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自能学习培养

2016-05-14 13:47贾春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里科夫周朴园创造性

贾春杨

课改,不是改课,课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爱写作、会写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我们从事教学工作,不仅要授学生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提供创造性环境,激发创造的动机,鼓励创造性行为,帮助学生学会迁移所学知识,挖掘相关知识。归纳而言,就是要通过课堂实践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语文的广袤空间。

1.授之以渔,自能读书

怎样教每篇课文,方法自然不尽相同,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在此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方法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记不住,往往是包办代替,反反复复讲,方方面面提示,结果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机械、被动的状态,学生在陈规中沉默,教学也在固法中停滞。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陈规旧法,要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让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说”,成为自能读书的学习者。

在讲读《雷雨》时,我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这幕话剧(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集中在周朴园和鲁侍萍身上,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学生看法不一。于是我让学生以“情未了吗”为题展开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一举措深受学生欢迎,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依据不足时,就在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剧本,课堂上,一个学生发言道:“情未了吗?情已了了!了结在侍萍抱着刚刚生下三天的奄奄一息的儿子被赶出周家的那一刻,彻底了结在周朴园精心编制的骗局被现实揭穿的那一刻,难道你还能说他有情吗?一个‘真情圣倒下了,一个‘伪君子浮出水面。”一席精彩的发言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他们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经典课文,在新课标引领下,我在课堂上注重发散学生思维,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让学生分为三组自行阅读:一组学生选用漫画手法,勾勒人物形象,揭示其荒谬的生活逻辑及其背后的根源,课堂气氛活跃;一组学生选用给别里科夫开追悼会的形式,回顾别里科夫不幸的一生,揭示“套子”的深刻内涵;一组学生采用中医诊断报告的形式,对别里科夫的症状、病因、病源、危害给予分析,并开出处方,揭出根源,疗救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三个组的交流平台,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判断力都得以提高。

2.授之以创,自能作文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课改的目的之一,当然,语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语文教师的工作也应遵循叶圣陶老师的教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广源之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能力自有它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规律,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创”的机会。这样,可以进一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课堂学习极富创造性。

《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玛蒂尔德知道真相后“是悲痛欲绝,还是……”,围绕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学生的创作可谓丰富多彩:“玛蒂尔德怔住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口中喃喃道:‘这不可能,不可能……我戴的项链怎么会是假的?当年晚会中的人都可以证明是真的,都可以证明,啊!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呀!”“‘那我的钱……你是不是该补偿给我,我要好好地享受一番,以弥补我十年来的损失。她买来了新衣服、首饰,可是,粗壮的腰、通红肿胀的手使她再也装扮不成一个贵妇人了。”……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会给学生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当教学激活了学生,也就激活了教学本身。实践证明,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设计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里科夫周朴园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节选)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