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元培实用主义语文观

2016-05-14 13:04陈思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蔡元培实用性语文课程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曾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活动影响深远。其中不仅有对教育的宏观看法和设计,也有对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微观方面的建树。学习和探讨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能为当代语文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对解决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推进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蔡元培身处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内外不同势力的相互撕扯之中。清政府一方面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专制统治,牢牢地控制着民众的思想;另一方面,对外软弱妥协,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处于挨打落后的局面。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新兴的知识分子纷纷挺身而出,投身于反清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队伍之中。蔡元培在这个历史时期,也积极参与革命事业。所不同的是,蔡元培致力于教育事业,主张教育救国,并形成丰富的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观其一生,我以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形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萌芽阶段。他6岁进家塾,学习“四书”、“五经”,学作八股文,16岁中秀才,后担任过塾师。学和教的实践,使他充分了解旧式私塾学馆里教授的内容和方法。后来又因很多缘故得以博览群书。在自己的这种特殊的经历中,他从正反两个方面痛感到传统学塾中“读书为应考”、受种种不合理约束的流弊;痛感到旧式学塾死读硬背,养成学生读书不动脑的坏处;痛感到那些连成年人都“解释不明白”的经书对脑力发展的阻碍。

其次,发展阶段。蔡元培目击维新变法的失败,认为应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1989年,其辞官返乡,任职南洋学堂。此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语文教育方面,蔡元培提倡“自由读书”,还亲自编撰小学国文教科书。

再次,升华阶段。之后蔡元培赴国外游历、学习,接触到西方的哲学、美学、心理学,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初步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归来之时,他决心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的改革,认为应废除清末的教育主张,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废“尊孔”立“自由”和废“经课”立“文科”的建议。

最后,成熟阶段。在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整顿北大学风。如改变学生观念、提倡成立各种社团、调整学科充实文理法等。在这一阶段,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

蔡元培所生活的时代虽面临着民族危亡,但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勇于投身于抨击旧教育制度,提倡新的教育观念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希望救民族于危难之中。

二、蔡元培的实用语文教育思想

蔡元培在对其教育体系的阐述中着重有对语文教育的论述,他对于语文教育的独到见解是与其个人经历、时代环境紧密相连的。蔡元培在“五育并举”中提出的实利主义充分渗透在其语文教育之中。他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认为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要全国的人能写能读”。所以研究蔡元培的实用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语文课程的目的

在旧社会,平民百姓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学堂只为官家子弟设置。教育的普及性很低,文化层次分级严重。到了科举时代,虽普通人也可受教,但更多的人读书只为求得一官半职。科举制度的存在使得旧式教育死板、单一,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旧式教育功利性显著,学校也因此为科举制度服务,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旧教育制度满足了封建统治的要求,却也牢牢地限制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思想,并阻碍着新思想的传播和发展,造成国弱民愚的情景。蔡元培针对科举制度存在的多种弊端,提倡改变教育以救国。他认为语文课程的目标应为“要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把语文归为练习工具的课程,即通过文字的学习来记录已有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做更深的探究,而且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质。他认为学习语文课程最主要的是要有助于学习语言文字,掌握表情达意的方式,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屏障。

蔡元培对于语文课程目标的提出和定位独树一帜,是挽救民族危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蔡元培希望通过语文的普及,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国家的进步。语文的工具性是当前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的一大性质。因此,研究蔡元培语文课程目标中所体现的实用性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目的,推进新课改有深远的影响。

(二)语文教学的方法

语文教学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在其语文教学思想的论述中,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阐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五育,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社会建设者。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语文学科作为提高国民语言、思维、文化、思想等基本素质的主要学科,是体现五育并举、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革新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观,摒弃用“死的方法学习死的语言”的旧式语文教学认知,代之以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实用性呢?蔡元培认为,传统语文教学遵循“学文为中举”的风气,所学的文章大都是“不通于今人喉舌的死语”,所学的知识都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因而必须下大力革新,凸显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为适应生活、工作、学习之需,他下令小学废止读经、大学取消经科,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建立现代语文教学的新体制;提倡多学习“应用文”,即语文学习应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文体为主,教学中更应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教学;在《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中指出:“国文部的毕业生,是教中学学校或师范学校学生的,这些学生若是要做文学家,我们就教他有情的美术文;若是要做技巧家的,我们就要教他技巧的文章;若是要学文章卖钱的,我们就要教他撰墓文怎么做。可是这些学生都是研究学问的,是将来要去社会上做事的,因研究学问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教他实用文。”由此可以看出,蔡老先生强调实用性文章的设置和学习,尤其是实用文的写作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改正重文轻笔的错误观念,树立文笔并重的正确观念,从而使实用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语文教材的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对于语文教材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学习,更要包括教科书以外等参考书籍的学习。语文教材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蔡元培对于语文教材的看法怎样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语文观呢?

蔡元培说旧式教材选文“大率偏于文学之性质,不必悉合乎伦理,很多学者不知其所以然,而泛泛模仿之,教者亦不言其所以然,而泛泛然评改之……”,忽视了教材对于讲堂和学习的重要性,殊不知不合理的安排和选编会影响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科学性,最后影响整个教育质量。所以蔡元培指出,教材在选择文章时要符合运用实际的文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只有“模范文”。他主张教材选文要注重实用,教学中不仅应多学习应用型文章,也应该学习诗歌、小说、剧本类的美术文,以白话文为主,文言文为辅。教学内容既要传承优秀文化,又要为现代生活之所用,杜绝泛泛而谈,脱离实际。

三、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蔡元培针对当时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而这些问题在当下依然或多或少存在着。其语文教育思想具有的时代性、实用性、科学性等特点,也为当下语文新课程改革指点了方向。根据他的实用性语文观念,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教材的编写者来说,要兼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主要以白话文为主,兼顾文言文等;对于学生来说,更要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发挥主动性,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沟通课堂语文和课外语文,拓展更多的学习空间,发现和运用语文的实用价值,培养自己的语文素质,更好地提升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金林祥.《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M].1994年11版第一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王天娇.《蔡元培语文教学方法观刍议》.《专业教学研究》2015年16期。

[3]毛红江.《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05期。

[4]申晓辉.《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探析》.《探索争鸣》2011年03期。

[5]林霖.《综述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正始中学。

[6]马千里.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 2002(04)。

[7]曹洪顺.蔡元培与现代语文育[J].中学语文教学.2002(02)。

陈思雨,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蔡元培实用性语文课程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