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剪纸教育策略研究

2016-05-14 04:10袁碧清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

袁碧清

摘 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学前教育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教改浪潮,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实践和落实,是教改的导向。而作为传统文化的剪纸,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创新与传统的碰撞,旧思想与新理念的碰撞,在这种看似“矛盾”的互动中,通过实践和研究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教育;传承剪纸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学前教育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教改浪潮,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幼儿园各项教育的现状,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找准现在的定位。而作为传统文化的剪纸,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创新与传统的碰撞,旧思想与新理念的碰撞,在这种看似“矛盾”的互动中,通过实践和研究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一、为孩子的创作储备素材

(一)引导孩子寻找大自然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创作的自然源泉,人类所有的创造无一不是从大自然中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要经常引导孩子走进自然,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妙。比如,千姿百态的花朵,千变万化的色彩,千奇百怪的物体外形特征等,这些都将是孩子将来创作的表象素材。

(二)引导孩子吸取生活的灵感

生活是灵动的,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长这个理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也是教育的途径,我们要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而作为民间文化瑰宝的剪纸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如婚嫁的“喜”字、春节的窗花无一不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生活的价值,引导孩子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灵感。

(三)引导孩子吸取各类艺术形式的精髓

艺术创作必须从审美体验入手,欣赏多彩的艺术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为幼儿的艺术创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设各类欣赏活动,可以是中外经典作品的欣赏,可以是民间艺术品的欣赏,也可以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代广告的欣赏,让孩子充分吸取各类艺术形式的精髓。

二、为孩子的创作储备能力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比如,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馆,创设优美的人文环境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和欣赏美的事物和艺术品。

其次,提升孩子审美的感受力。感知主要包括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等,其特点是非逻辑性的、非理性的认识。这种非理性的认识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培养看似很难,其实要做好还是有办法的。第一,教师要树立课程的意识,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如,春天的自然角,孩子可以通过视觉感知花草树木的颜色,外形;可以通过嗅觉感受不同的芳香,也可以通过想象感受每种植物带来的情绪感受。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程意识,随处随机的教育。第二,要培养孩子表达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也就是说的能力。第三,要尊重孩子的审美感受,不能以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于孩子。例如,孩子用黑色剪一个太阳,因为他觉得天黑了太阳就黑了;在剪吃西瓜时把嘴巴和牙齿剪得很大,而其他部位剪得很小;在创作美丽的春天时把花朵剪得比树还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自己的主观认识附加于客观物体之上,这就是感性认识的过程,我们要学会“读懂”孩子,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评判他们。

(二)剪纸技能的培养

当课改提倡让孩子自主创作,教师不要干预太多时,很多教师就会出现一个绝对化的理解方式,即要创作就不要教授技能,一切让孩子自己来。如一个不会煮饭的人,当你为他提供一桌的食材他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同理,当一个孩子连剪刀都不会抓的时候又如何让他剪出美丽的作品呢?所以技能和创造力应该是协同发展的,如果没有技能,那么创造力就没有基础,如果没有创造,技能也就没有生命力。为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要创造就不要技能的绝对化认识。寻求一条技能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策略。

三、为孩子的创作提供平台

首先,要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个别化的学习区域,满足孩子的创作需要。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剪纸艺术节、剪纸展等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给予孩子创作的机会,比如,利用节假日剪纸作品装扮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孩子的作品等等。

(一)以游戏方式教学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教学,孩子不仅学得快乐还学得扎实。例如,刚开始使用剪刀时,教师可以创编小儿歌《小剪刀开火车》,小剪刀手中拿,大拇哥放在上,二母哥放在下,张开小嘴吧,沿着轨道跑跑跑,咔嚓咔嚓开得欢。孩子们一边念一边学,不仅轻松而且学得快。又如,小班剪纸《荷包蛋》教师以“小熊请客”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循序渐进地学

孩子的肌肉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我们要按照这一规律从简到难地进行教学,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出现安全隐患和不利于孩子发展的情况。如,小班可以从撕纸开始让孩子感受纸的特质,锻炼手指的灵巧性后再学习使用剪刀;中班可以先按自己的意愿剪剪贴贴;大班的孩子可以开始接触传统剪纸。

(三)支持孩子的自我创造

1.创设个性化的区域,为孩子自主创作提供空间和条件

虽然剪纸创作看似只要一把椅子,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了,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创作需要各种各样材料的支持,也需要满足每个个体自主发展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而作为个性化学习的区域,活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在每个班级创设独立的剪纸区域并投放各种各样的纸张、模板、纹样操作示意图、印花机、剪刀等,鼓励幼儿在自主选择,大胆创作的同时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其中,使孩子们的创作更富有个性。

2.改变评价方法,鼓励孩子自我创造

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是最好的了解,在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耐心地听孩子说,给孩子机会说而不是主观判断。比如问孩子“为什么太阳是黑色的呢?为什么毛毛虫肚子里有这么多东西呢?”或许孩子会告诉你“因为天黑了太阳变黑色了,因为毛毛虫饿了它吃了很多东西”。这样教师也就不会随意地指责和评判了。

其次,要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评价的真正作用不是作品本身“美不美、丑不丑”,而是跳出作品看到孩子内在的学习品质。比如,在一次花格子大象艾玛撕纸活动中,慧慧小朋友撕得非常慢,大多数小朋友都完成作品了,她还是慢条斯理的,直到教师讲评完了她才完成。如果我们单纯地评判说“做得好,但是速度太慢了,下次要快点,”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下次可能就不是慢的问题了,而是有可能对活动产生恐惧的问题了。如果教师能做到认真观察慧慧小朋友整个创作的过程,就会发现慧慧虽然很慢但是她很认真,她撕得比别人细致用心,在其他小朋友都陆续完成作品时,她回头关注过别人,同时也试着努力加快速度。说明她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细致的孩子。如果教师在评价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引导其他孩子向她学习,那么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她会做得更好,而其他小朋友也会向她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侯志红,石巧莉.幼儿园剪纸教育教学活动方法初探[J].科技视界,2013(6).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