文了,或者写不出像样的作文了。二是积极效果。在学生心里,教师及其形象具有某种神圣性,在作文批改中,哪怕是只言片语,一句鼓励的话,很可能大大激发他们的作文热情,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以至在下次作文前,先产生被“审阅”的期待心境:老师对我的作文感兴趣吗?为博得老师的“喜爱”和“偏好”,他们采用了奏效的征服技巧,那就是作文态度认真,构思严谨,尽最大努力写出好文章。因此,重视并做好作文评阅是中学作文实践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批阅环节中,可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全批全改。对学生的作文从头至尾,从字、词、句至段、篇进行逐一读解。主要是发现文章的闪光点,加以眉批、尾批或划注,体现出肯定性的评价态势。虽然这种手把手式的笨拙批阅方法耗时费力,伤神损体,可是效果好,教师能掌握整体情况,学生普遍认为,老师极端负责任,切实关心和体贴他们,心理上亲近老师,从而能树立教师的崇高形象,更有利于促进的教学。

(二)重点批改。因时间、精力所限,每次每篇作文详批详改,工作量太大,为解决好这一矛盾,学期中后期的作文批改,在已掌握班级整体情况的条件下,选取程度好和程度稍差,或中间级次抽样的方法批阅,有针对性地提出批阅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效。

(三)互批互改。可激发学生的批改积极性。学生对学生的批阅,建立在对等的平台上,基本剔除了预成式的偏颇,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首先,教师可确定改阅标准,提出改阅样本,然后学生人手一份同学作文,进行仔细批改。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他们的评价虽然比老师更尖锐,但却能够促进情感的交流。

三、文章讲评

这是写作教学实践的终结。面向全体同学进行作文讲评。首先,教师总结整体批阅情况,归纳出共同点,要联系作文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达到活的知识与活的实践的互证。其次是典型的示演,优秀作文当场宣读,由作者结合作文谈写作体会,这种近距离的交流,比起分析名家范文,更具效应。读好作文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作文念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发自内心的赞叹、羡慕和心理认同。为强化对习作范文的了解、评价,还要办专栏,以搭建展现学生成就感的平台。

如此一来,在作文知识课教学上,师生变得轻松自如,学生的作文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学生积极投身于作文的实践,以青春的热情抒情言志,勃发出生命中亮丽的光彩。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之中,在生活的大海洋里淘拣金,任意遨游,获得大量直接的、感性的材料,通过大量的日记、随笔、诗歌、散文,通讯、调查报告等等的训练,让作文走向良性循环。作文三环节的良性互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浩.追求精致课堂:例说语文课堂教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段昌平.语文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蒋玲 黑龙江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154600)

猜你喜欢
中学生环节文章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