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2016-05-14 20:24许丽丽郑军肖又莲
现代情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普渡大学美国高校图书馆

许丽丽 郑军 肖又莲

〔摘要〕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发展概况,阐述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实践案例,总结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有益经验,即注重用户需求评估、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采取多样化教学评估方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美国;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费亚尼亚理工大学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3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75-0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ies,and elaborated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practice cases of Purdue University library,library of University of Minnesota,as well as University Library of Virginia Tech.This paper then sumed up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including focusing on user needs assessment,developing embedded data literacy education,developing extensive cooperation relations,along with taking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data literacy education;united states;Purdu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nnesota;Virginia Tech

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兴起,数据素养作为数据利用、管理和共享等一系列技能的组合,已逐渐成为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必备能力。开放数据运动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科研人员可获取数据的范围和深度,也对其数据利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催生了数据素养教育的需求。因此,国外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大力开展数据素质教育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和实施方式的总体介绍[1-2],具体、深入的案例研究尚不多见。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起步早,且较具代表性,本文对其数据素养教育发展概况加以考察,并选取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1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发展概况

随着科研数据的重要作用被广泛认知,越来越多的美国联邦资助机构对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提出明确要求。早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对资助金额超过5万美元的项目提出数据共享要求[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也制定了数据共享政策,要求受其资助的科研人员与其他科研人员共享研究数据,并于2011年1月,开始要求基金项目申报者在提交项目申请时,必须包括不超过两页的数据管理计划,用以说明如何遵守其数据共享政策[4]。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EH)随之也要求基金项目申请必须包含数据管理计划[5]。这些资助机构政策的发展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服务和数据素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履行资助机构对数据管理和共享的要求,美国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数据馆员、数据专家等职位,引进数据专业人才,积极开展数据管理服务和数据素养教育活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专业信息人员等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专题研讨会、培训课、在线课程等多种教育方式。其教育内容涵盖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元数据、数据储存和共享、数据法律和伦理、数据长期保存、数据管理计划及数据工具利用等各个方面。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还建立数据管理的相关资源导航、提供数据管理咨询服务,开辟数据实验室等数据服务实体空间,作为数据素养教育的辅助手段和有益补充。美国高校图书馆逐渐形成了面向多元教育对象、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并举、教育服务与实体空间相融合的数据素养教育服务体系[2]。

此外,美国高校图书馆还承担了数据素养教育的相关项目。2011年,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学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资助了一个跨机构的数据信息素养(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DIL)项目,由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康奈尔大学等4所大学的图书馆共同承担。该项目旨在发展面向特定学科研究生的数据素养教育,4所大学图书馆组建了5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针对不同的学科。各团队在审视学科背景的基础上,对该学科的专业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数据管理教育需求访谈,确定适用于该学科背景下的数据素养核心技能,进而针对其特定的学科需求和实践基础发展相应的教育方式[6]。

2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实践案例

21普渡大学图书馆

普渡大学是一所在科技和工程领域领先的大学,科研数据对其研究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渡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开始很早,两名图书馆员在2008年就与地球和大气科学系的教师共同开设“空间地理和数据监护”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题围绕空间地理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数据发现和获取、数据转换和处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元数据和数据共享等。该课程为学生提供数据管理工具和数据管理的实践案例,学生结合其参与的研究项目,学习空间地理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等各种数据技能[7]。

普渡大学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将数据素养教育整合到现有的专业课程,具体实践有原子能工程学院的“原子能工程必备交流技能”和科学学院的“科学与社会重大问题”课程。其中,“原子能工程必备交流技能”课程的目标是帮助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发展写作与专业交流技能,由原子能工程学院的教师和学科馆员共同讲授。2013年秋,该课程增加一节数据入门课,由学科馆员讲授数据的概念、工程数据利用的核心技能及如何利用数据仓储。“科学与社会重大问题”课程的目标是将科学知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发展专业交流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科馆员与该课程教师密切合作,将数据素养教育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并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练习各种数据技能。如“数据驱动的自然灾害决策”这一作业,要求学生选择某种自然灾害影响的一个地区,查询相关数据并评估数据的质量和可信性,进而整合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一个自然灾害政策建议[8]。

此外,普渡大学图书馆还尝试开展嵌入项目团队的数据素养教育。社区服务工程项目中心(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ommunity Service,EPICS)是普渡大学设立的一个实践学习中心,其目标是针对当地社区服务机构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工程项目,支持本科生发展工程设计应用技能。这些工程项目大多需要编制软件代码,EPICS设立研究生教学助理对学生实践加以指导。普渡大学图书馆馆员与研究生教学助理合作,将数据素养教育嵌入到工程设计项目,具体包括:为项目团队提供数据管理技能培训、参与学生设计成果的评价、出席学生的项目讨论会为其提供相关咨询及数据管理方案[6]。

22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

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数据管理专题网站,并自2010年起,每年循环提供关于数据管理的系列专题讲座。该讲座结合各学科数据管理的实践案例,以研究生为主要对象,旨在帮助其在科研生涯的早期阶段打下良好的数据管理基础。研究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登记参加讲座,院系或科研团队也可以进行集体预约[9]。

在IMLS资助的数据信息素养项目中,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对土木工程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开展访谈,了解数据管理需求,确定研究生在数据管理技能方面存在的缺失和有待加强之处。以此为基础,2012年秋,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利用E-learning技术和工具,结合近年来举办的数据管理讲座内容,开发了面向研究生的在线数据管理课程。该课程共有7个内容模块,包括数据管理入门、数据文件编制、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访问和所有权、数据共享和再利用、数据长期保存、数据管理计划。每一模块下包含对应内容的文本介绍、教学视频、作业,以及相关工具和资源的链接。学生可以自行注册和学习该课程,需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完成包括创建和编制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共享和保存等内容的数据管理计划[10]。

为了更好地推广在线数据管理课程,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还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参加研究生的集体讨论会,当面向其介绍该在线课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数据管理的重要意义,作为对在线课程的必要的补充[10]。

23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

在数据素养教育方面,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为研究人员和科研团队提供关于数据管理计划的培训及咨询服务,并建立了数据管理指南,汇集相关的资源和工具。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还与本校的科研管理办公室、研究生院以及弗吉尼亚大学的数据管理咨询工作组合作,于每年1月份举办研究生数据管理冬令营活动,帮助研究生提升数据管理技能[11]。

2013年春,为进一步推进数据素养教育活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数据素养咨询团队(Data Literacy Advisory Team,DLAT)。DLAT是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其成员包括从事数据服务、学科服务、参考咨询、馆藏建设、教育和延伸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图书馆员,这些人员涵盖了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DLAT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一个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以便图书馆员在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时,可以针对学生、教师和职员等不同层次的对象,从框架中选取不同内容并灵活加以组合,建立与实际需求相对应的教育内容与方式[12]。

经过团队成员共同讨论,DLAT确定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根据数据技能层次的高低,将教育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级别。其中,初级内容包括对数据的定义、科研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类型、数据生命周期的概要介绍,中级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出版、保存、知识产权及大数据等相关问题,高级内容则包括由图书馆提供的面向特定学科的数据内容服务,以及图书馆与外部组织合作提供的深度数据知识培训;二是根据数据教育涉及的不同主题,将教育内容划分为数据伦理与责任、数据管理与组织、数据转化与互操作、数据共享与获取、元数据与质量保证、数据监护与保存等多个内容模块[12]。完善详尽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为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依据。

3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经验借鉴

31注重用户需求评估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实践中注重开展深入的用户需求调研,在用户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普渡大学图书馆馆员在“空间地理和数据监护”课前采取多种方式调查学生对于数据管理的兴趣和需求,以及学生关于数据库、GIS和编程等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信息技能及数据技能进行评估,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技能层次确定教学内容[7]。在IMLS资助的数据信息素养项目中,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4所大学图书馆的项目团队,结合以往的研究和实践,确定了关于数据信息素养的一系列核心技能。项目团队对各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开展数据管理教育需求访谈,要求教师和研究生就这些数据技能对其自身研究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发展了专题研讨会、讲座、在线课程、嵌入式馆员等不同的教育方式[6]。

32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相关调研中发现:数据素养教育需求具有学科化特征,不同学科领域数据管理和利用的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而数据素养教育的最佳方案是将数据管理技能学习与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及科研任务相整合,使其在研究生涯的早期阶段即形成良好的数据管理和利用习惯[8]。因此,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包括嵌入专业课程和嵌入科研团队等具体方式,以普渡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最具代表性。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将数据技能培育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展关于数据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数据选择、评估、利用等技能,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据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进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3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实践中,积极发展各种合作关系。首先,推动图书馆员工的内部合作。数据管理服务和数据素养教育对图书馆而言是新生事物,对图书馆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新要求。美国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设立数据馆员、数据专家等新职位,大力引进数据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则促进数据专业人员与学科馆员、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等工作人员合作,以团队化的工作模式来发展数据素养教育项目,从而既实现了图书馆员之间知识和技能的互补,为用户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也有助于图书馆员提升自身数据知识和技能。其次,拓展图书馆员与院系教师的合作。美国高校图书馆与院系教师在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合作传统,其数据素养教育也充分利用现有合作基础,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的实现即依托于这种更深入更密切的合作。此外,美国高校图书馆还与学校的科研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其他外部机构联合举办数据素养教育活动,促进数据素养教育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

34采取多样化教学评估方式

美国高校图书馆为更好了解和改进数据素养教育的效果,采取了多种教学评估方式。一是课中评估。如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的在线数据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内容与自己参与的研究项目相结合,完成一个数据管理计划。负责该课程的馆员建立数据管理计划模板,并通过谷歌云端硬盘(Google Drive)与学生实现共享。模板内容与该在线课程各模块一一对应,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馆员则定期检查学生数据管理计划制定情况,并给予学生评论和反馈信息。该评估方式使学生能够即时应用所学的数据管理知识,有助于更好了解学生对数据管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10]。二是课后评估。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还采取课后评估的方式,在学生完成在线数据管理课程数月之后,发出在线调查,评估在线课程对学生数据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普渡大学图书馆,也在“空间地理和数据监护”课程结束后,在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调查各种数据技能的认知和掌握情况,以及改进该课程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该课程[7]。

4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可以概括为:经由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外部机构的广泛合作,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将数据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和研究实践密切结合,发展多元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并采取各种有效的评估手段,持续提升数据素养教育效果。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鄂丽君.国外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14,(1):101-105.

[2]朱玉奴,陈益君.图书馆数据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情报资料工作,2014,(6):106-109.

[3]NIH Data Sharing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Guidance[EB/OL].http:∥grants.nih.gov/grants/policy/datasharing/datasharingguidance.htm,2016-04-25.

[4]NSF Data Management Plan Requirements[EB/OL].http:∥www.nsf.gov/eng/general/dmp.jsp,2016-04-25.

[5]Data Management Plans for NEH Offi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Proposals and Awards[EB/OL].http:∥www.neh.gov/files/grants/datamanagementplans2015.pdf,2016-04-25.

[6]Carlson J,Johnston L.Developing an Approach for Data Management Education:AReport from the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j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13,(1):204-217.

[7]Carlson JR,Fosmire M.Determining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Needs:A Study of Students and Research Faculty[J].Libraries Faculty and Staff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2011,(2):629-657.

[8]Zilinski L,Nelson M S.Developing Professional Skills in STEM Students: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http:∥dx.doi.org/10.5062/F42V2D2Z,2016-04-25.

[9]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ibraries.Data Management Workshops[EB/OL].https:∥www.lib.umn.edu/datamanagement/workshops,2016-04-25.

[10]Jeffryes J.N,Johnston L.An E-Learning Approach to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EB/OL].http:∥conservancy.umn.edu/handle/11299∥156951,2016-04-25.

[11]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Libraries.Research data services[EB/OL].http:∥www.cdrs.lib.vt.edu/services/research-data.html,2016-04-25.

[12]Ogier A,Lener E.The Data Literacy Advisory Team at Virginia Tech:Developing a Content Model for Data Literacy Instruction[EB/OL].http:∥docs.lib.purdue.edu/dilsymposium/2013/posters/18/,2016-04-25.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猜你喜欢
普渡大学美国高校图书馆
英美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美国普渡大学研发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