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注知识获取过程,落实“四基”培养目标

2016-05-14 03:38何丽琴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四基三角形分数

何丽琴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28-0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基"培养目标发展为"四基"。新课标中解读中说,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的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因为这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

"双基"在历来的数学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重视,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应该让学生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说 "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这一过程,承载让学生进行更多数学思考的机会,更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取过程,落实'四基'培养目标",主要的做法是:

1.问题要合适的空间

问题要有合适的空间,就是说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含量,适合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探求,多角度联想,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求变、求新,使学生逐渐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从"有三条线段是否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数学内部问题引入,过渡到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关。到底与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像成人或者说数学家们最初探究其那样从原点做起,因为孩子们的经验不足,一节课的时间不允许,所以不能把问题问的过大,提出"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相加,并同第三边比较,看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空间适合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计算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并与第三比较的过程,经历了把三个三角形两边长度和与第三边长度比较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综合、归纳、概括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归纳推理)合情推理能力。"双基"教学,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侧重演绎推理的培养。"四基"教学,在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学生在合适的问题空间下,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将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思想,也能使知识的结果水到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担心自已的问题学生想不到或者怕教学出现波澜,而把问题问得太小、太密,或进行过多的铺垫、引导,这样做会把学生探究的空间收得太紧,这样一些"善意"的做法会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问题的空间小,思考就会缺少力度和深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懒惰"。 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到,发现为学生创设的问题空间过大了,问题难了,可以采用"漏斗"式的提问方法,可以随时收一收口,或者叫为学生搭一搭梯子。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受点儿阻碍、受点"挫折"未必是坏事,"挫折"对学生来说也是"财富","挫折"会让学生经历地更充分,给学生的烙印会更深刻,最终理解地会更透彻。学生经常在合适的问题空间里探究问题,思考会变得越来越主动,思维就会越来越灵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四基"的目标就能落到实处,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也会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长足的提高。

2.探究有足够的时间

在实际课堂中有些老师每当看到自已提的问题学生稍有卡壳儿时,就有些着急了,便想进行引导,或者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开始时间不长就叫停,也就是说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够,学生探究地不充分。时间是保证探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实实在在地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 、对比、推理、交流等方式经历探索数学问题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这个思维的跑道上得到最大的训练和发展,从而把"四基"的目标落到实处。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认识分数的时间。学生首先通过折、涂等方法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1份用数来表示,使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并通过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归纳体会,虽然图形不一样,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都可以用分数 表示,让学生充分感知 这个分数产生的过程。又通过类比推理及与认识 同样的过程感知了 的产生过程。在经历了认识 、 这两个分数的基础上,又再次通过类比推理认识了其它分数。这一充分的认识分数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有了较好的感性认识,积累了学习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分层训练记心间

习题训练是数学课堂常有的环节。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等存在差异,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不同,所以练习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在保证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设计的习题表现基础有余,拓展不够。习题设计除了有基本知识外,还要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灵活性较大的提高题。如:《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应当设计"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边分别是4厘米、6厘米,第三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这一问题,来扩学大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积累经验。

"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落实好"四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时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不仅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高度,而且还要拓展他们。这样的空间、时间环境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充盈学生的生命活动,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四基"的目标在这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落实,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从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四基三角形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三角形,不扭腰
算分数
三角形表演秀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