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

2016-05-14 05:07李永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学困生师生

李永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33-01在教学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平等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也是实现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

1.重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而在"独白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在教师的"声音"下,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可见教师应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探究性阅读的课堂里,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都具有心灵交融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激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课里,就不乏这种平等的对话:

师:有的同学提出来,冬天象征黑暗,是不是呢?

生1:不是。当时时间正是冬天。

生2:我认为是的。寒冬象征黑暗,但寒冬过去,春天就要到来。(笑)

师:这个想象很有诗意,很有道理。不过,我认为作者在这里还是有渲染一种荒凉、萧条、冷落的气氛。如果不是这样写,而是写故乡鸟语花香,行吗?

生3:老师,我认为写鸟语花香也可以。只要表现出人物心情的不高兴就可以了。而且这一衬托,效果反而会更强烈。

师:对!对!你比老师高明。(大笑)这种手法叫反衬。在写作上是一种"乐景写哀"的方法。同学们脑子里有很多老师没想到的东西。这样讨论讨论,的确能集思广益。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受到尊重,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以平等的姿态,在共同的话语上展开思想交流,平等的对话才会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实施。

2.面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对话的落脚点

平等对话还表现在教师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对话,这是平等对话的落脚点。

我们知道,学生既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在进行语文教学对话活动中,要看教师是否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尤其看"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机会是否均等的。

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就应摒弃"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别,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用心倾听,在对话交流中适时的给予对话式的点拨。如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势时,启发求异;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时,适度引导;在学生言及要旨时,点拨强调;在学生意外拓展时,热诚赞赏。只有多一点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句鼓励,才会使每个学生真正参加到对话中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皇帝新装》时有如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展开你们的想象的翅膀,大胆的为本课设计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结尾。给你三分钟思考时间。(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师:请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最后皇帝把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给杀了。

生2:我认为后来皇帝大彻大悟、改过自新了。

生3:我觉得结尾应是百姓们把那个昏庸的皇帝给赶下了台。

(这时一向胆小腼腆,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生4同学,看到同学们如此自由,快乐,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无拘无束地与老师交谈,也站起来红着脸说:"老师,我也想说!")

老师微笑着向他点头。

生4: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把说真话的人都抓起来,有把两个骗子请回来,让他俩教好多的徒弟,并日夜赶织这种神奇的布,制成无数的新装,然后命令全国的百姓都穿上了这根本不存在的新装,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国家称为"无耻国"。(响起一片掌声)

这是一个鲜活的平等对话的例子,老师平等的面向每一个学生,基于这个原因才有"学困生"——生4的创造性的发言。这一次机会可能会在他的学习生涯中,就是一个转折点。

总之,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只有处理好师生、生生的平等关系,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对话。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善外,又该如何从教师自身入手来改善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呢?

2.1教师教学反思的概念。在我们深入探讨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前,我们来先对教学反思这个定义做一个简单地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百度百科是这样给定义的: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水平。既然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又该如何运用教学反思策略来进行有效性教学呢?

2.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农村的语文课堂上,如果是传统的"填鸭式"或者教授讲学生听得教学模式,那么教学的课堂就会显得死气沉沉。而缺乏讨论的氛围会使得学生不敢提问,无法真正的融入到教学氛围中,而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反思中的情感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年级普遍小,内心极度敏感,而在课堂上因为缺乏自信心而不敢提问,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到最后也无法真正了解到语文的魅力。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氛围,如教师可以在平时平等的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给与关注,允许小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质疑。同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辩论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1]。

2.3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的落后以及自身素质的低下,教师在平时也要随时增强自身的文化水平,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背诵优秀的文章,共同学习。另外教师也要懂得学习新课程的讲解,不应该将自己固步自封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机械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学习去接受了解新的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在学习中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掌握新的语文知识,这样才能在新教育背景下更好的为学生传授知识。另外教学反思=教师教学+社会教学+家庭教学,因此除了教师要在平时随时提升自身水平外,国家也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力度,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落后的现状。

3.结束语

教学反思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值得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大力关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学困生师生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