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绘本学数学

2016-05-14 14:09刘彦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老鼠导学规律

刘彦彦

《好玩的数学绘本》是一套关于数学的奇妙绘本,它通过构思巧妙的童话故事和发生在小朋友生活中的故事,向孩子们渗透数学的知识和方法。绘本中涉及了数学学习的多个领域,如“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规律与逻辑”等,如果能将这些内容和数学教材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读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该是一件多么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基于此,我们开始了“跟着数学绘本学数学,上好玩的数学课”的研究之旅。

1.探寻绘本和教材的有效衔接

数学绘本就像一本会讲故事的数学书。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本绘本。读后心中要清楚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和哪部分数学知识有关系,故事中的情节和哪个知识点相对应。比如,《喵喵猫 尖尖猫 嘣嘣猫》这本绘本讲的就是小老鼠根据猫咪排列的规律顺利躲过猫阵的危险并把起司搬回家的故事。这其实就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探索规律”的内容。

2.用大问题开启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精心设计了每本书的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如“小老鼠顺利地通过猫阵,找到起司有什么秘诀”这一问题带领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小货车是怎么成为王牌汽车的”其实就是带领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学生们在读故事、帮主人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

3.用核心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数学绘本中只是渗透了简单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找准核心概念,围绕数学绘本的大情境,设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核心问题。例如,在讲授《喵喵猫 尖尖猫 嘣嘣猫》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你也扮演可爱的小老鼠,玩一次惊险的闯关游戏,每一关中,当小老鼠走到第8只小猫时,应该怎样逃过危险?(2)为什么每一关中的第8只小猫都是不同的?这两个问题是绘本里没有的,是我们经过精心设计补充的。提出这两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探索有关“规律”的核心问题,如一组是什么,有这样的几组,我们应该怎样去找规律等。

4.用导学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为了呈现出一节课完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思路去学习,我们设计了导学单。例如,在讲授《喵喵猫 尖尖猫 嘣嘣猫》一课时,我们设计了名为“小老鼠的闯关之旅”的导学单。学生在完成“闯关前奏”“勇闯四关”“顺利通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了学习的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外拓展。

5.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

每一本书都会有结尾,但学习不应该有终点。所以,我们结合绘本情境,补充了相应的拓展环节。例如,在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们让学生扮演小老鼠,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环形的猫阵,让同伴来闯关。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补充了数学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在“封闭图形”中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我们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全班学生一起阅读绘本,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意,为课堂的学习做好铺垫。在阅读绘本时,由开始时的教师读绘本,慢慢发展为学生读绘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识字量增大了,语言的积累丰富了,理解能力也提升了。数学阅读绘本课真正做到了数学学习和语文阅读表达能力提高的结合。

猜你喜欢
小老鼠导学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追逐小老鼠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