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016-05-14 08:56杜厚芬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杜厚芬

摘 要: 由于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表达、拟人化的表现等特点,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至关重要,其作为儿童接触的主要文学样式在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及健全人格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童话 语文教学 意义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以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出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海的女儿、美人鱼、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无数经典形象。它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纯洁优美,如文学作品中一颗晶莹的珍珠成为当前儿童最喜爱的文体之一。童话对儿童的重要性,可以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概括:“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2]将童话放到重要的位置,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高度重视。童话凭借自身特点及与语文教育的天然关系,大量进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据统计现行三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共选录童话作品101篇[3],可见童话已成为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小学教育的高度重视。

童话浓郁的想象、幻想色彩与儿童纯真的生命形态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它的教学价值在于有效满足学生发展想象、开启思想并适合于儿童的个体发展,尤其是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像给孩子们插上会飞的翅膀,将他们带入温暖深情的童话世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小学语文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从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看,童话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儿童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不足,很难对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而要解开儿童心中的疑虑童话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童话是一切假设的栖息地,可以给我们钥匙,帮助我们找到通往现实的新途径”[4]。童话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这个世界并赋予他们评价世界的能力,促使儿童提高认识、丰富情感、磨炼意志。童话与儿童的成长有某种天然的契合,周作人曾说:“童话在儿童生活上之必要,因为这是他们精神上最自然的食物,倘若不供给他,这个缺陷永远无物能够弥补。正如小孩单吃淀粉质的东西,生理上所受的饿不是后来给予乳汁所能补救的一样,吸收童话的力不久消失,除非小孩有异常强盛的创造想象力,这方面精神的生成大抵是永久的停顿了。”[5]可见如果没有童话可能会对儿童想象力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失。心理学家认为,低学段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思维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常常凭借具体事物、事件、言语进行思维表达,富于想象是这一时段儿童的年龄特征之一。实际上,儿童比成年人更喜欢想象,往往在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同情、对丑小鸭新生的欢呼中、对美人鱼的死而沮丧时、对小动物的生活向往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不难看出,简单的童话故事同样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儿童在童话世界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会一直伴随他们的成长历程让他们体会善良的价值、宽善的美好。童话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幻想,这是最自由、最丰富的想象。幻想是童话反映生活特殊的艺术手段,也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样式。童话可以将现实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轻松化,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深层次的道理,培养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能力。例如《与众不同的麻雀》讲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小麻雀,在备受其他麻雀的谴责下,因为站立方向与大家相反却意外发现了要偷袭的大花猫,及时通报麻雀群,救了大家命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精练,带给人以阳光的力量和美好的感动。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入手,紧抓童话语言生动、动物人格化、想象力丰富的特色做文章,完全可以让孩子们成为课堂及这篇童话的主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童话之美。生字教学部分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容易读或者难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学习,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动作辅助等方法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在童话续编环节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独立思考。有的说“这群猫口逃生的麻雀们飞到了另一片树林,他们又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有的说“小麻雀,下次我要同你一起站在与大家相反的方向,我们一起当侦察兵”;有的说“小麻雀,真对不起,我们那样谴责你你还救我们,真是太感谢你了,我要向你学习”;还有的说“可是小麻雀,下周我们的飞行比赛你可要跟我们保持一致呀,不然我们就得不了奖了”。简单的课文内容想表达的情感在这一个环节得以全部凸显,这样不仅尊重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接受了童话中稚气、天真的语言的感染,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童年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它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文学是以语言变现想象世界的艺术,在文学教育中将语言转变成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的过程,而文学教材中的童话所表现的幻想世界促进儿童的想象力的发展则具有更大的作用”[6]。童话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为儿童营造广阔的想象空间,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想象力的快速提升。我们在童话教学过程中,要针对童话的这一特点因材施教,为儿童确定不同的想象力培养目标,不断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此外,童话通常被称为“童话故事”,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实际上,童话最初起源于口头文学,是为儿童编写讲给儿童听的故事,这就使得童话具有容易记忆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往往以“很久以前”这样近似公式化的语言开篇,故事情节梯次展开,儿童在聆听过程中对故事进行整体把握并能给儿童留下鲜明的形象。因此,要确定适宜的童话教学内容,就要充分抓住童话的“故事性”,让学生在讲叙故事中把握语文学习。在童话教学中,讲述故事并不是让儿童从头到尾机械式的陈述,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故事情节式”模式让学生在把握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在此基础上可以锻炼儿童更好地记住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内容。教师要从童话“叙事性”的角度确定和把握教学内容,让儿童真正走进童话,把童话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抓手。

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弱化其教化功能,让孩子们在童话中徜徉,享受其温暖、温馨、纯净和真诚才是语文教育的真谛。童话的语言较一般文学语言更具形象性、情感性和含蓄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并发自内心,与儿童自身的语言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与作者和相关人物进行思想交流。同时实行童话教学更能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童话能够将非人类的东西赋予其生命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行为。童话中人格化的角色虽然不一定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但他们具备某些人类的特点并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适应儿童的性格特征,容易被儿童接受。此外,童话的语言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蕴意的变化能够随着儿童生活及学习体验不同而变得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诠释,培养儿童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让儿童在丰富优美的童话语言环境中“畅游”,以此达到培养儿童语感的目的。

由于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特殊作用,有效提升童话教学的水平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童话教学素养,自觉在拓展童话阅读空间、体验童话魅力的同时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及鉴赏、创作童话的能力,并且积极参与或组织相关童话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改进童话教学,让童话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真正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才能达到有效保障童话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正视童话的文体特点,抓住童话想象性、幻想性、叙事性、简洁性等特点,在给学生解读过程中确定出该篇童话中最应该教的内容即这篇童话的独特价值,带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

有道是教无定法,就单篇童话教学而言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所选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根据童话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同年龄段的童话教学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低学段的童话教学应以讲故事、指导学生朗读童话为主;中学段的童话教学应放在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和自主表演上;高学段的童话教学应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为主。

总之,童话用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简洁的语言给儿童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样不仅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丰富童话教学方法,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从儿童的角度对童话作品进行重新诠释,确定出每篇童话独特教学价值就是“最应该教”的内容,在给儿童带来最佳审美体验的同时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5).

[4]韦苇.世界童话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56.

[5]周做人.周做人自编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8.

[6]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