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让农村学生不再迷茫

2016-05-14 08:53高原孙翠松孙淑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理学校本职业

高原 孙翠松 孙淑娟

作为农村地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学校集中了很多无数次品尝“失败”滋味的学生。这些学生时常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困惑。学校尝试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基于学生自身强烈的心理成长与生涯规划的需求,设计实施了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他们的潜能。

针对学情设计课程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为核心,提升学生内在的积极动机,让学生实现生涯探索、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针对学生的情况以及具体需求设计教学内容,自编系列校本教材。

高一的学生刚走进高中生活,面对新环境、新同学以及骤然加大的学习任务等,难免不适应,因此,高一上学期我们侧重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辅导、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设计了“新班级新生活”“新目标新计划”“寸长尺短——我是谁?”等教学课题。高一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环境,我们则开始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与提升自我、认识与探索职业,这方面的教学课题有“聆听自己——我的梦想天堂”“职业排行榜”“人际交往中的竞争与合作”等。学生进入高二以后,学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与同窗“耳鬓厮磨”了一年多,一些学生还面临青春期心理发育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侧重对学生的意志力培养、情绪管理、异性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设计了“青春期心理讲座(异性交往)”“从心理学角度谈‘自律”等教学课题。高三是学生的学习攻坚阶段,学生不仅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还应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为迈入社会的最初选择做准备。对此,学校侧重指导学生调整与完善自我、进行职业准备与管理等,于是,我们开发设计了“科学管理时间向成功迈向一大步”“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等教学课题。

跟进管理落实课程计划

学校以心理教师为核心,在各学科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共同实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

课时安排。高一年级每班每周一节课;高二年级每学期3-4场讲座;高三部分班级每班每周一节课,其余班级每学期举办2-3场讲座。

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为教师与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表现、认知体验等。每学期末,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计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收获进行总结与反思,例如,填写学习反馈表,写感受,或者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进行评价。

开发实施特色教育策略

学校从管理的角度拓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通过寻找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生活动的交叉点,形成了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策略,巩固课程效果。

学校形成持续改进的积极心理学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设管理模式,保障了课程持续不断的改进与提升。开发委员会以校长为组长,协调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心理教研室等多个部门实施课程建设。

总之,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是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而巩固它的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员参与、全员合作。学校形成的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策略还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协调与学校其他工作的交叉点,例如与教学工作、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及德育工作结合形成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模式等。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心理学校本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职业写作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