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2016-05-14 05:07刘桂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活动

刘桂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42-01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我们作教师的开始重视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开始懂得欣赏学生的发言,让课堂气氛摆脱沉闷变得活跃起来;我们开始在教学中密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努力创设大语文环境。但是,就当我们自认为赶上了课改潮流的时候,由于我们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的能力还有欠缺,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语文课堂也呈现出了不少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

1.华丽情境少一些,语文味多一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语文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但有时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使语文教学变了味。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重视朗读,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方式朗读。如果不教给方法,不明确目标,一味地倡导发挥学生的个性,恐怕学生的语感很难有所提高。

例如:四级上册《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范文。有位老师在整堂课教学中,都是采用自由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朗读。这样极富民主色彩,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课堂用语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频率不可谓不高。然而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显然不会有什么提高,文本的理解更是不够。学生当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应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那么,"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什么意思?教师在这堂课上起到隐性的作用了吗?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习重点是朗读,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朗读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那种不顾内容,不问学情,一味地让学生只凭好恶去自主选择,学生很容易会陷入盲目、避难就易的误区。

2.低效活动少一些,思考感悟多一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而是其乐融融的一件乐事。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在《语文教学通讯》上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在《刻舟求剑》一课教学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刻舟求剑的场面,学生以文具盒为船,以笔为剑,有的学生干脆操起了橡皮,尺子,一场绘声绘色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显然在喧闹的背后隐藏的是浅薄和虚妄,淡化了"语文味",学生在轮番上演的节目中增添了乐趣,丧失了理性思考,更谈不上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

我们说:"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好的语文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语文、总结方法、揭示语文的本质,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

3.过程铺设少一些,能力提升多一些

也有这样的一些课堂。将《珍珠的泪》的讨论中心设定为为何事流泪,于是老师一定会问学生,在你的生活中你流过泪吗?你是为什么事情而流泪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老师讲了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说到动情处甚至自己先泣不成声。于是乎,教主题是"诚实守信"的文章,仅致力于如何做一个诚实人的大讨论,教主题是"爱国"的文章,仅致力于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爱国的说教。这样的教学看似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实则漠视了课堂中人事、情感、性灵背后的"语言",课文学完了,学生不会读意境优美的文字,不会品其间的精美诗句,更不用说积累和运用于生活中的语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了。

当语文教学逐渐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却在不断的反思中领悟到了"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做到"三实":平实-平平淡淡教语文,扎实-扎扎实实教语文,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持守语文本色,就是从学语文的角度,按照汉语的规律,实实在在地教语文。

总之,任何一种急功近利,满足于光鲜外表的形式包装都是与新课程真正倡导的精神实质大相径庭的。本色语文教学追求教学实践回归到语文学科自己的领地中来,认真按语文教学的独特规律扎扎实实地讲与练,从实处着眼,回到根本中来,放大并突出自己的学科属性,提高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