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难以被超越”

2016-05-14 14:58苏洁
领导文萃 2016年8期
关键词:约瑟夫新闻周刊实力

苏洁

“很多人形容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和英国。但我不认为这两种关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为在1914年前,德国的工业生产力就超越了英国,而中国在整体实力上仍然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两国之间仍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弥合彼此间的分歧。”

78岁的约瑟夫·奈依然很活跃。美国知名媒体上时常可见他的评论文章,也常能看到他在不同场合的演讲。前不久他还出了一本书,探讨《美国世纪终结了吗?》。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以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而闻名于世。此后,他的新概念“巧实力”则成为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轴。

在哈佛的办公室里,约瑟夫·奈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美分歧比以前少了,双方也有足够诚意

中国新闻周刊: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是“转向亚洲”,这被解读为试图增加在亚洲的话语权,进一步牵制中国。你如何评价奥巴马政府这一政策的有效性?

约瑟夫·奈:我认为美国的亚太战略是保持这个地区的平衡状态,而不是抑制或者牵制中国的发展。事实上,美国希望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平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推动双边的贸易,每年接收27万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我们希望看到双边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是,中国的发展将美国排挤出亚太,或者对其亚太的邻居造成威胁。所以“转向亚太”的战略制定,不是为了牵制中国,而是希望通过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和有利于共同发展的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提出中美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似乎美国方面对这个概念争论颇多。你如何理解这样一种关系?

约瑟夫·奈:我个人认为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目前似乎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清晰解读。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我们都可以理解。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并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比如说,如果是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可以更多地合作,那么我们自然欢迎。但如果变成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一种平衡,而不能让更多的国家和力量融入进来,那么恐怕这个概念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

总体而言,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两国的合作和沟通在日益增加。比如近日的习近平和奥巴马的会面,两国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达成了很多一致。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共同推动降低碳排放量,还有经济转型。我们看到,跟四年前比,分歧明显减少了。另外一个领域是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达成的协议,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这是正确的方向。有些人担心这些协议能否最终付诸实施,至少在目前看来两国的诚意都是够的。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从你的角度来看,目前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约瑟夫·奈:南海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立场是不选边站。美国也希望中国能够更好地在亚洲地区发挥和平的领导作用,希望看到中国和邻国有更多的和平交流。

在国际安全问题上,中国和日本或许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中国和日本现在的矛盾焦点之一是钓鱼岛。在领土问题上,我始终认为周恩来当年的说法至今仍然是适用的。“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放给后代去解决。”现在不去讨论到底谁有所有权,虽然两国都会公开表示对钓鱼岛的所有权。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提到,要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就需要考虑三个维度的力量,即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软实力。这三个维度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约瑟夫·奈:这三个维度让中国和美国处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中国现在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看起来两者经济实力旗鼓相当,但中国经济在“先进性”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说苹果手机虽然在中国生产,但中国只能获得利润的一小部分。中国的军事实力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中美两国在军事关系上的博弈和交流也一直在继续。谈到软实力,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公民社会。从我的角度看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更多地来自公民社会,而非来自政府。以美国为例,我们民间的软实力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传播能力,比如好莱坞的电影、美国的慈善基金会、还有美国的音乐。尽管我相信长远看来,中国的软实力会进一步发展到与美国接近的程度,但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来,走到这一天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中美在很多领域是直接的竞争者,但我认为中美在很多方面共同的利益远大于矛盾和分歧。比如说在经济合作,在共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反恐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两国能够通过合作推动更大的建树。所以从战略的角度看,两国不能追求零和博弈,而应该追求互利共赢的局面。

同时我也建议,两国的民众、媒体更多地关注两国可以共同合作促进的领域,而不要只看到彼此的负面和分歧。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给对方带来真正的所谓致命的“威胁”。中国的成功并不威胁美国,而美国的成功也不会威胁到中国。这和希特勒或者斯大林时代的国际关系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到合作带来的利益,而非一味追求竞争。

美国“巧实力”将长期保持领先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多次提到关于中国发展软实力方面的问题,你如何评价中国的软实力?

约瑟夫·奈:中国公民社会每天都在进步。比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上,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在急速地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令人瞩目。当人们在财富上有了更大的实力,他们会有余力去争取更多的参与社会,让个体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自主权。一个中国将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满足崛起的中产阶级更多的参与社会的需求。

中国两任国家领导人都一直在强调软实力对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2007年开始,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就提出,中国需要提高国家软实力。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因为随着国家硬实力,比方说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邻国的不安全感会随之增加,他们有可能会结成联盟来保护自己。但中国如果可以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增强软实力,那么邻国的惧怕感就会减少。

目前,在面对一些国际问题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相当强烈。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周边一些实力较弱的国家,比如越南,或者菲律宾,会产生惧怕的情绪。中国做了很多积极的事情来增进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比如说在这些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但如果这个同时,中国在周边海域和邻国频繁产生冲突,那么软实力带来的积极效果可能很快就会被消磨掉。

此外,软实力的发展更多要靠民间力量推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更多的是来自公民社会,而非政府。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你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把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积极作用结合起来,形成“巧实力”?如何评价目前奥巴马政府在发挥国家“巧实力”方面的建树?

约瑟夫·奈:是的,“巧实力”的核心就是将二者结合,让两者相互促进,而非互相竞争。我认为奥巴马政府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某些方面仍值得商榷。在处理阿富汗问题、中东危机问题方面,奥巴马政府的做法并不让人满意,在这些地区美国的正面影响力远不如它在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影响力,这一点可以从最近的民调中可以了解。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的新书中,你认为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远未被超越,它坚实如初并将持续下去;美国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或俄罗斯,而是美国自身。

约瑟夫·奈: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中国的发展变化的确是惊人的。中国的GDP曾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接近10%的增长,GNP翻了三倍,军事、经济和软实力都在飞速的发展。这些是不容否认的。然而,关于中国是否会在可以看见的未来超越美国,这一点我持保留意见。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漫长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阻碍需要克服。抛开经济、军事实力的差距,仅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就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我不认为中国的经济能够超越美国。如果中国的GDP增速从目前的7%降到6%或者5%,那么中国整体经济在2040年前是无法超越美国的。即使整体经济超越了美国,在人均GDP上,美国仍然是中国的四倍。这样的现实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但两国之间的差距会日益缩小,这一点不容否认。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约瑟夫新闻周刊实力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童话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