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推动科研创新研究

2016-05-14 20:55何明举
现代情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技查新科研创新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的出现既为科学研究奠定了雄厚的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又为科研数据查找、分析和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查找目前科技查新所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通过整合查新机构资源打造科研大数据、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查新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科技查新;科研创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21

〔中图分类号〕G2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109-04

A Study of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by

〔Abstract〕The appearance of big data has provided the guarantee of abunda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eanwhile,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 to the search,analyses,and ues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Through analy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and find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this article especially pro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of building big data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of novelty search organization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velty-search talent team,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ty retrieval work and to further propel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Key words〕big data;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运而生。就科研领域而言,大数据有望改变或重构传统的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模式,大数据一方面给人类的科研数据信息存储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创造了数据挖掘和利用的巨大价值和机遇。本文将探索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查新机构通过资源整合、打造科研大数据等措施推动科技查新工作的科学发展,实现研究数据共享利用,从而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的科学选题,避免重复研究,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1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

11科技查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技查新是一项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咨询工作,是运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等手段,对某一领域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对待查的科研立项或科研成果或专题、专利发明的新颖性做出基于文献对比性结论的过程[1]。目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领域。因此,在科研课题申报中,即便是某一领域专家学者也不一定对所有科研信息做到全面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特殊领域中的某些特殊课题的现状把握不够而做出主观性的判断[2]。科技查新是科研创新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一份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可以提供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尚未研究的空白点。科技查新既可以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又可以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等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科技查新还可为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创新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使科研人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如设立在河南中医学院的河南省科技查新站拥有如SCI、Pubmed、Spring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综合及医学数据库上百种,通过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已经为学校乃至省内的中医药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科技查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取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查新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在科研创新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2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研创新更是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查新在科研创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大数据、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分类呈现精细化发展,数据存储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获取难度明显加大。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进行知识积累,并从中寻找空白点和创新点进行科研创新,是摆在科技查新人员面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科技查新工作也暴露出的问题诸如服务服务意思和理念不强,缺乏竞争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查新数据资源不足、信息分析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分单一等都严重制约了科研创新的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科技查新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2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的现状

截至2015年初,由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以及教育部批准认定的查新机构,加上各级行政部门认定的查新机构已接近400家[3]。科技查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科技人员的广泛认可,科技查新用户群在不断地扩大。科技查新为科研课题的立项、科技成果的转化、专家评审等提供了客观依据,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有力支撑了科研创新的发展。科技查新工作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科技查新数据库资源不断地完善,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规范,科技查新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多维度的行业格局,步入了良好的健康发展轨道。但与此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研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面对类型多、动态化、价值密度低的海量大数据信息,科技查新工作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改进与开拓发展。

21查新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开发不足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科技查新文献资源数据库系统,国内各科技查新机构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订购的科技查新数据库也不尽相同,并且查新机构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利用,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在查新数据库资源配置中,期刊及专利数据库较为完善,而其他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等较难获取。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特征的大数据信息,单就数据库的查新是远远不够的,不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纳入到科技查新范围,查全率的不足肯定导致结论的片面性。

22科技查新人员的复合素质有待提升

21世纪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就是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大跨度、多方式的广泛交叉以及边缘学科兴起。科学研究的交叉发展一方面会给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重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对科技查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查新人员若要准确捕捉与把握项目的技术创新点,需要了解各个学科的前沿知识并融会贯通,掌握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这就要求科技查新人员除了具备敬业、务实、探索精神外,还要具有广博知识面和专业技术理解能力、文献判读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写作总结能力、外语翻译能力等[4]。因此,复合型查新人员的引进和素质提升迫在眉睫。

23缺少科技查新质量监控环节

虽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合同、查新策略、查新程序、查新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做出了规定,但也只限于流程上和格式上的规范,对于科技查新报告内容的质量是无法做出客观评判的。虽然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设立了审核员审核机制,但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也只能对查新报告形式上的东西进行审核。由于缺乏对查新报告内容的质量监督,查新员和审核员仅凭个人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内在约束,容易导致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5],使科技查新流于形式,降低了科技查新的权威性。

24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还比较单一

一直以来,大多数科技查新机构都是被动的服务模式,坐等科研人员上门寻求查新检索服务。工作的内容也局限于对申报的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进行判断,出具科技查新报告供科研管理部门参考。由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单一,如果科技管理部门没有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奖必须出具科技查新报告的硬性规定,则很少有人自愿、主动地来进行科技查新[6]。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环境下,科技查新机构单一的查新服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科技查新机构除了常规的新颖性查新之外,还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信息的挖掘,主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推动科研创新的发展。

3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推动科研创新的对策

31推动查新机构资源整合,建立科研大数据

311成立权威管理机构,推进数据库资源共享

虽然近30年来,我国的科技查新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这些查新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也导致了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特别是国家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行政审批之后,科技查新行业实际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7],严重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技查新行业管理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动态评估,拟定行业发展规划,积极统筹整合各查新机构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查新数据库的统一采购或者联合采购。实现数据库源资的共享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购买经费,而且也能丰富各查新机构的数据资源,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科技查新成果数据库,各个查新机构负责录入本单位的查新成果,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科研课题的快速查重,提高科技查新效率。

312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研大数据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大数据战略性,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国也与2015年8月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就科研创新领域而言,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要抓紧时间落实纲要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统筹规划科研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数据资源和设施平台、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立国家科研大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和挖掘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长期保存工作,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力,构建互联网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查新大数据,为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32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321查新机构要提升服务质量,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查新机构要合理配置查新人员结构,除了引进高层次的图书情报人员之外,还要根据服务学科的不同,引进相应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服务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技术人员会更熟悉国内外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在科研查新过程中能更好地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

322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训,提升查新人员素养

科研查新人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知识、信息检索技能和必要的外语能力,还包括掌握必要专业领域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目前,国内查新员的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检索技能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查新机构应该根据科技查新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养方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3推行按专业分工的查新工作模式

目前科研领域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查新机构要逐步建立按专业分工的查新模式,即在查新任务的分配上,尽量做到将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课题分配给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查新人员完成[8]。具备专业知识的查新人员熟悉本领域的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准确捕捉与把握课题创新点,也能更好地和委托人进行沟通联系,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工作起来也会游刃有余。与此同时,通过长期接触某一专业的查新项目,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查新人员专业知识的增长,提高查新工作的效率和查新报告的质量。

324注重科技查新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查新人员和业务素养和工作态度也是决定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科技查新机构要加强对科技查新人员考核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本着公平公正、适时适度的原则,建立精神嘉奖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激发科技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33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331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查新机构应当根据查新专业的不同建立学科专家库,聘请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到查新机构作咨询指导和查新监督。学科专家专业性强,对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将科技查新中遇到的专业上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各学科的专家请教,弄清、弄懂课题性质,少走弯路,防止检索出现偏差[9]。因此,建立完善的专家咨询制度也是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必要措施。

332建立定期抽检制度

科技查新的整个工作流程都依赖于查新人员的智力劳动。虽然国内查新报告实行的是审核员签字的审核机制,但由于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并且也不可能对每个科研领域都很熟悉,缺乏对查新内容的实质性的监督审核。因此,查新机构要定期对查新报告进行抽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抽检到的查新报告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促使查新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认真做查新,细心写报告,杜绝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

333加强科技查新的过程控制

我们知道,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事前的产品质量控制阶段,事中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事后的质量把关与处理阶段。而对于科技查新也按照质量控制三阶段理论进行管理,首先是加强事前控制——与科研人员的建立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科技查新人员能迅速且了解课题内容,把握科研课题的查新点和创新点,确定检索策略和检索范围,为查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加强事中控制——查新报告撰写工作。严格按照科技查新的步骤和顺序开展工作,并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科学、认真撰写查新报告书。最后是加强事后控制——查新结果的监督与反馈。定期对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建立查新用户的反馈机制,对查新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帮助查新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34将查新工作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不断寻求创新服务模式科技查新机构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变被动的检索查新服务为主动的信息服务。查新人员要多与委托人的沟通交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检索技能,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前期调研、开题立项、成果验收、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全过程。通过科技查新把诸多分散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归纳、整理,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帮助科研工作者科学立项。针对特定的用户开展定题服务,定期主动推送与科研项目研究有关的最新信息、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可使后续科研过程保持科学高效,也为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鉴定等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4结束语

大数据的出现既为科学研究奠定了雄厚的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又为科研数据查找、分析和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查新工作惟有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才能继续高效发挥科技查新的咨询服务功能,为科研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资源,从而推动科研创新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明举.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与问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0):89-90.

[2]王镭.用科技查新服务正确引导科研创新[J].现代情报,2010,(7):80-82.

[3]武茹.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2015,(12):57-62.

[4]罗凌云.高校图书馆查新员的职业倦怠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3):95-98.

[5]崔林.问题与对策:关于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7):30-31.

[6]孟婷婷.科技查新服务新模式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2):8-9.

[7]谢新洲,夏晨曦,柯贤能.科技查新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9-12,36.

[8]朱榕.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人员专业素质培养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87-92.

[9]王文平,程冰,黄达.科技查新工作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6,(9):15-17.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猜你喜欢
科技查新科研创新大数据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