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品生(品社)、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

2016-05-14 08:53于海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社志愿精神

于海霞

为了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昌平区中小学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实验方案》,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验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他人、社区、社会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各年级组长、品德教师、科学教师、美术教师、信息教师、校刊负责教师等多名教职工等在内的实施小组。在教学实践方式上,教师可利用教材独立开展教学,也可采用多学科同上一节课、同一专题分工教学的形式实施教学活动,由品社、科学教师、班主任共同授课。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注重知识拓展、课后小结、资源共享。各班教学与年级(全校)上大课等形式交错授课。课程共5单元,授课教师全面负责学生志愿服务知识的学习及书面检测。

学生的活动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个人活动:在《学做志愿者》课程的实施中,引导学生在课上学习过程中自主收集课程相关信息资料,在各项志愿实践活动中,树立志愿精神,丰富志愿活动内涵,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第二种是小组(社团)活动:校内学生在各中队、小队或学生社团中开展校内志愿服务,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校外学生自愿组合,自发建立小组,共同参与社区、社会志愿活动。第三种是集体活动: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集体参与一项主题志愿活动,内化修养,体验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品社志愿精神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拿出精神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