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根在草原

2016-05-14 22:56赵欣然
检察风云 2016年8期
关键词:达茂旗老潘草场

赵欣然

一名“游牧检察官”的成长史

从小在牧区长大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潘志荣,在达茂旗当了整整三十年的检察官,他的人生一刻未离草原,他说:“法律有时是冰冷的,但如果一个检察官的心是热的,就可以用法律的睿智照亮草原人民的世界。”

达茂旗,地处我国北疆,草原广袤。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在这里打响第一枪。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故事,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潘志荣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是我家周围的牧民们一分两分、一毛两毛地凑齐了我的学费。破旧袍子的蒙古族阿爸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米尼乎,赛索日嘎来(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中专毕业时我毅然放弃更好地工作条件,选择回牧区工作。”

潘志荣对蒙语并不陌生。但到检察院工作后,发现自己那点蒙语日常用语根本派不上用场,和牧民沟通法律程序、讲解法律知识就得连比划带猜,牧民一脸茫然,他急得满头大汗。多次碰壁后潘志荣发现蒙语像一把钥匙,只有掌握它才能顺利地和牧民们打成一片。

在那之后的整整十年里,每天天刚蒙蒙亮,小镇的人们还在梦乡,他就起床骑上自行车去院里学习了,记词根、练口语,等到同事们来上班时,已经学习了三个多小时了。下班后,他还在院里背诵蒙语词义。白天,一有时间向身边的蒙古族同事虚心请教当地蒙语发音,一有下牧区的机会,他总是争着去,因为去了牧民家中的他就有机会练习口语了。翻烂了厚厚的一本《蒙汉词典》,自学了大量的蒙文、汉文法律书籍,达茂旗检察院多了一位蒙汉双语检察官。

一年之中,他有200多天在基层农牧区奔波,他用双脚丈量达茂草原1.8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走遍了全旗全部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过980多个牧场牧点与3400多户农牧民,这些情况汇集成了密密麻麻8万多字的潘志荣《民情日记》。自创“游牧检察官”办公模式,在牧区发放了5000多张“检民联系卡”,办理各类案件610多件。

2014年6月,潘志荣在对牧点的走访中,乌克忽洞镇的牧民告诉潘志荣,自己没有投保险,但在保险领取单上却有自己的名字。得到这一线索后,院领导要求潘志荣协助反贪部门进行初查。经查,乌克忽洞镇司法所所长王某,在担任乌克忽洞镇二里半村委会、大毛忽洞村委包片领导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二里半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张某,采取冒用村民的户名投保内蒙古政策性种植业保险,骗取了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理赔款1.4万余元。随后王某等人被立案侦查并依法提起公诉,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为啥牧民啥都愿意和您说?”检察室的年轻干警曾向潘志荣提出了疑问。“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人家来找你。只有你走进牧民的生活里,和他们一样粘上草原的露水和泥土,他们才愿意把你当做一家人,愿意和你说真话。”潘志荣说。潘志荣总结出了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要“会、懂、信、实”四字要令,会是会蒙语、懂是懂民俗、信是守诚信、实是干实事。牧民们因为他而觉得检察官很亲切,他们叫潘志荣“游牧检察官”,称他24小时开机的电话是“贴心一叫通”。

他是牧民们的好“安达”

“他对草原和农牧民有感情,对检察事业有感情,带着感情去乐此不疲地工作,这是一种境界。”达茂旗检察院原检察长朝格苏力德曾这样评价潘志荣。

在牧区工作多年,潘志荣为牧民们解决难题无数,换来了牧民群众的信任,他们都把潘志荣当成自家人看待。“老潘在牧区可受欢迎了,和好多牧民结成了‘安达。不佩服都不行!”同事们都这样评价他。

一年冬天,达茂旗下起了大雪,图不沁的孩子在家过完周末,要回旗里上学,可没过膝盖的大雪阻挡了返校的路。图不沁试着骑摩托车送孩子,可刚走不到五十米就被积雪困住,没有办法只好试着给潘志荣打电话。老潘立即从朋友那借来车赶往图不沁家。看到驱车120多公里专门赶来的“雪人”老潘,五尺高的蒙古族汉子落泪了。

说起和潘志荣的交情,平时说话粗犷的图不沁,话语里却呈现出一份细腻,好像他们之间的事情是昨天刚刚发生的。1996年,26岁的图不沁与额尔登酒后发生冲突,致额轻伤。公安机关立案后,要求图不沁道歉,并赔偿医药费。可图不沁拒不承认打伤额尔登,以家庭困难为由,不愿赔偿。案件移送检察院后,潘志荣审查了案件情况,对他进行释法析理,讲明利害。潘志荣耐心教育他:“你们是好朋友,不能因一时冲动伤了和气,你毕竟伤了人,要承担起应负的法律责任。”在潘志荣的耐心劝导下,图不沁最终同意道歉并支付了赔偿金,被从轻处罚。

2003年,图不沁孩子的学费不够,因有困难一时间凑不上,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试着拨通了潘志荣的电话,老潘立即从家里拿了3000块钱送到了图不沁手里,让孩子顺利读了书。从此,图不沁认定潘志荣是他一辈子的朋友。

2006年,巴音花镇遭受了罕见的旱灾,图不沁家的草场无法满足羊群吃草的需求,只能靠买草料来喂羊群。可是买草料的钱没有着落,图不沁犯愁了。听说此事,潘志荣让他带上相关证件去银行申请贷款,自己给图不沁当起了担保人,通过贷款解决了图不沁的燃眉之急。就这样,他为图不沁连续担保了6年。每年春季图不沁家都要买草料,因离着镇里远,草料车根本不给送,每次都是潘志荣给图不沁和他附近的几家牧民联系车,装好草料再给送来。

20年过去了,在潘志荣的帮助下,图不沁从家徒四壁,到牛羊满圈,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在图不沁家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当年老潘办了他的案子后对他说“有困难找我”。“十几年了,我也记不清麻烦过潘哥多少次,但他一句怨言都没有。他是牧民的活雷锋,是我们的好安达。”

而他自己,一件羽绒服穿了8年,袖子上破了个洞往出钻毛絮,他就用透明胶带贴住接着穿;给儿子买运动鞋,为了能让他多穿两年,专门买大一两个号的,让他垫了3层鞋垫穿。

在我们达茂草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潘志荣。”牧民们提起潘志荣,都骄傲地竖起大拇指“马奈潘达日嘎依科赛”——我们的潘检察官是好样的!他的家是牧民们的“招待所”,他的工资是大伙的“救急款”。

让草原多一抹绿色

在潘志荣看来,草场就是达茂旗的“颜面”,任何破坏行为都绝不允许。为了保护草原生态,2008年以来,达茂旗实施围封禁牧,每年为牧民发放的禁牧补贴高达上亿元。为了保障该项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牧民手中,受院党组指派,潘志荣带领干警走羊盘、进蒙古包,对禁牧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拉网式调查。他经常自带干粮,饿了就随便吃上几口。对牧民的各种诉求,他均详细作了笔录,足足记了3厚本,共保障了近10亿禁牧资金的安全运行。

2014年,巴音花镇巴彦敖包队105号的王某兄弟二人,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擅自将自家承包的近150亩草场开垦成耕地。潘志荣了解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大面积草场被破坏,一向坚强的潘志荣却落了泪,在他看来,这就是草原母亲的伤口。心疼之余,潘志荣想加强群众的草场保护意识,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在案发地开庭,邀请当地农牧民参加的想法。

后经院领导协调,旗法院首次在案发地对非法占用草场案件进行了庭审。庭审完毕,潘志荣又与旁听庭审的巴音花镇人大代表、牧民代表在案发地进行了座谈, “草场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作为草原的儿女,我们应该心生感恩,懂得爱护,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就去破坏呢?”入情入理的话语,为当地牧民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

2015年8月,潘志荣在巡访中,接到那仁宝力格嘎查牧民们的实名举报,反映嘎查书记朝某擅自将集体草场转移到自己儿子名下,套取国家禁牧补贴款,还把草场用围栏围了起来,牲畜饮水的唯一水源也被围在里面,生产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周边的牧民多次找到朝某,希望能留一个豁口饮牲畜,却遭到了拒绝。牧民们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没有得到解决。

潘志荣在五天里,走访了20多户牧民调查取证。经过艰难的取证,事情渐渐明朗清晰。嘎查书记朝某以第二轮草场承包时不慎遗漏部分牧民为由,伪造了机动草场遗漏问题处理意见和牧民代表大会会议纪要,将1800多亩机动草场转移登记在自己儿子名下,套取国家禁牧补贴款4万多元。 证据确凿,朝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2015年9月,检察院依法对朝某立案侦查,并对其刑事拘留。

消息传来,那仁宝力格嘎查的牧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位牧民紧紧握着老潘的手,眼睛里闪着泪,说:“你们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主心骨,我相信法律、我相信法律还是很公正的!”

老潘说过:“在牧区,草场就是牧民的命根子,守护好草原,就赢得牧民的心。依法处理好他们反映的问题,我们检察机关才能有公信力,牧区的和谐稳定才有保障。”由于常年下乡,潘志荣肠胃和心脏不好,还有风湿,一疼起来半夜睡不着觉。2013年,由于追查案件连轴转,潘志荣疲劳过度突发心脏病,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第二天同事们来医院看他。妻子含着泪说:“早跟他说不能这么拼命了,他嘴上答应,可根本不听。”潘志荣却以笑回之,几天后,他又一如既往的下乡、整理案件忙了起来。

三十年来,他从知识青年成长为检察业务专家、党的基层干部,但是扎根边疆、立足本职为老百姓办事的赤子情怀,始终没有改变。达茂旗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工作环境艰苦,很多人到那里工作一段时间,便想找各种途径调离。潘志荣也曾有调到包头市工作的机会,但他以“更习惯牧区生活”为由选择了坚守。潘志荣最爱听的一首歌是《我的根在草原》,只有草原的孩子才能体会到这根是什么,是给予我们生命的源泉。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达茂旗老潘草场
祁连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老潘和铁头
达茂旗
内蒙古达茂旗查干哈达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王迅:“老潘”代表了社会中的大多数
千万别多想
雪峰下的草场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点特征和找矿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