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金先生的性格对其创作的影响

2016-05-14 05:56聂晨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巴金

【摘要】本文通过对巴金先生的生平及创作的分析,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对巴金先生的主要性格进行提炼,研究了他坦率、真诚、矛盾、延宕般性格对其创作的影响。将巴金先生的性格与创作相联系,最终得出了巴金先生的多重性格对创作产生了不同层面影响的结论,也从中增进了对“风格即人”的文学理论观的认识。

【关键词】巴金;多重性格;人格即文格;文学创作

巴金是我国二十世纪以来最为著名的以坦率真诚笔法阐释“我手写我心”的文学家之一。巴金曾表示:“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他心里那团熊熊燃烧的火是烧不尽的,他那满身永不衰竭的感情是倾吐不完的,他的爱与恨,他的彷徨迷茫、痛苦快乐都在他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道德传统与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相融合派生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构成了巴金人格的重要内涵,这种人道主义虽然有其抽象与唯心的弱点,但却成为了巴金反封建、反对黑暗专制的重要武器。独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巴金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使他形成抑郁、内向、宽恕、忍让的性格特征,也从而使其作品笼罩着一层深沉、抑郁与伤感的气氛。但无论如何,在巴金一生创作中他始终不倦追求的是人格的独立和完善,这是他人格构建的精髓,也是他的立人之本,这生动体现在他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生命价值的实现和道德的完善上。而且他还尤为重视人品与文品的和谐、统一,他人格中的正直、善良、真诚、仁爱的品格,既是他作文的情感依据,又是他做人的准则。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否认的是,他多重性格中也存在着矛盾、犹豫、消极等方面,所有这些也对其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巴金性格的多重方面

1、为人称道的坦率真诚

他出生于成都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庭,母亲对他的爱的教育是他懂得了爱与宽容,泛爱的思想像一粒种子在他的心里生了根,他从十五岁起就立志要献身祖国,直到二十三岁,他怀着忧郁与苦闷告别了祖国去国外留学,于是他想要用纸与笔写下自己内心的苦闷、悲哀、探索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这也就为他坦率真诚的表达提供了契机。在1929年到1949年间,他不辞劳苦地完成了约三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文革”发生后,他仍顽强地从事着译著工作。1972年他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妻子,但她仍能于痛苦中进行对自我的真诚反思,对往事的追忆,作品中体现的他的孤独彷徨、乐观悲观并存心态也正是他人生最真的写照。

2、延宕性格与积极消极情绪交替影响下的性格

他在《写作生活的回顾》里说到:“我底每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呼叫的目标,它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面前引诱我。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那样在后面鞭打我。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生活的变故让他的性格也不可避免的具备了矛盾的一面。在五四浪潮鼓舞下巴金怀着对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憎恨冲出了家庭,踏上社会以后他耳濡目染尽是人吃人、人欺人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善良敏感的品性使他不能面对黑暗无动于衷痛苦和郁愤时时冲击着他的心灵,而热烈坦率的气质又决定他不善于克制也鄙视伪饰。在作品中他始终敞开着情感的闸门散发着热情,宣泄着郁愤。这正是巴金坚持抒情释愤的心理基础,也直接决定着其创作风格的热烈、悲壮、明快。他的如哈姆雷特般的延宕性格使他对自己想要选择的道路信心不够,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青年们指引革命道路,但另一方面他又缺乏信心,时而对前路失去希冀。总体上看他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但是生活工作爱情上的一系列变化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时而感到身心俱疲但又斗志昂扬,对未来无望却又充满期盼……从他的经历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晚年他的孤苦以及他的艰难处境。想必那时的他抱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缅怀,总还是痛并快乐着的吧!

二、巴金的多重性格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

1、坦率真诚性格增强了其作品语言的真实性及可读性

巴金是一位使命感强的作家,文学创作对他来说是个人情思的寄植,特别是在他的散文随笔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坦率,他始终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敢于坚持向旧事物开战,敢于喊出真实的声音,可能正是这种语言的真实性让读者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地,他的作品在读者中有很大的感召力。从他后期的作品《小狗包弟》、《怀念萧珊》可看到他内心的不舍与痛苦,他毫不掩饰地向读者述说了他的过错、痛苦、以及对那些失去了的心爱事物的惋惜。他坦荡诚实的笔法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语言的真实性,让读者感同身受,很容易与其产生共鸣。在悼念过往时,他用“把心交给作者”让读者自然地感受到他用血与泪凝成的文字如同一团炽烈的火,他用热情恳切的语言燃烧了读者的心,讲真话也成了他独特的创作特点。

2、延宕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小说作品中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似性

在巴金的创作高峰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爱情三部曲》诞生了,与《灭亡》、《新生》一样,写了革命恋爱与当时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可以说是其前期作品主题的延续。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如《灭亡》中的杜大心、《雨》中的陈真、熊智君、《寒夜》中的汪文宣等等,他们都被肺病折磨,他对于这种疾病及其疗救的真切描写一方面可能是想通过此方式为关注疾病状态下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启示,另一方面也与他自己长时间被肺病烦扰有关。他的延宕性格还体现在作品情节的表现上,他迷恋于无政府主义鼓吹的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式社会理想,把缺乏组织纪律、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无政府主义革命者,视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中坚力量,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社会实践无情宣布了无政府主义革命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他也因此感到了深重的矛盾和苦恼,而坦诚的气质又使他不愿掩饰这种苦恼,所以便如实地反映在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之中:一方面,他把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者作为歌颂的正面主人公,在作品中极力描绘他似的反抗斗争、强调他们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行文落笔带着诗意的赞美,显示着热烈明快的特色。另一方面,他又如实地写出了这些青年的斗争在严酷现实面前的惨重失败。字里行间流露着烦闷和哀愁。给作品悲愤的格调添加了阴郁的色彩。《家》的大结局中他并没有指出觉慧的革命方向与道路,只简略的几笔。受自然主义大师左拉的 《卢贡—马加尔家族》的启发,他学习并采用了多部连续性的小说形式,他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写成的。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巴金先生多重性格的解读,分析了他的性格对他的创作带来的影响,总结出他的性格对作品语言真实性与小说人物形象及情节相似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袁振声. 酷似“真人”、“活人”——论巴金形象营造的美学追求及其真实性[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01):63-69.

[2] 李掖平. 论巴金创作风格的成因[J]. 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6(01):66-72.

【作者简介】

聂晨(1996—),女,汉族,湖北孝感人,长江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巴金
不愿意让他们等我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巴金的“不在意”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小巴金“认错”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