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口语教学

2016-05-14 04:12何云莲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评价

何云莲

摘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口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最便捷、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口语教学的相关策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激发交际兴趣、营造民主氛围、注重学生评价、注重双向互动、加强体态训练五方面来论述强化学生"说"的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激发兴趣;双向互动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71-01口语交际,就是在人与人交往的特定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往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言语和独白言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而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为此,教师要在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力求使训练富有时代气息。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1.激发交际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1.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在上《问路》这节口语交际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兰兰要去白马石刻公园,可是中途迷了路,非常着急,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位老爷爷"的情境,然后问学生"兰兰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她吗?"这样,学生们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画面深深吸引,又为兰兰感到紧张,他们争先恐后地为兰兰出谋划策,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交际中,他们都非常投入。

1.2丰富交际内容,引发兴趣。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图片、童话故事、动物、玩具等感兴趣的特点,选择生动、形象的内容,引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比如教学《雨点》时,指导学生观察:雨点分别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是不是都落在这些地方呢?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阀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雨点可能落在房屋上,在房屋上唱歌;也可能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1.3走出室外,亲身体验。观察是学生获得交际素材的重要渠道。春天到了,教师可通过"春游"活动,让学生观察春天大地万物复苏的变化;下雨了,让学生观察雨的样子,雨中的景物以及学校的变化。当然不同的孩子眼中的景物是不一样的,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秋天到了,组织学生到山坡上、田野里观察丰收的景象;当进行口语交际"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时,学生说得头头是道,真是滔滔不绝。

2.营造民主氛围

一位优秀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成功,不仅需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应当特别重视交际氛围的创设。怎样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教师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在一次交际课上,改变了传统的座位,而是让学生把凳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然后,走到孩子们的中间,课堂氛围变了。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弯下身子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小脑袋,微笑着和他们对话。孩子们之间交流时,鼓励他们离开坐位,走到同学跟前去,坐到同学身边去交流……真神奇,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融洽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心更近了;孩子们和孩子们之间,心更近了!

3.注重学生评价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如在《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教学中将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多发现缺点和表扬别人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对自己是一种促进,对他人是一种激励,交际之后再引导学生评价谁发现别人的多,谁汇报得生动、有条理,多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提高能力。

4.注重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有一些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此类。

5.加强体态训练

理解和运用体态是听说能力结构因素之一,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提出口语获取信息的模型:信息总量=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实践也证明,体态训练既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增进听说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集中开展以下训练:

5.1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

5.2听话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沉默不语,或更加专心致志,则表示同情、慰问、支持,尽量给说话者以精神上的慰藉。

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注重分角色朗读,因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还有课本剧表演、自学课外书籍、讲故事、读报纸等活动,这些活动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活动的结果,在提高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生活化和个性化,使口语训练成为学生经常性的、乐于参加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参考文献:

[1]张鸿芩著:《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出版社,2001版

[3]赵福祺李菀编著《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评价
情景交际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