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6-05-14 06:37袁占良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周长创设测量

袁占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31-02《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实施建议》指出了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即由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写的传统教育方式向情境创设教育方式的转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优点,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不但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问题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触及到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派上用场,于是就产生一种急于探究问题的症结而又无从下手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出示小黑板,黑板上画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正方形和圆的边上各有一只简画小鸟,用带箭头的线表示行走方向,并标明起点一终点是重合的。问:哪只小鸟走的路程较长?当同学们正在疑惑时教师让同学们大胆的猜猜。然后指导观察:要比较两只小鸟谁走的路程长,实际上是比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向教学课题——《圆的周长》并板书。课题揭示了,但"两只小鸟谁走的路程长?"的问题还未得到准确的解决。这悬而未决的问题驱动学生不得不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唤起,所以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必要的。

2.问题情境创设要具有启发性

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后,教师接着问: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类比推想:计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甩球活动,直接指出几号圆的周长最大,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引发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3.问题情境创设要具有思考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比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再如,"圆的周长"教学引导出圆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时,然后再问,"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一步一步引发学生纵深思维。

4.问题情境创设要能有效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问题的影响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促使必须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同学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教师接着再问"有什么关系?"。为了解决"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后,解决该问题必须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通过实践活动的测量、计算、观察,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此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当学生发现书上结果与自己计算不相符时,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启发思维,深化对圆周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情景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把他们带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49-49

猜你喜欢
周长创设测量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巧算周长
测量
周长小诊所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